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股市经历了三次暴跌,每一次都来得又快又狠,打得市场措手不及。而让人后背发凉的是——这三次冲击背后,都是同一个原因:关税。第一次发生在2月初,一条突发关税新闻,瞬间引爆市场恐慌,股市直接跳水。紧接着是3月中旬,就在大家刚刚松口气的时候,关税政策突然重启,引发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抛售潮。第三次,是在四月的“解放日”,川普对全球再度挥下关税重锤,引发了最猛烈的一次市场抛售,几乎没有一个市场能幸免. 短短半年,三次崩盘。而现在我们又一次站在了风暴的入口. 7月9日,美国对多国实施的90天关税暂缓期,就要到期了。所有人都在屏住呼吸等待这一天的到来。是恐慌逃离,观望等待,还是提前布局、抓住难得的机会?尤其在股市不断创出历史新高的关键时刻,你准备好了吗?
我不是经济学家,只是个关心自己钱包也关心市场变化的普通人。但为了弄清楚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我花了整整10多个小时,翻阅文件、分析过去的数据,把复杂的贸易协议和关税政策彻底地理顺。这次的影片,不只关系市场,更关系我们每个人的投资命运。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之前那三次的关税新闻,每次都能砸崩整个市场?这一次,川普大棒又会砸向谁?如果你是投资者,这一次的风暴,怎样提前布局,安然度过甚至从中获利?我们 一次性讲清楚所有你必须知道的细节。这不只是一条关于关税的影片,更是你投资命运的关键转折点。因为7月份很可能就是普通投资者,实现逆袭的最佳窗口,甚至可能成为你未来3年财富翻身的起点。
现在,全世界都在盯着川普。他正在跟多个国家同时进行关税谈判,这场博弈牵动着全球市场。我们不需要分析所有国家——只要盯紧五个主要贸易伙伴就够了:墨西哥、加拿大、德国、日本,还有中国。这五个国家,占了美国贸易总量的大头,也是受关税影响最大的。不过在看当前局势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2025年川普回归白宫之前的贸易格局,看看当时美国跟这些国家的关税关系是怎样的。
先说墨西哥和加拿大,这两个是《美加墨协定》(USMCA)的成员。在这个协定下,美国跟墨西哥、加拿大之间的大部分商品是零关税,来去自由。当然,也有个别例外项目,但整体来说,三国之间的贸易是非常顺畅的。日本跟美国也有类似的安排。《美日贸易协定》基本实现了大多数商品免关税。但也有一些敏感项目,比如:美国对从日本进口的汽车征收2.5%关税,就是象征性收一收;但卡车不一样,美国对日本卡车的关税高达25%;作为反制,日本对美国大米设置了进口配额,超过配额的部分征税100%,“进口门槛”特别高。
德国是欧盟成员国,所以关税政策是以美欧之间的整体协定为准。平均来看,双向征收1.6%的关税,虽然不同产品会有不同税率,但这个是整体平均水平。中国的情况就复杂多了。川普上台之前,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基础关税收3%,而中国对美国商品收8%。但这只是平均水平,具体商品差别很大。这就是2025年之前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税结构。但现在一切都变了。
先来看墨西哥。美国跟墨西哥到现在还没有新的贸易协议。为了增加谈判筹码,川普直接对从墨西哥进口的整车加征25%的关税,对钢铁、铝等金属征收50%的高税率。虽然可能只是谈判策略,但效果很明显,双边贸易额已经明显下滑。加拿大的情况类似。到现在也没谈出新协议。美国把原来的钢铝关税从25%直接翻倍到50%。而加拿大本来还想对美国的科技产品加征3%的“数字服务税”,结果川普直接威胁新一轮反制,加拿大立刻“认怂”,撤回了这项政策。但问题是,谈判同样没结果。
日本那边也陷入僵局。美国已经对日本的卡车征收了25%的关税,日本当然不满意。而日本又不愿意开放本国的农业市场,尤其是大米,对美国一直设置高门槛。尽管日本贸易代表已经飞了几趟美国,进展依然为零。和德国谈判更棘手。川普威胁说,要对欧盟机械设备和汽车征收50%关税。欧盟的回应是:“你税率降到10%,我们多买点美国军火。”这是在用军火采购当筹码换税率。但结果一样:谈判没有实质进展。只有中国这边,目前是唯一达成短期协议的,严格说其实也不算正式协议。在5月初,中美双方在日内瓦达成了90天关税暂停协议,目前还在生效期内。协议内容是:美国对中国商品关税降到30%,中国对美国商品收10%。比之前温和,但还是不算低。
而关键问题是:除了中国之外,其他所有国家的90天关税暂停协议都会在7月9日到期。如果川普在这天不宣布延期,而是让关税自动恢复征收,那全球贸易和金融市场都会立刻迎来冲击波。不仅股市可能剧烈波动,企业成本、消费品价格、经济前景,都会受到影响。
