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野心,80年来从没变过,苏林重提胡志明,直言想当世界列强


2025年8月15日,越南官方高调纪念“八月革命”胜利80周年。1945年8月19日,越南人民发动总起义,终结法国殖民统治、推翻封建制度,胡志明于9月2日在河内巴亭广场宣读《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诞生。

他豪迈宣称:“我们推翻了近百年殖民枷锁……将带领民族进入独立、自由的新纪元。”

“与五大洲强国并驾齐驱”,胡志明这一遗愿被刻在越南国家基因中。80年来,无论抗法、抗美战争的血火年代,还是革新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期,这一目标始终是越南最高战略。

2025年,越南政府文件再次明确路线图:2030年建成现代化工业国,2045年跻身发达社会主义国家。历史口号与当代政策在此刻重叠,野心从未褪色。

胡志明在越南人心中地位神圣。他简朴亲民的形象深入人心:身为领袖却住高脚屋,穿橡胶凉鞋下乡;河内的胡志明纪念堂常年人流如织,民众瞻仰遗体如朝圣。

这种崇拜使其政治遗产极具动员力。即便1975年越南统一后将南方首府“西贡”更名为胡志明市,也无人质疑,河内是千年政治心脏,胡志明市则是经济引擎,两者共同托举强国梦。

边境首都的千年棋局

越南首都河内的选址,暴露了其深层的战略焦虑。这座城市距离中国边境仅150公里,坐拥喀斯特地貌的黄连山脉为天然屏障,历史上多次阻滞中原王朝南下。

公元1010年李朝迁都于此,便看中它“易守难攻”的特性。这种“靠山近边”的布局,与中国“择北而立,控四方”的定都理念如出一辙,既是盾牌,也是跳板

河内的军事价值在近现代战争中展现得淋漓尽致。1954年奠边府战役期间,它成为抗击法军的指挥枢纽;越战时期,丛林密布的山脉阻挡美军机械化部队。而胡志明市(西贡)虽经济发达、坐拥湄公河三角洲沃土,却因地处平原无险可守,始终未能取代河内。

更微妙的是地缘野心。河内靠近中国,方便两国贸易往来,越南输华货物多经此转运。但150公里的近距离,也意味着可快速响应边境及南海争端。近年来,河内以“南海合作”为名拉拢周边国家,同时在争议海域强化军事存在,其“以近制远”策略与首都区位深度绑定。

“印度支那联邦”

越南的扩张野心在1975年达到顶峰。击败美国实现统一后,越南自诩“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迅速出兵占领老挝与柬埔寨,试图复活法国殖民时期的“印度支那联邦”。在越南看来,吞并这两国“顺理成章”:老挝人口仅700万,柬埔寨1600万,而越南当时已超5000万,形成压倒性优势。

历史上,越南疆域确实通过南扩不断拉伸。10世纪定都河内时,领土仅限红河三角洲。此后数百年间,越南向南蚕食占城国,夺取湄公河三角洲(原属柬埔寨),形成今日狭长版图。法国殖民者将越、老、柬打包为“法属印度支那”,更强化了河内对这一概念的执念。

然而建立帝国的梦魇被中国打断。1979年,中方发起自卫反击战,迫使越南从柬埔寨撤军。但野心并未消散,近年越南通过经济渗透加强对老挝控制,投资额占老挝外资30%以上;在柬埔寨扶持亲越政权,军事合作日益紧密。


南海争端

越南在南海的动作,是其大国野心的直接投射。这片蕴藏110亿桶石油和190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的海域,被越南视为“蓝色宝库”。

其宣称拥有主权的海域面积惊人,覆盖西沙和南沙群岛约80%的岛礁,远超其陆地国土。2023年,越南石油天然气集团宣布在争议海域开采量突破3亿吨,收入占国家财政15%。

填海造岛成为关键支点。2014年起,越南在南沙群岛的敦谦沙洲、鸿庥岛、毕生礁等地大规模扩建,填出超过480公顷陆地,相当于7个梵蒂冈面积。

这些岛屿被迅速军事化:部署火箭炮系统、扩建飞机跑道、设立雷达站。更值得玩味的是其“平民化”策略:将渔民编入“海上民兵”,配合海警船在争议海域常态巡逻,制造“实际控制”的既成事实。

