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佳节,从古至今一直被文人墨客以诗词传颂,寄托无数美好愿景。近年来,其浪漫属性愈发突出,逐渐成为表达爱意的重要节点。近日,记者走访发现,我区众多商家紧抓这一机遇,推出系列主题活动,“甜蜜经济”迅速升温,消费市场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01
鲜花销售迎热潮
作为传递情感与仪式感的重要载体,鲜花已成为许多人节日必备的“浪漫硬通货”。记者走访城区多家花店了解到,以玫瑰为主的七夕花束订单出现爆发式增长。在佳源金街一家花店内,工作人员正加班加点地进行剪枝、包装,店主透露:“从上周末起订单便猛增,尤其是微信预订,最多一天要接几十单。”为应对激增的需求,花店提前从多地调货,并临时增加包装及配送人手。
今年鲜花市场的款式也更趋多元。除了经典红玫瑰,以及淡粉、香槟、碎冰蓝等温柔色系,多巴胺风格的明亮混搭花束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新宠。同时,不少花店推出“鲜花+礼物”组合套餐,进一步提升礼品的丰富性。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花店老板介绍,鲜花不是年轻人“玩浪漫”的专属,今年中老年顾客订购花束的比例明显上升,不少人通过线下预约或子女代订的方式,为伴侣准备一份“不老浪漫”。
02
黄金珠宝见俏销
七夕同样带动了黄金珠宝的销售升温。在金鹰新城市中心,多家珠宝品牌均推出“七夕特惠”“限定折扣”等活动吸引顾客。周大福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几天来店里咨询、购买黄金的消费者数量明显增加,年轻情侣热衷购买金戒指、金耳钉、金项链等小克重的款式,而不少市民也会借着活动囤起黄金首饰,或是更换款式。
市民王先生正为女友挑选一条金饰项链,他表示,选择金饰作为礼物既体面又保值,且如今的设计愈发时尚,符合年轻人审美。与此同时,钻石与珍珠类首饰也迎来一轮购买小高潮。准备求婚的杨先生表示,利用节日折扣购入钻戒更划算,也更有纪念意义。不少消费者坦言,金价持续处于高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件消费,但小克重、低总价的金饰依然成为很多人的首选。
03
短途出游成首选
除常规的餐饮与观影活动外,情侣共同出游正成为新的过节风尚。记者从本地旅行社获悉,七夕前后周边跟团游、自由行产品的咨询和预订量显著增加,其中“夕阳红”夫妻参团出游成为新亮点,这些老年人更青睐历史文化名城或自然风光型目的地。“退休后时间充裕,趁七夕带老伴出去走走,报团也更热闹”市民王阿姨告诉记者。
年轻人则更倾向于选择自驾或自由行,热门目的地多为海滨城市及热门网红打卡地,如青岛、威海、长沙等。于女士与男友早早规划了厦门之行,“一起看海、吃海鲜,比吃饭看电影更有记忆点”。尽管出行预算增加,但她认为“为一趟有意义的旅行投入很值得”。
04
“甜蜜负担”引热议
随着节日增多与消费场景不断细分,也有不少消费者坦言“甜蜜的节日成了甜蜜的负担”。
刚毕业的小韩算了一笔账:一束花、一顿晚餐、电影及礼物,花费近2000元,相当于他一个月的实习工资。计划短途旅行的情侣预算更高,于女士和男友预计支出5000元以上,“酒店和路费占去一半,再加上吃喝,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不少受访者表示,收礼回礼同样带来经济压力,即便简单过节,基本开支也在数百元。
不少年轻情侣表示,如今几乎“月月有节”,除了七夕,还有情人节、520、生日、各种纪念日等,每一项都是情感与经济的双重考验。部分商家也借节抬价,进一步提高消费门槛。同一款花束、同一家餐厅,七夕当天价格普遍上浮。
一些受访者呼吁,爱意表达未必依赖“高价浪漫”,亲手制作的礼物、一顿家常菜、共同散步聊天,也可以是珍贵的情感记忆。
总体来看,七夕“浪漫经济”不仅折射出消费市场的活力与创意,也反映出当代人对情感表达方式的多样化追求。在享受节日氛围的同时,如何更理性、更真诚地对待爱与仪式感,或许是每个人值得思考的课题。让浪漫回归本心,使节日真正成为情感的载体,而非负担的来源,应成为社会共识。
来源:江都融媒
作者:记者 邬婷
编辑:黄声冬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