现在的美股,可以说是被关税政策牵着鼻子走。7月9日这个关键节点逼近,市场对关税是否会恢复,已经进入了神经质的高度敏感状态。不夸张地说,哪怕一个风吹草动,股市都能跳一下。我们回头看看:4月初那次震荡,就是一个经典案例。当时,川普突然宣布对中国祭出145%的惩罚性关税,还放话说可能对多个国家征收高额对等关税。消息一出,市场瞬间爆雷——标普500不到一周时间狂跌15%,纳斯达克年内累计跌幅一度逼近20%,科技股几乎被腰斩,投资者吓得连夜清仓跑路。原因很简单,高关税就等于企业成本上升、利润缩水,再加上全球供应链被破坏,对增长的打击是全面性的。但你看,4月9日形势又变了。同一个川普,突然说,“我们先暂停关税90天”。结果呢?市场瞬间从地狱爬上天堂,纳指单日飙涨超过12%,创下史上第二大单日涨幅。这就说明了一件事:关税政策直接主导市场的风险偏好。
而现在,新一轮的不确定性又来了。大家都在等7月9日这一天:如果当天高关税正式恢复,预计美股会再次受到重击,特别是对科技和制造业来说,可能首当其冲。原因很明确:高关税会打击企业利润预期,尤其是那些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科技公司;同时,市场对未来的稳定性丧失信心,避险情绪上升,股指就会被直接拉下水。但是奇怪的是,目前的“恐慌指数”VIX,在4月8号达到顶点之后,处在2月以来的最低位。说明到我们发稿为止,股市投资者情绪非常稳定,而且还有些乐观。但是随着接下来川普逐步宣布加税国家的名单,相信VIX指数会明显升高。
那么股市到底会不会下跌呢?4月8号到现在这么大的反弹可能很多人都没见过。但是历史上却有迹可循。从5月到现在股市上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害怕错过的情绪。投资者疯狂进入股市,就怕赶不上车,错过赚钱的机会,结果形成了非常典型的V型反弹,现在S&P500已经来到了历史新高。
同样的原因,股市在2019年和2020年都形成了几乎相同的V型反弹。反弹之后都来到历史新高。问题是在达到新高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2019和2020年一样,在股市新高之后迎来了一波8%左右的市场回调,然后股市继续上涨。而底层因素,是当时股市上涨是都是头部几只表现特别好的股票带动的,其余股票表现并没有那么好。冲到高点之后,市场里面就会有一波人不相信牛市,卖出股票造成股市回调。而这时候可能是一个入场的好机会。很有可能7月9日之后的几天,就会出现这样一波市场窗口期。
如果关税政策出现转机,比如再来一波延期、豁免、谈判突破,那市场可能再次迎来强劲反弹。毕竟4月的12%单日涨幅就在眼前,谁不想再抓一次?所以接下来的几天,华尔街的焦点就只有一个:7月9日川普要怎么出牌。但在那之前,有一点可以肯定,美股会继续处于高度脆弱的状态,避险情绪只要一升温,股指就可能承压回调。那我们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这波市场震荡呢?
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长期投资者,那么现在市场这种上下震荡的状态,也许不是灾难,而是机会。7月9日之后,如果市场真的迎来一场下调期,对那些打算持有10年以上的人来说,反而可能是一次难得的低价入场点。所以,关键的问题来了:你是个追涨杀跌的交易者?还是一个淡定的投资者?如果你是后者——那市场的每一次下跌,都可能是一次机会。
想一想这个逻辑:如果你现在每年靠工作赚6万美元,8万澳元,15万人民币,60万新台币,那你也需要让你的投资组合每年为你带来相同的收入,这样你才能不靠工作,维持同样的生活水平。工作需要你每天打卡上班,付出时间、精力才能赚到钱;但投资不同,一旦你把钱投对了地方,资产会自己替你工作、帮你赚钱。就算你在休假、在家、甚至在睡觉,只要投资选得好,钱就会源源不断地回来。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投资要看长期。而这个游戏的核心是三件事:1.教育自己——别把投资当赌博;2.理解市场——学会看清恐慌和机会;3.勇敢出手——特别是在别人恐慌的时候。
今年我们已经见证了三次大跌:二月一次,三月一次,四月又一次。每一次的导火索,都是关税新闻;每一次的反应,都是市场恐慌性下跌;但每一次之后,市场又都强力反弹回来。对于那些一惊一乍、追涨杀跌的交易者来说,这种走势根本玩不转,是灾难;但对于真正的投资者来说,这正是低价买入、布局未来的黄金机会。
当然,也有人会问我:“会不会进入经济衰退?”说实话,没人知道。2025年会不会?2026?2030?谁都说不准。但有一件事,历史已经给了答案:长期来看,市场总是向上的。只要你有耐心,懂得在低点布局,每一次下跌,其实都可以成为你通往财富的一个阶梯。
所以,问题还是得回到最根本:你想靠投资取代工资吗?你想不靠每天上班,也能持续有现金流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必须学会,如何投资、投资什么、何时该出手、何时该等待。投资不是买彩票,而是一场关于认知、耐心和策略的长跑比赛。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如何在市场波动中找到长期价值投资机会,如何制定一套真正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那我非常建议你订阅这个频道,记住:你不是在投资今天的市场,你是在投资未来10年的人生自由。
这里是艾财说,分享学校里面学不到的财商知识,我是Alex,我们下期见。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