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版权技术与产业融合创新论坛在合肥举办 探讨这些问题

大皖新闻讯 7月31日下午,由安徽省版权保护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网络版权技术与产业融合创新论坛”在合肥举行。作为第九届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的重要分论坛,本次论坛围绕人工智能生成物版权认定、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创新、版权保护与数据合规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网络版权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版权如何认定?

论坛上,与会专家针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版权认定难题进行深度解析。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丛立先教授认为,2018年至2025年间,我国已出现6起AIGC版权典型案件,涵盖文本生成、图像创作等多场景。法院判决形成共识,当人类通过多轮提示词调整、参数设定深度参与创作时,生成内容可受版权保护;而完全由AI自主生成的内容,因缺乏人类独创性贡献,暂不纳入保护范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执行院长宋伟教授认为,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正重塑创作与传播逻辑,传统版权制度面临权利归属、侵权认定等多重挑战。他强调,面对数字技术对传统版权制度的冲击,需构建“技术、创意、产业”三位一体的融合体系,通过政策与行业规制的协同保障健康发展。

产业赋能 探索人工智能应用价值

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度革新文化产业。中文在线集团常务副总裁谢广才现场透露,AI技术能让内容生产效率提升70%,漫剧制作流程从16道简化为8道,成本从每分钟3000元降至1000元。面对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他表示,“版权需要与技术结合,变成IP才有更深的价值。”

文旅领域同样迎来变革。上海天聿格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胡敏以实践案例展示人工智能的应用潜力:“贵州的《红飘带·伟大征程》通过AI虚拟交互还原历史场景,敦煌研究院的‘数字敦煌’让游客们足不出户领略石窟艺术。”同时,胡敏提醒,在使用人工智能生成时,需要警惕数据采集与使用中的合规风险。

构建版权新生态 守护创新源动力

近年来,安徽版权事业取得突破性成果。黄山市、安庆市怀宁县亳州市谯城区三个市县(区)入选全国民间唯一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全省近5年累计有200家单位、257名个人荣获了全国查处重大盗版侵权案例的有功奖励。版权登记量呈现爆发增长,2021年起登记量超此前十年总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稳居全国前十,合肥智能语音产业、黄山歙县徽州鱼灯入选国家版权网络案例。

“高质量发展的今天,要更加注重优质版权资源的挖掘、创造与使用。”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说。版权保护即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为应对网络版权侵权行为,国家版权局等部门自2005年起连续21年开展“剑网”专项行动,查处了一批侵权盗版大案要案,有效打击和震慑了违法行为,维护了良好的网络版权秩序。

“当前‘剑网’行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重大案件联合挂牌督办,成效显著。”阎晓宏表示,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智力成果在各领域的应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既要鼓励创作,更要强化优秀作品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各界都应肩负起著作权保护的重要职责。

AI如何助力版权保护?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深刻改变各行业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为文化产业内容生产与保护带来新机遇与挑战。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网络版权保护?

“人工智能在丰富版权内容创作、拓展创意空间的同时,也出现了生成内容相似性较高等新问题。”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认为,应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数据分析、追踪溯源方面的作用,精准追溯侵权源头,让人工智能更好地解放生产力、释放创造力,助力网络强国建设。

金山集团首席执行官邹涛表示,中国软件产业进入繁荣发展期,保障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软件正版化是关键,需在软件使用权、创作权归属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立法、执法、技术手段协同,共同夯实正版软件推广与保护基础。

大会期间,还将围绕版权执法、技术发展、数字音乐、软件正版化、微短剧、动漫游戏、体育赛事、网络存储传播、网络销售等议题举办分论坛。从多维度入手,继续探讨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实习生 吴一倩 摄影报道

(安徽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4

标签:科技   合肥   版权   产业   技术   网络   论坛   人工智能   内容   中国   数字   敦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