新一轮中美经贸谈判在即,不久前才在媒体面前抱怨自己被中方“粗暴对待”的美国财长贝森特,这次觉得自己又行了,不仅叫嚣要对中方动用“所有选项”,同时还将矛头再次对准中国半导体产业。
据外媒路透社本月23号发布的消息,有知情人士称特朗普政府为了挽回局面,正考虑用“限制软件驱动产品对华出口”这记损招来对冲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

10 月 23 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媒体镜头前的表态,为即将到来的中美会谈蒙上阴影。“若中国不放开稀土出口限制,美国将考虑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这番言论让两个看似无关的领域产生激烈碰撞 —— 稀土,作为藏于地下的 “工业维生素”,支撑着全球高科技产业的根基;
软件,尤其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堪称数字时代的 “工业画笔”。这场以资源对技术的较量,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的博弈格局。

稀土的战略价值早已被市场验证。从智能手机的微型芯片到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从风力发电机的永磁体到导弹的制导系统,17 种稀土元素的身影无处不在。
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并非偶然,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中国不仅贡献了全球 60% 的稀土矿产量,更掌控着核心的加工环节,全球 58% 的稀土专利集中在中国,提炼成本仅为美国的 1/4,且能稳定实现 99.99% 以上的纯度。这种技术与产能的双重优势,让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具备了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美国的焦虑源于自身产业链的短板。尽管美国拥有 MP Materials 等稀土生产商,且国内矿藏储量可观,但加工能力的缺失成为致命弱点。该国唯一的稀土精炼厂耗时 7 年仍无法实现高纯稀土量产,其非洲合作项目也因技术问题多次推迟投产。
更现实的是,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已形成惯性,即便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稀土原材料连续两年下降,2024 年降幅达 16.9%,美国企业对中国稀土氧化物的需求仍未找到替代来源。这种供需失衡,让贝森特的 “软件反制” 策略成为看似可行的突破口。

美国选择软件作为反制武器,瞄准的是中国制造业的关键环节。EDA 软件被业界称为 “芯片之母”,承担着电路设计优化、信号仿真验证等核心职能,长期由三家西方企业垄断全球市场,在中国的占有率超过 70%。
没有 EDA 工具,从消费电子到航空航天的各类芯片设计都将陷入停滞,这也是特朗普 10 月 10 日在社交媒体上威胁 “强化软件出口管制” 的底气所在。

为放大威慑效果,美国正积极拉拢盟友形成合力。贝森特明确表示将与 G7 国家协调行动,而欧盟已率先释放呼应信号。
德国《商报》10 月 22 日报道显示,欧盟委员会正酝酿反制措施,经济和生产力委员东布罗夫斯基公开确认 “与国际伙伴的协调正在进行”。G7 试图构建的 “稀土联盟”,表面是资源安全合作,实则想打造一条 “去中国化” 的供应链,通过集体施压迫使中国让步。

但这种多边协同存在难以弥合的裂痕。G7 内部的利益诉求差异显著:美加有资源但缺产业链,欧洲更关注环保标准与战略自主,日本作为消费大国对供应链安全最为敏感。更关键的是,全球南方国家的态度已然降温。
印度稀土有限公司明确表态 “不会放弃中国市场”,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则与中国合作建设稀土加工厂,形成 “资源 - 技术 - 市场” 的闭环。

这些国家的选择背后是经济理性的驱动 —— 中国既是最大供应方,也是全球 60% 新能源汽车、55% 风电装机容量的消费市场,脱离中国产业链意味着错失发展红利。
就在贝森特放出制裁言论的同一周,深圳湾芯展上的消息给出了中国的回应。新凯来旗下子公司启云方发布两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EDA 软件,不仅填补了国产高端电子设计工业软件的空白,更在性能上实现突破:采用创新并行作业模式,使硬件开发周期缩短 40%,智能辅助设计一版成功率提升 30%,多项指标达到业界一流水准。

同期亮相的还有万里眼 90GHz 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其 2000 亿次 / 秒的采样率和 40 亿样点的存储深度,实现了 “国内唯一、全球第二” 的跨越。
这两项技术突破的意义远超产品本身。EDA 软件与超高速示波器分别卡住了芯片设计与测试的 “入口” 环节,此前中国企业 “设计靠授权、测试看脸色” 的被动局面由此改观。

更值得关注的是,国产 EDA 软件已完成生态构建,兼容多款国产操作系统与数据库,超 2 万名工程师的实测反馈显示其具备商用价值。这种从工具到生态的突破,让美国的软件封锁失去了精准打击的效果。
在供应链层面,中国企业早已构建起抗风险能力。面对美国 MP Materials 公司因关税问题暂停稀土精矿出口,中国盛和资源迅速发布公告称 “无重大影响”,其多元化供应渠道已涵盖四川本地矿、独居石及其他国家进口矿。

这种韧性并非个例,而是中国稀土产业多年布局的结果 —— 从开采、冶炼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配合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使得单一来源的断供难以形成实质冲击。
美国的制裁威胁正在引发市场的连锁反应。10 月 23 日,美股指数应声下跌,投资者担忧贸易争端升级将拖累全球经济复苏。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若美国实施软件封锁,中国制造业的短期成本会上升;而中国稀土管制持续,美国新能源、军工等产业将面临原材料短缺。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全球供应链的分裂,企业为规避风险被迫建立双重供应体系,最终导致消费者承担更高成本。
历史经验显示,外部压力往往成为技术创新的催化剂。当年美国的芯片禁令,倒逼中国半导体产业加速自主研发,如今国产芯片的市场占有率已稳步提升。

此次软件领域的施压,同样可能催生中国自主工业软件的爆发式增长。启云方的 EDA 软件已开始商用落地,而俄罗斯、印度等国在特定软件领域的技术积累,也为中国拓展合作提供了空间,多重因素正在削弱美国的技术垄断优势。
G7 的 “稀土联盟” 计划还面临现实的成本困境。若要达到中国企业的稀土加工成本水平,美国企业每年需数十亿美元补贴,而欧盟提议的 “稀土联合储备” 因波兰等国的技术瓶颈难以推进。

德国大众曾预付 1.2 亿美元资助澳大利亚稀土工厂扩建,但该厂要到 2027 年才能投产,且提炼技术尚未成熟。这些事实印证了一个规律:稀土产业链的构建需要技术工人、配套产业与长期经验的积累,绝非单纯靠资金和政治意愿就能速成。
这场围绕稀土与软件的博弈,本质是全球产业链主导权的争夺。美国试图用技术优势维系霸权,中国则通过自主创新与供应链韧性打破垄断。

随着会谈临近,双方的角力仍在持续,但市场已经给出清晰信号: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任何试图用制裁割裂产业链的做法,最终都将付出更高代价。
信息来源:
环球网:《暂停对华出口,美稀土 “独苗” 面临困境》
https://m.huanqiu.com/article/4MNE4KnVnL9经济日报:《从可用到通用仍需努力》
http://m.toutiao.com/group/7562700266647880211/?upstream_biz=doubao环球网:《环球圆桌对话:G7 打造 “稀土联盟” 更像是政治表演》
http://m.toutiao.com/group/7564551980153995785/?upstream_biz=doubao求是网:《美方不要低估中方反制能力》
http://www.qstheory.cn/international/2019-05/29/c_1124557203.htm美国被曝考虑限制软件驱动产品对华出口,贝森特回应 观察者网2025-10-23 08:39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