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首认中超漏判点球,规则铁律护裁判权威比分无法改

足协这回算是摊牌了——中超第19轮青岛西海岸对河南队那场,最后一分钟禁区内的明显犯规,主裁和VAR一起“集体失明”,漏了个点球。赛后报告白纸黑字承认了,但比分?动都不动。

这波操作一出,舆论立马炸了锅。大家等的不就是个说法么?结果好嘛,认错归认错,比赛结果照旧,责任人影子都没见着。有人说,这种“官方检讨”有啥用?道歉像发朋友圈,三分钟热度,风一吹就没了。

其实这事,不光是中国足球的问题,放到世界范围内都一样——足球规则早就写死了,裁判在场上的判罚是终极决定权,谁也不能改,哪怕是天大的错。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IFAB)第五条就是个铁律:比分一旦确认,就像刻进史书,哪怕赛后全世界都知道错了,也不能推翻。

这种规则是为了啥?说白了就是保护比赛的完整性。要是今天能改比分,明天能重踢,后天能“反转”,那还踢个啥?积分榜天天洗牌,联赛还玩不玩?

历史上最典型的就是2010年世界杯英格兰对德国,兰帕德的进球明明越过门线半米,裁判没判。

英格兰输了,结果谁也没去改比分,但那次误判直接催生了门线技术的全球普及。这就说明,有些错,只能拿来当教材,不可能回炉重造。

不过,联赛是个利益盘子,尤其中超这种保级战、争冠战,错一个判罚,后面可能就是多米诺骨牌——谁保级,谁降级,谁进亚冠,都可能被牵动。大家不服的,不是承认错误,而是承认完就完事儿。

VAR本来就是来堵这种漏判的,结果漏判还是发生,这才是真正的打脸。

要说技术设备的确能减少重大错判,但足球是瞬息万变的运动,裁判有主观裁量权,就必然存在容错区间,这既是魅力也是争议来源。

所以足协的这套“认错不改结果”模式,说好听点是遵守国际惯例,说难听点就是安抚舆论。它的深层价值,也许就是把这些案例存进库里,给裁判培训用,让技术团队优化VAR流程。但问题是——这种闭门反思到底能不能转化为场上的进步,球迷看不到,就很难信。

真正的难题在于,怎么在规则框架下,既守住裁判权威,又能让判罚的公正性获得信任?如果连裁判自己都怕判错、VAR也救不了,那中国足球的公信力,迟早被争议耗光。

一句话,这次足协的承认,是个态度,但离“破局”还差一把钥匙——那把钥匙,是让球迷相信,每一场球都真刀真枪地踢,不是输在哨声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1

标签:体育   足协   点球   裁判   比分   规则   权威   英格兰   场上   中国足球   赛后   技术   舆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