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梁 湘
编辑 | 龚 正
今年没有谁,比雷军更快体会到了从神坛上跌落的滋味。在经历小米SU7交通事故、被数百名小米车主质疑SU7 Ultra存在虚假宣传等一系列事件后,昨晚雷军亮相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
公众一方面关注雷军对小米自研3nm芯片的“划时代性”会如何进行详解,一方面又期待从社交场上沉默多时的他能回应点什么,不过他最终选择了“只谈产品”,一个人讲完全场。雷军可能也知道:让自己迅速与品牌人格解绑并不现实,最合适的路还是用时间默默“回归产品、回归用户”。
#01
雷军继续“肝技术”,未来5年投2000亿
“小米从哪里来,将从哪里去。”
发布会伊始,在感谢大家对小米15年来的支持后,屏幕旋即出现这一行字。雷军称,这是小米在成立10周年时,自己和团队花半年时间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这半年里,雷军重新思考了战略、梳理了价值观、明确了新十年的奋斗目标、并且选择了坚定执行。现在交出了三大成绩单:
小米手机连续19个季度市场份额位居全球前三;小米汽车、芯片、智能工厂完成从0到1的跨越,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正式闭环,成为拥有最完整生态的科技公司。
雷军称,总结获得这些成绩的原因,就是四个字“技术为本”。
据其披露,在这5年里,小米在核心技术领域进行了高强度的研发投入,金额达1020亿元,今年预计投入300亿。而从2026-2030年5年时间里,小米计划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再投2000亿元。
发布会上,小米一系列新品亮相。最值得关注的是3nm SoC芯片玄戒O1、第一款使用了该芯片的手机小米S15 Pro,以及小米第一款豪华高性能SUV YU7。
尤其是小米YU7和玄戒O1。小米YU7,中文名叫“小米御7”,寓意为“陆地战车、御风而行”,雷军未公开价格,但称“19.9万元不可能、没有三十几万下不了台的”,也未开启小定,预计将在7月正式上市。
小米YU7续航最高可达835km,最大充电倍率5.2C,15分钟最快补能620km。雷军从动力,续航、豪华配置等角度与特斯拉Model Y进行了逐一对比,他表示小米YU7 Max版非常领先,对Model Y具备压倒性优势。
关于玄戒O1芯片,它采用了第二代3纳米先进工艺制程。芯片面积109平方毫米,相当于指甲盖大小,晶体管数量高达190亿,“性能跻身主流旗舰处理器第一梯队”。
雷军称,玄戒O1芯片想要对标苹果,但也表示,“大家千万不要指望我们一开始就能碾压苹果,因为一点点的超越都很困难。”
据其披露,自2021年初重启大芯片计划以来,2500人芯研团队,已经投入135亿元,接下来还会至少投资10年,至少投资500亿元,今年预算超过60亿元。
#02
雷军正在走过最难熬的一个多月
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的声量热度,算是在低气压中,让雷军有了一次畅快的深呼吸。
5月10日,雷军曾发微博称,“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情绪比较低落,取消了一些会议安排和出差计划,也暂停了一段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
雷军情绪低落的由头,或是今年3月末发生在安徽德上高速的一起小米SU7车祸事故——汽车燃爆、3人不幸离世。小米汽车立刻被成立以来最严重的舆论危机裹挟。
祸不单行,更多的问题接踵而来。
先是马力限速事件。4月30日,小米SU7 Ultra更新了1.7.0车机版本,加了个“排位模式圈速考核”的新功能。简单来说,车机系统更新后会锁住半数马力,只有当用户在指定赛道圈速达到官方建议成绩后才能解锁性能。
1548匹的超强马力一直是小米SU7 Ultra的卖点之一,如今却因为一次更新让车主强行空降了一次技术测试。驾驶安全性值得考量,但这种先卖后补的单方面调整,让冲着性能购车的用户成了怨种。虽然小米汽车事后致歉并暂停推送,但是舆情已经不可逆转。
