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种首饰被曝光,堪比“慢性毒药”,家里有赶紧扔,别不当回事
刚过去的周末,我满心欢喜地去表妹家,帮她打理出嫁时要带的细软。
她突然神秘地把我拉进房间,从床底拖出一个裹着红布的旧木匣,像开启宝藏一样,一层层揭开柔软的包裹。
最后,一只银镯子静静躺在红丝绒上。
“姐,你看!”表妹眼睛亮晶晶的,小心翼翼地把镯子放在我手心,“妈说,这是姥姥的姥姥传下来的,是能保佑婚姻美满的‘传家宝’,婚礼那天我必须戴着它。”
指尖碰到镯子的那一刻,我心里却“咯噔”一下。
它太轻了,完全没有老银器该有的那种温润的压手感。
我下意识地拿到鼻尖闻了闻,一股极淡的、类似铁锈的金属味钻进鼻腔。
再细看内侧那些号称是手工雕刻的花纹,线条也透着一股机器压制的生硬和呆板。
“这镯子……感觉有点不太对劲。”我犹豫着开口。
表妹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怎么可能不对!妈妈亲口说的,这还有假?”
一、金店老师傅一席话,揭开了温情的“画皮”
趁着表妹试婚纱的功夫,我攥着那只镯子,拐进了巷口那家开了几十年的老金店。
老师傅正戴着寸镜修一枚金戒指。
他接过我的镯子,只在掌心掂了两下,然后用指甲在内侧不显眼处轻轻一划,脸色就沉了下来。
“姑娘,你这‘传家宝’,来历可能有点问题啊。”
他推推眼镜,让我透过放大镜看截面,“你看,这层镀银薄得像蝉翼,底下已经露出黄白色的底子了。”
“这是最次的铅锌合金,为了做出重量和光泽,镍含量肯定低不了。”
“长期贴着皮肤戴,轻则过敏红肿,重了……有害物质渗进去,可不是闹着玩的。”
我听着,后背一阵发凉。
想起表妹满怀憧憬地说,要戴着这只承载家族祝福的镯子步入婚姻殿堂,我心里只剩下一阵后怕。
我立刻把情况告诉了姨妈,她匆匆赶来,对着那只镯子端详良久,终于叹了口气道出实情:“你姥姥走得急,哪有什么明确的遗物分下来。”
“我是怕孩子结婚时觉得寒碜,又想着总得有个念想,就在街边小店花了点钱,买了这个做旧的……”
一场精心编织的善意谎言,差点成了健康的隐患。
二、首饰盒里的“美丽陷阱”,是无数人的亲身教训
这件事,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里关于首饰的“家族记忆匣”。
我母亲也有一对用红布包了又包的“祖传”金耳环,被她视若珍宝。
直到有一次家庭聚会,姨妈说漏了嘴,我们才知道那是父亲当年手头紧时,买来安慰母亲的仿制品。
一场温馨的回忆,顿时添上了一丝酸涩。
更让我警醒的,是我一位闺蜜的遭遇。
她极爱买那些款式新潮的廉价饰品,有次戴了条新买的时尚项链去赴重要约会,结果不到半天,颈部就红肿奇痒。
医生诊断是接触性皮炎,罪魁祸首就是项链里超标析出的镍。
从那以后,我对自己和亲人贴身佩戴的首饰,变得格外苛刻。
三、家中若发现这四类首饰,请多留个心眼
结合自己的教训和查证,我想认真提醒您,下面这四类首饰,很可能就是藏在你身边的“美丽陷阱”:
1. 来历不明的“古着”或“祖传”老货
那些号称“民国风”、“老工艺”的银饰、铜饰,由于早年工艺和监管的局限,常含有过量的铅、镉。
铅会悄无声息地损害神经系统,对孩子影响尤甚;镉则会给肾脏带来负担。
岁月磨损后,这些有害物质更易析出,通过皮肤接触或不经意间(如戴戒指拿食物)进入身体,日积月累,隐患巨大。
2. 颜色过分鲜艳的“天然”玉石
在旅游点或某些网店,常能看到颜色饱和得不太自然的“翡翠”、“南红”。
它们很可能是廉价石材甚至玻璃,经过酸洗、注胶、染色处理的“杰作”。
所用的工业染料和化学试剂可能含有毒素,长期接触皮肤,不仅易过敏,更有渗透风险。
用酒精棉片轻轻擦拭,若掉色,基本就是染色货。
3. 价格低得离谱的“爆款”合金饰品
这类饰品在夜市、快时尚店遍地开花。
它们多由铅、镍、镉等廉价合金制成,表面电镀。
戴久了,镀层磨损,底层的镍等致敏金属直接接触皮肤,极易引发红疹、水疱、瘙痒。
镍是国际公认的强致敏原,其风险不容小觑。
4. 做工粗糙、有异味的“贵金属”
即便是打着“银饰”、“金饰”名头的,若价格远低常理,且做工毛糙、重量轻飘,缺少清晰材质印记(如S925、Au750),或带着刺鼻的化学金属味,一定要高度警惕。
它们可能是劣质金属镀层,长期佩戴同样风险暗藏。
四、三招实用心法,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经历了“祖传银镯”的风波,我为自己和家人总结了一套简单易行的筛选方法:
• 首要看印记(验明正身):购买金银铂首饰,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内侧或搭扣处有无清晰材质印记。
如足金标“足金999”或“Au999”,银饰标“S925”。
印记模糊或根本没有的,基本可以放弃。
• 上手掂分量(感受质感):真金白银密度大,握在手中有份量。
同样大小的镯子,合金或镀金的会轻飘很多。
真银触感温润,导热快;劣质金属则往往手感发涩或过于冰凉。
• 细察闻味道(辨别气息):仔细观察做工,看焊接点是否平滑,镀层是否均匀。
新首饰可凑近闻一下,任何刺鼻的、酸涩的金属异味,都需警惕,这常是劣质材料或化学处理残留的信号。
前几天,表妹来看我,兴奋地秀出新买的耳钉:“姐,我现在可精了,专挑这种植入级钛钢的,防过敏,看还有证书呢!”
我接过来,看着清晰的标识和精细的做工,终于放心地点了头。
五、贴身之物,承载的应是祝福,而非风险
首饰,本是装点美好、寄托情感的物件。
但这份美丽,首先必须建立在安全之上。
别再让“祖传”的情怀或“便宜”的诱惑,模糊了我们对潜在危险的判断。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