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专机13号刚落地利雅得,沙特王储办公室的声明就砸出了两笔天文数字: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加上1420亿美元军购协议。
作为回礼,美国商务部长当场签批了向沙特和阿联酋出口数十万枚高端AI芯片的许可。
这串数字背后,卡舒吉案调查文件还躺在拜登办公桌抽屉里,沙特阿美在中国辽宁的炼油厂刚投了837亿人民币。现在看沙特的外交天平,有点像他们沙漠里的骆驼商队——左边驮着美国军火,右边挂着中国石化项目。
特朗普的沙特之行,不止是一场出访,更像是一场高规格的“交易秀”,而沙特,则在中美之间玩得愈发老练。为什么沙特此时给出天价投资?特朗普又为何在AI芯片问题上突然“慷慨解囊”?这场外交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全球版图与潜在冲突?
这笔巨款,根本就不是什么“投名状”。它更像是沙特在中美博弈的牌桌上,为自己买下的一份双重保险:一份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地缘险”,另一份是驱动“2030愿景”加速实现的“发展险”。沙特的目的,从来不是依附于谁,而是要撬动大国的资源,为己所用。
这份天价协议,与其说是沙特在向美国“输诚”,不如说是它在主动利用美国的强项,来为自己宏大的国家改造计划添砖加瓦。目标很明确,把外部的技术依赖,一步步转化为内生的增长动力。
沙特的国家战略核心,是摆脱对石油的单一依赖。那个名为“2030愿景”的计划,总盘子高达5.3万亿美元,它需要最顶尖的技术作为发动机。这次砸向美国的7400亿,虽然听起来是个天文数字,但其实只占了总规划的14%左右。说白了,就是用钱去换那些转型最急需的核心资产,比如美国承诺提供的先进AI芯片和一系列高科技合作。
当然,安全感也是要花钱买的。沙特的防空系统,有七成都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产品,这次再花大价钱增购8套“萨德”反导系统,每套价值约15亿美元,表面看是把彼此捆得更紧了。但沙特心里跟明镜似的,过度依赖的风险有多大。
所以我们看到,他们已经悄悄开始采购中国的武器装备,为的就是分散风险。更何况,沙特很清楚美国可能留的后手,比如特朗普考虑为出口的芯片安装“定位系统”,这等于给技术上了把远程锁。这种“黑盒”式的技术援助,显然不是沙特想要的,他们真正渴望的,是能自己掌握的核心能力。
协议里还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布局,比如沙特公司DataVolt计划在美国投资200亿美元建数据中心,还有对铜、磷酸盐、铀矿等矿产的开发。这既是商业投资,也暴露了沙特的野心——深度切入全球新能源和数字经济的产业链上游。这些矿产,对美国自己的新能源产业同样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这份协议,毫无疑问是沙特在中美科技战中的一次关键落子,但它的高明之处在于,选择同时站在天平的两端。它用重金砸向美国的核心优势领域——AI芯片,以此换取一张宝贵的入场券。同时,在中国已经形成优势的应用领域,比如5G基建,继续深化合作。
经济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就在今年,中沙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072亿美元,而美沙贸易额则是890亿美元。中国已经是沙特更大的贸易伙伴,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和市场应用层面。就在美沙高调宣布合作的同期,华为与沙特电信一份价值18亿美元的5G基站建设协议,也在稳步推进。
这清晰地表明,沙特并没有因为美国画出的“AI芯片大饼”,就放弃了中国打下的数字基础设施根基。而美国的意图也毫不掩饰,特朗普此行特意备好了文件,准备一举推翻拜登政府时期的AI出口管制法案,将沙特从受限名单中移除。这个核心筹码的目的,就是想利用技术顶层的优势,把沙特彻底拉进自己的“科技朋友圈”,以此来遏制中国在中东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沙特采取的,是一种精明的双轨并进策略。协议中,分配给与美国进行高科技合作的资金是800亿美元。这个数字,与其和中国在更广泛领域的合作规模相比,并不算特别突出,显示出其投资组合的审慎与平衡。
沙特敢于“脚踏两只船”,底气也源于对技术格局的清醒认知。就连英伟达的黄仁勋都曾评价,中国在AI芯片领域的水平,已经很接近其H20这样的替代品了。这意味着美国的技术壁垒并非牢不可破,替代方案并非完全没有。这种认知,让沙特在谈判桌上有了更多从容。
沙特的这种做法,其实是整个中东地区新外交范式的一个缩影。从卡塔尔在能源领域与亚洲市场的紧密联系,到阿联酋与中国密切的商业往来,大家都在学习如何在大国竞争的夹缝中保持最大的灵活性,避免单边依赖,寻求利益最大化。用沙特自己的话说,单一大国提供保护的时代已经结束,世界正走向多极化。
然而,这7400亿美元的真金白银,并没有真正修复美沙关系中那些结构性的裂痕,反而更加凸显了其高度的交易性和不确定性。这笔钱,更像是对特朗普这位特定政治人物的“关系投资”,以及对冲拜登政府冷淡政策的“维稳费”,它建立在利益之上,而非共同的价值观。
协议能如此迅速地达成,与特朗普的个人风格,以及他急于推翻前任政策的意图密切相关。这恰恰说明,美沙关系受到美国国内政治钟摆的巨大影响,缺乏应有的稳定性。回想2022年,沙特是如何强硬地拒绝拜登政府增产石油的请求,再看看今天对特朗普的热情款待,这种鲜明的对比,足以证明沙特的策略是“看人下菜”,而非对美国这个国家本身的无条件承诺。
华丽的数字背后,往往是尚未落地的口头承诺。《纽约时报》就曾披露,在这份庞大的协议中,真正签约落实的投资仅有2830亿美元。像特斯拉超级工厂、谷歌云计算中心这样备受关注的大项目,仍然悬而未决,需要进一步的谈判。
这反映出,双方在具体项目执行上,仍然存在巨大的分歧和不确定性。更深层次的,在一些核心国际问题上,比如巴以冲突、俄乌战争,乃至石油减产政策,美沙之间的立场南辕北辙。这些根本性的战略分歧,是金钱交易无论如何也无法弥合的。
信任的赤字,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从伊拉克战争的后遗症,到阿富汗撤军的仓皇,再到伊朗核协议的反复无常,美国过去一系列的中东政策,早已严重侵蚀了它在该地区的信誉。中东国家普遍对美国产生了一种深深的不信任感。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