然后又是碳盖事件。去年10月,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在纽北赛道夺得“纽北全球最速四门车”的称号,其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也成了卖点之一。然而,很多车主为了这个碳盖多花了4.2万多等了几个星期后,却得知碳盖只有风道部分是碳纤维材质,主体结构依然是铝合金。
这一文字游戏激怒了车主。超过300名车主组建了维权群,控诉小米汽车虚假宣传。有的坚持退车,有的高喊着退一赔三,有的聘请了律师启动集体诉讼。小米汽车在5月12日提出了一种退车方案,但其“等候60天才能退车”的规则也遭到部分车主诟病。
连环危机之下,小米汽车4月交付量环比下降3%~4.25%,出现首次负增长。雷军本人也频频被卷入风暴中心。雷军低调起来,取消了很多会议安排和出差计划,很多网友心心念念的健身打卡也暂停了。
光环来得快,散得也快。今年的雷军,带货一小时小米汽车,就卖了几十个亿,甚至还超越了农夫山泉的钟睒睒,做了1小时的中国首富。武大学霸、代码大拿、不装不爹、不狂不油,雷军有着成为网红的诸多特质。身高1米81没发福的他,趁热健身,打卡照也成了互联网的一道风景,直接被捧上神坛。
成神容易做神难。流量是柄双刃剑,当雷军被封神时,他本人也与小米整个企业绑在了一起,一举一动都被无限放大。爱的背后是责任与负担。公众越是对雷军有着高期待,意味着小米企业越是被压缩了容错空间,别说大事故,哪怕很小的失误可能都会引发信任危机。
这也是为什么一旦小米出事,大家纷纷在网上找雷军的原因,他是超级客服,更是小米公关最大的王牌。但作为一个有情绪的普通人,雷军当然没法为所有事情负责。他的低落震耳欲聋。
看来想要实现长远发展,小米与雷军都要重新审视激进背后的安全代价,在营销热度与产品实力之间找到平衡点。
#03
对于雷军的核心技术创新,舆论反应多元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小米被冠以“贸工技”的揶揄,不少人认为雷军疏于核心科技的研发,只会做组装、搞营销。
此次小米发布3nm玄戒O1芯片,舆论纷纷给予定义。官媒从“核心科技、自主可控”角度纷纷给予肯定。而在大众舆论层面,受雷军流量体质影响,反应比较多元。
人民网早在5月15日针对小米3nm芯片就发布评论称,“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核心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民营企业家保持‘爱拼才会赢’的精气神至关重要。期待更多中国企业顶压力、扛责任、闯新路”。
央视新闻昨晚对小米发布会进行了直播,在日常报道中,标题则着重突出了“中国大陆首个3纳米先进制程芯片发布”。
不过在大众层面,是不是米粉,一般影响着对小米这家公司的判断。这被认为是雷军IP化带来的自然结果,显示出浓厚的粉丝圈层属性。米粉普遍对小米新品表示期待。但也有很多非米粉,以“冷静”态度看待小米3nm芯片的发布。
在冷静方看来,自研并不等于制造。玄戒O1虽然实现了设计图纸自己画,走出了一条从 28nm到3nm的“曲线救国”之路,且芯片也实现了从小做到大——先做快充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影像芯片等小芯片,再挑战难度颇高的SoC大芯片,但制造、封装环节仍然需要努力,比如此次制造就依赖台积电,认为“不属于全产业创新”。但米粉们普遍认为,能够实现向3nm芯片的跃进,已经实现了自我进步。
此外也有用户把小米芯片与前几日发布的华为鸿蒙电脑做对比。舆论把鸿蒙电脑的问世,定义为我国自此拥有了从内核层就自主可控的电脑操作系统,有望成为“全球操作系统继Windows、苹果之后的第三极”。
不过客观来说,这两者并不同。小米是“设计突破”,华为是技术全栈自研,力求打造生态闭环。美国在两家公司间进行区别对待、选择性制裁,主要是看相关技术(比如5G基带)是否威胁到美国的科技霸权。对此,中国的解法还是要回归到核心科技领域,要全面实现自主可控、国产替代。
总体而言,现在再用“贸工技”去定义小米,已有点偏颇。包括小米在内的中国科技军团,确实已经在一些核心科技领域,有所突破,缩小了差距。
回到雷军自身,作为一个终端消费品公司,雷军的IP化帮企业确实省了不少成本,但他也吃下了瞬间被落下神坛的大亏。此刻要实现雷军个人IP与品牌的完美切割,有点掩耳盗铃,本质解法还是要把产品和服务这一商业核心做好,除此之外别无二路。
更新时间:2025-05-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