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了等于没睡!长期这样睡觉的人,记忆力下降、全身炎症上升!

吴阿姨今年56岁,习惯了晚上追剧,明明每天能“睡够”7小时,白天却依旧精神恍惚、反应迟缓。邻居看到她接连几次把钥匙插错门口,随口一问:“你怎么那么容易忘事?

”吴阿姨有些不服:“我可一直保证睡眠时间,不是说只要睡够就行吗?”

可最近的健康检查让她不敢大意,医生的一句话让她彻底警觉:“你这睡眠方式,等于白睡!”这究竟是为什么?睡得多≠睡得好,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睡姿或作息,千万别错过下文。

很多人以为“补觉”“赖床”就能恢复元气,你是否也踩中了误区?睡眠质量低隐藏着什么可怕后果,尤其是第3点,超过7成人都在忽视。

睡眠“没睡好”,到底藏着多少健康隐患?专家这样说

很多人觉得,每晚只要“凑够”7小时、8小时,就达标了。其实,医学研究发现,睡眠“结构”比睡眠“总量”更重要。

中华医学会推荐的健康睡眠包括:入睡快、深浅交替、有足够的深睡和快速眼动期,且第二天精力充沛。

哈佛大学曾跟踪3000名中老年人,结果显示,那些长期熬夜、睡眠片段化(比如夜间频繁醒来、入睡困难、早醒)的人,哪怕时长充足,认知测评分数依然比正常人低14.6%。

原因在于:断断续续的睡眠,无法让大脑得到充分修复,身体也容易处于“应激”状态。

医学上有个词叫“非恢复性睡眠”,意思就是睡了一觉起来,反而没精神。这背后,和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老年痴呆高危因素)的积压紧密相关。

深睡眠减少时,大脑垃圾清除效率下降,久而久之,记忆力开始滑坡,甚至带来情绪波动、易怒等变化。

此外,夜间觉醒会激发自主神经系统兴奋,增加全身炎症因子的分泌,心脑血管也会跟着受累。研究数据表明,长期睡眠片段化的人,全身炎症水平升高8.2%-13.5%,高血糖、高血脂风险明显增加。

坚持“低质量”睡眠,数月后,身体会怎样?

如果你睡觉容易惊醒、经常凌晨三四点清醒、入睡困难,身体可能悄然出现这几大变化,尤其是第3点,很多人自以为没事,其实伤害已在积累。

大脑记忆力明显下滑。

权威调查显示,那些每夜觉醒2次以上、深睡时间少于40%的中老年人,半年后短时记忆下降17.8%。你会发现经常忘事,甚至早上起床后忘记昨晚做了什么。

全身低度炎症持续升高。

医学杂志《JAMA》报道,长期夜间失眠的人体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指标高出常人12%-19%。这意味着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的风险明显提升。

免疫力减弱,更易生病。

深度睡眠充足时,“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因子才活跃。失眠的人免疫细胞数量下滑,多项研究表明,感冒、咽炎、带状疱疹等发病率高出普通人1.3-2.1倍。

精神状态也变差,容易出现焦虑、抑郁。

英国流行病学一项大数据显示,低质量睡眠者心情低落、易怒的概率增加21.6%。身体疲惫、注意力无法集中,连日常生活小事都觉得难以应付。

慢性疾病更易来敲门。

医学前沿研究发现,日夜作息紊乱、应激激素(如皮质醇)升高,会让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总发病率增加15.2%。很多人总以为“扛一扛”没什么,其实浅睡、断续睡觉,是慢性病加速的“催化剂”。

怎样养出高质量睡眠,让身体主动“修复”?

面对睡眠质量长期低下,医生有如下几点建议,实操起来一点也不难:

晚上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保持规律作息。生物钟一旦固定,大脑很快进入深睡状态,减少夜间惊醒。

睡前一小时远离电子屏幕(手机、电视)。避免蓝光刺激大脑,让褪黑素充分分泌,有助于夜间快速入睡。

营造舒适安全的休息环境:卧室温度19-22°C,光线柔和,隔绝噪音。被褥、床垫要软硬适中,避免因不适影响深度睡眠。

避免睡前大量进食或饮酒。很多人误以为酒能助眠,其实它只会减少深睡时间,增加夜间醒来频率。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健康睡眠指南》

《哈佛大学睡眠与记忆力研究报告(2021)》

《JAMA:碎片化睡眠对炎症及心血管风险的影响》

《中国睡眠质量白皮书(2023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8

标签:养生   炎症   记忆力   全身   睡眠   夜间   大脑   身体   哈佛大学   健康   易怒   中老年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