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早晚凉飕飕的,白天又燥得厉害,不少人嗓子干、咳嗽、食欲也差。
邻居张阿姨就常念叨:“夏天还好好的,一到秋天就容易咳嗽,饭量也小,整天没劲”。其实,这并不是她一个人的困扰。
秋天是从炎热到寒凉的过渡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对身体的免疫力是个考验。
老话常说“秋吃三根,站稳脚跟”。这三根不是啥稀罕的补品,而是我们身边常见的根茎类食物,实惠又养人。
别小看这些寻常的“根”,它们在秋天能帮身体润肺、健脾,还能提升抵抗力。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这“三根”到底是哪三根,又该怎么吃,才能真正为身体加把劲。
一、秋吃根的“根”指什么食物?
中医里常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根”类食物往往生长在土里,吸收了大量营养,既厚重又扎实,很适合秋天调养。
根茎类食物有一个共同特点:
能量足:富含碳水化合物,既能提供热量,又比精米白面更温和,不容易引起血糖剧烈波动。
膳食纤维丰富:能帮助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秋天气候干燥,很多人容易“燥结”,这时候多吃点根类食物就对了。
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比如钾、镁、锌等,对维持免疫力有帮助。
符合“秋补”的原则:秋季讲究“养收”,吃些根类,既能补气血,也能增强抵抗力。
所以,“秋吃根”,说的就是在这个季节要多吃些根茎类食物,不光管饱,还能帮身体度过气候变化带来的不适。
二、“秋吃三根,站稳脚跟”!
1.芋头——健脾养胃,润燥护肤
芋头是典型的秋令食材,中医认为它“益气补虚,健脾养胃”。
养分方面:芋头含有丰富的黏液蛋白,这种成分进入人体后,可以与体内的免疫球蛋白结合,增强抵抗力;同时对保护血管也有一定作用。
膳食纤维:能帮助缓解便秘,特别适合秋天“上火”容易便干的人。
矿物质:钾元素丰富,有助于调节血压。
吃法推荐:蒸芋头是最简单的吃法,口感软糯;也可以和排骨一起炖汤,既补气又润燥。但要注意,芋头一定要煮熟透,生吃会有麻感。
2.萝卜——清肺化痰,助消化
民间常说:“秋后萝卜赛人参”。白萝卜在秋天尤其适合。
中医角度:萝卜性凉,入肺和胃,有清热润肺、消食化痰的作用。秋天干燥,很多人嗓子不舒服、咳痰多,吃点萝卜正好。
营养成分:维生素C含量高,能帮助提升免疫力;萝卜中的芥子油和膳食纤维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
吃法推荐:萝卜炖牛腩、萝卜排骨汤都不错,清爽解腻;切丝凉拌也能保留更多维生素。但脾胃虚寒、容易拉肚子的人,生吃要少一些。
3.山药——补脾养肺,助力免疫
山药在中医里一直是“药食同源”的代表。它味甘,性平,入脾、肺、肾,有“补而不腻”的特点。
健脾养胃:山药中的黏液蛋白能帮助消化,改善食欲不振。
补气养阴:对常感到乏力的人有帮助。秋天燥气重,山药还能润肺止咳。
免疫力方面:山药富含多糖类物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吃法推荐:蒸山药最简单;山药排骨汤、山药粥也是老少皆宜的做法。糖尿病人也能吃,但要注意量,因为山药含淀粉。
这“三根”结合起来,既能健脾胃,又能润肺生津,还能帮助增强免疫力。实惠、好找,最适合秋天上桌。
三、秋天如何更好地增强免疫力?
光吃“三根”还不够,要想在秋天不被小毛病缠上,增强免疫力得从生活多个方面入手。
1.饮食上——均衡为先
•秋天不要贪凉,冰镇饮料、冷食要少吃。
•少油少辣,避免过多刺激。
•粗细粮搭配,根茎类食物和蛋白质类食物(鱼、肉、豆类)要一起吃,营养更全面。
2.作息上——早睡早起,顺应节气
•秋天白天渐短,夜晚渐长,最好别熬夜。
•中医讲“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能养阴,早起能呼吸清晨的清凉空气,对肺部有益。
3.情绪上——保持心情平和
•秋天容易“悲秋”,情绪容易低落。
•要学会调节,比如多和家人朋友聊聊,听听轻松的音乐,保持愉快的心态。
4.小习惯——护肺润燥
•多喝温水,少喝酒。
•室内可以适当加湿,避免过度干燥。
•外出时,早晚温差大,要注意添衣,尤其要护好颈部和脚部。
这些看似是小事,长期坚持下来,免疫力自然会慢慢提升。
写在最后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调养的好时机。餐桌上多放点“根”,生活里多注意休养,让身体在这个季节里慢慢积蓄能量。健康,不靠一时的补,而是日常的点滴守护。
这个秋天,不妨就从“吃好三根,养好习惯”开始。
来源:青岛广播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蓬莱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