2024年菲律宾与中国在仁爱礁对峙期间,越南表面呼吁和平,暗地却加速在景宏岛部署新型电子侦察设备。这种“借力打力”策略沿袭自冷战时期,1974年西沙海战后,越南一面默许中方控制西沙,一面趁机抢占南沙6个岛礁;1988年中越赤瓜礁冲突后,其又火速占据南威岛等10余处要地。


小国的强兵之道

2025年6月,越南与俄罗斯签署价值35亿美元的军购协议,购入12架苏-57隐形战机及2套S-500防空系统。这笔交易暴露其军事野心:打造东南亚最强空军

目前越南空军已列装32架苏-30MK2、12架苏-27SK战机,数量远超邻国。更引人注目的是潜艇部队,6艘基洛级潜艇组成的“水下狼群”,配备射程300公里的“俱乐部”导弹,可封锁马六甲海峡要冲。

强军计划深植历史基因。公元938年白藤江之战,吴权用木桩阵大破南汉舰队;13世纪陈兴道三退蒙古铁骑;近代胡志明更提出“全民皆兵”。

当代越南延续这一传统:常备军48万,预备役500万,18-27岁男性强制服役。其国防预算占GDP比重常年维持在2.5%以上,2025年达89亿美元,较十年前翻番。

军事布局直指南海。金兰湾深水港经扩建可停泊航母,成为俄、美、日舰艇竞相访问的战略支点;位于北部湾的吉婆岛基地部署岸舰导弹,射程覆盖琼州海峡出口。越南学者在《全民国防杂志》直言:“强大的威慑力是跻身列强的门票。”

经济转型

“越南制造”正悄然升级。2024年三星宣布将在太原省投产3纳米芯片,富士康投资27亿美元建电动汽车电池厂。这标志越南从服装代工向高端制造的战略跃迁

其电子产业出口额在2024年突破1200亿美元,首次超过纺织品。更深远的变化在产业链上游,河内理工大学设立东南亚首个半导体学院,胡志明市规划占地1000公顷的“硅谷”科技园。

经济野心与历史执念交织。19世纪法国殖民者将越南划为“米仓”和“矿场”,开采鸿基煤矿、橡胶园奴工血泪至今刺痛民族记忆。革新开放后,越南刻意避免单一经济结构:严控外资在农业、矿产领域占比,规定能源项目越方持股不低于51%。

当邻国依赖资源出口时,越南将外资导向电子、机械制造领域,为此不惜牺牲短期利益,2023年拒绝某国30亿美元铝土矿开发计划,转而引进日本汽车生产线。

但瓶颈依然明显。红河平原的农田正被工业区吞噬,水稻种植面积十年缩减12%;技术工人缺口达60万,迫使企业高薪挖角中韩工程师。胡志明市国家大学的经济报告警告:“若不能突破人才和资源天花板,2045年目标恐成泡影。”

新列强梦的现实困境

2025年8月15日,越南国家主席苏林在纪念胡志明诞辰135周年大会上宣言:“越南必须成为对国际社会有重要贡献的大国。”台下掌声雷动,但挑战远比掌声沉重。

人口结构埋下隐忧。越南生育率已跌破2.0警戒线,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1.5%,2045年将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更棘手的是人才流失,每年约10万精英移民欧美,其中70%拥有本科以上学历。胡志明市的科技公司为留住海归程序员,不得不开出与新加坡持平的薪资。

地缘博弈更如走钢丝。一边深化与美日军事合作:允许美军舰艇停靠金兰湾、加入日本“自由开放的印太”倡议;一边维系对华贸易:中国连续19年是越南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300亿美元。

这种平衡术在南海冲突升温时极易崩盘,2024年5月,越南渔船在黄沙群岛(我西沙群岛)遭驱离后,国内爆发抵制中国货浪潮,迫使商务部紧急降温。

11世纪李常杰北伐宋朝时宣称“欲为帝霸一方”,最终兵败富良江;15世纪黎利抗明后试图控制占城,反引发明成祖远征。如今苏林重提胡志明“列强梦”,是再造辉煌还是重蹈覆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标签:历史   越南   列强   野心   年来   世界   苏林   胡志明   河内   三星   胡志明市   柬埔寨   南海   老挝   印度支那   西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