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一大把了,很多人都会想着早点上床休息,仿佛睡得越早,身体就能更好。可偏偏有人发现,睡得太早反而会半夜醒,翻来覆去难以再入睡,天没亮就精神抖擞地醒了,然后整个白天无精打采。

不少人都开始怀疑,是不是年纪大了,睡觉反倒不能太早?医生对此也给出明确建议:过了70岁,睡觉的方式确实该重新规划,不再是简单地“早睡早起”四个字那么粗暴。
人的一生中,睡眠是个大课题。婴儿一睡能十多个小时,年轻人怎么折腾都能秒睡,到了老年,睡觉却成了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很多老人常说“年纪大了睡不着觉是正常的”,这句话其实只对了一半。

年纪变大,确实身体激素水平、神经调节能力都会发生变化,比如褪黑素分泌减少,这会直接导致入睡变慢、睡眠变浅。但“睡不好”不等于“睡得少就对身体好”。睡不好会带来很多健康问题,比如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让心血管系统更紧张,甚至影响血糖控制和免疫功能。
有意思的是,一项国内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7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每晚睡眠少于5小时,患高血压的几率会比睡7小时的高出40%。
而美国国家老龄研究院的数据也提示,老年人虽然整体所需睡眠时间略短,但至少也要保持每晚6-7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才合适。这说明,睡得太少太早,身体反而更遭罪。

那睡觉到底该咋睡?医生建议,过了70岁,睡觉这事儿还真不是“困了就睡”那么随意。几个关键点必须注意,才能让晚上躺下不是煎熬,而是真正的放松。
首先得说的就是入睡时间。有些老人吃完晚饭没事干,六七点就上床了,结果就是凌晨三四点醒了,再也睡不着。这种“超早睡”不是补觉,而是打乱了生物钟。
人的生物节律还是与昼夜变化有关,晚上8点以后,褪黑素开始分泌,11点左右进入高峰。如果提前太久睡觉,会打乱这一节律,让人反而更容易在深夜醒来。

合理的安排是,尽量将入睡时间安排在晚上9点半到11点之间,这样既不影响褪黑素的自然分泌,又能保证早晨在六七点自然醒来。这时候醒了也不会太早,太阳升起了,身体也比较舒服。
而且晚上9点以后才开始准备入睡的流程,也让身体逐渐从白天的活动状态过渡到放松状态,不会因为白天过早“停机”而让生物钟变得混乱。
午睡,不少老人都有这个习惯,吃完饭坐一坐就打盹,甚至一躺就是一两个小时。午睡本身没问题,对老年人的心脏、脑供血都有好处,也能补足晚上睡眠质量不足的问题。

但午睡时间一旦过长,到了下午三四点还在睡,晚上就别想早早入睡了。研究表明,老年人午睡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最为适宜。这样既能让大脑休息,又不至于影响夜间的深度睡眠。
还有不少人午睡时不讲究环境,光着脚趴沙发、坐在椅子上打盹,睡得歪歪扭扭,醒来一身疼。这种休息不但无益,反而伤颈椎、压迫神经。老人午睡前应当在床上或沙发上平躺,盖好薄毯,关掉电视,营造安静环境,休息半小时后自然醒来,才叫真正的“午睡”。

不少老人在睡前习惯做些“小动作”,比如刷短视频、看电视、打电话,觉得这样能打发时间。其实睡前这些刺激性活动会激活大脑皮层,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更不利于快速入睡。
更有些老人睡前喝点茶、吃点零食,这也会扰乱入睡节奏。睡前准备很关键,睡前1小时应该尽量安静,减少接触屏幕的时间,可以听些轻音乐、泡个热水脚,让身体慢慢冷静下来,这样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

有研究指出,泡脚能让脚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有助于入睡。而热水泡脚最适宜的时间是20分钟左右,水温控制在40度以下,不宜过烫,避免刺激血压波动。别小看这些细节,睡前的这段时间就像是“给大脑按下暂停键”,操作好了,入睡就顺利多了。
睡眠环境,很多老年人常年不换床垫,被子太厚太闷,或者房间灯光太亮,都会影响睡眠质量。理想的睡眠环境要保持安静、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特别是温度,人体在入睡后体温会略微下降,室温过高容易出汗醒来,过低则容易手脚冰凉难入睡。

医学建议老年人睡眠环境保持在20-23度为宜,湿度在50%左右。此外,卧室最好避免过多杂物堆放,保持整洁,可以减轻心理负担,也让人更有安全感。
枕头高度也别忽视,太高容易落枕,太低会导致颈椎悬空,建议保持在10厘米左右,保持头颈自然弯曲最为合适。床垫不能太软,支撑力不够会让脊柱变形,适度的硬度更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睡姿。
心态上的调整也特别重要。老年人常有孤独、焦虑、失眠等情绪问题,有些人越睡不着越着急,反而让失眠更加严重。心理学上称这种为“睡眠焦虑”,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即便环境再好也难以入睡。

这种情况要学会接受现实,适当转移注意力,不要强迫自己入睡。可以试着练习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帮助身体从紧张中释放出来。
社会支持也不可或缺。有家人陪伴、朋友聊天的老人普遍心情更好,睡眠也更稳定。一项调查发现,与亲友保持日常交流的老年人,其睡眠障碍比例比孤独者低30%。这说明,精神层面的支持对老年人身体状态的影响不可小觑。

睡不好,有时候并不是因为身体有多大毛病,而是生活节奏、心理状态没有跟着年龄调整。年纪大了,更要学会慢下来,不是去追求年轻时的高效,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就像有人说过,老年人不是睡得少,而是更需要高质量的休息。睡觉这事,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门需要用心打理的生活艺术。
睡觉这件事,对7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确实不能再随意。不是越早睡越好,也不是困了就躺下,必须从入睡时间、午睡时长、睡前准备、环境优化、心态调整这几方面下功夫,才能让每一个夜晚成为真正的修养时光。

人老了,更要讲究地活,睡得好了,身体自然硬朗,心情也能跟着舒畅起来。
参考文献:
[1]王琳.老年人睡眠障碍与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5):1203-1206.
[2]张鹏飞,杨翠.褪黑素与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4,43(3):245-250.
[3]国家老龄研究院.老年人健康睡眠指南[R].北京:中国老年保健协会,2023.
[4]林宏.老年人午睡时间与认知功能的关联[J].临床神经科学杂志,2024,12(1):55-59.
[5]吴婷.冥想训练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5,23(2):97-102.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