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美食街排行榜前十名

江城武汉,这座浸润着千年荆楚文化的都市,如一位身着霓裳的舞者,在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翩然起舞。她不仅用青铜编钟的悠远回响诉说着历史沧桑,更以街头巷尾升腾的烟火气编织着令人沉醉的味觉诗篇。让我们循着芝麻酱的醇香,揭开武汉美食江湖的锦绣画卷,细数十大美食街巷如何用人间至味演绎着这座城市的灵魂乐章。

No1、热干面

我,热干面资深爱好者,拍胸脯推荐!武汉热干面,面条劲道有嚼劲,浓郁芝麻酱香气四溢。简单拌匀,一分钟开吃,既能快速填饱肚子,又能让味蕾尽享美味,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错过真的会后悔!

No2、三鲜豆皮

来武汉过早怎么能不吃三鲜豆皮!看着师傅现场制作的豆皮就感觉很好吃!!我很喜欢吃里面的糯米,糯叽叽的口感配上超多的瘦肉粒和香菇,咸香咸香的口味再加上金黄脆软的蛋皮撒上葱花,刚做好现吃的口感就非常惊艳!这真的不愧是武汉特色小吃,大家去武汉一定要尝尝看好吃香香!

No3、糊汤粉

来武汉的玩朋友们谁不想来一碗鲜美无比的糊汤粉呢?鲜鱼糊汤粉一定一定一定要配油条吃,武汉糊汤粉,它突出的其实是白胡椒的味道,粉并没有什么特殊,就是细粉丝,如果你喝汤吃馄饨都喜欢放白胡椒,而且你又爱吃粉,那么它绝对符合你的口味,就我多年吃糊汤粉的经验。

No4、面窝

面窝十武汉美食街过早的灵魂担当!咬上一口,“咔嚓”一声,那酥脆的口感在口中炸裂开来,内里却依然保持着绵软的质感,米香、豆香、芝麻香和葱香完美融合,在味蕾上绽放出美妙的滋味。

无论是老武汉人,还是初来乍到的游客,都会被面窝的美味所征服。在武汉美食街的过早时光里,来上一个热气腾腾的面窝,再搭配一碗香醇的糊米酒或者一碗热干面,那便是开启美好一天的绝佳方式。

No5、豆丝

在美食街的街头巷尾,豆丝的身影如繁星般点缀着整条街道,成为这座城市的味觉图腾。那些刚出锅的豆丝,外酥里嫩,咬下去的瞬间,豆香便如春潮般在口腔中奔涌,让人不禁想起童年时外婆灶台边的温暖记忆。

在这条充满烟火气的美食长廊里,豆丝早已超越简单的食材定义,它既是匠人们手艺的传承载体,也是游子们乡愁的味觉寄托。每一根豆丝都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记录着市井生活的点滴温情。

No6、汤包

这个汤包我愿称为武汉一绝!好吃到爆,皮是现擀的 薄如蝉翼啊!能看到若隐若现的肉馅,肉馅也是现打的,还带浓浓的肉汤汁,吃得出的新鲜,最绝的是包子的十八道褶,像朵半开的菊花般精巧。老师傅说这手艺得练十年,手指要记得每道褶子的力度,多一分会破,少一分则散。清晨五点就能看见他们揉面,老面头混着新麦香在案板上摔打出节奏,蒸锅的白雾裹着晨光漫过整条美食街。

No7、烧梅

我小时候,没有烧麦这种说法,武汉话里读作烧梅,以前吃的时候,要加点醋,小时候的烧梅摊子总是支在美食街角,冒着白茫茫的热气。竹编的蒸笼一揭开,那混着猪油香的热雾便扑到人脸上,烫得睫毛都要打颤。母亲总用筷子尖蘸了香醋,在我那份烧梅皮上点出三五个褐色的圆点,像给月亮画上斑痕。醋珠子顺着褶皱往下滚,在蒸笼布上洇出深色的花纹。

No8、小桃园的煨汤

说起这个名字,外地的朋友人可能不太晓得,但是您家跟本地人一说起“小桃园”,小桃园的煨汤那可是一绝,老武汉人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要说小桃园最绝的,还得是那锅老汤底。听祖辈在汉口江滩挑扁担卖汤的老师傅讲,他家祖传的吊汤手艺,得用三年以上的老母鸡打底,配上洪湖野藕、汉阳矮脚青萝卜,文火慢煨三天三夜。汤面上浮着层金黄油珠,舀汤时得用长柄木勺贴着罐边转圈,这样才不会搅浑了汤色。有年三伏天,供电局检修停电整日,别家馆子都歇业,唯独小桃园照常开张——炭火土灶上煨着的汤罐,压根不用电。

No9、欢喜坨

不知道大家那边叫这个东西叫啥,看到好多人叫麻球,其实我们武汉这边叫了一个很爱的名字,欢喜坨,我个人比较喜欢吃糯唧唧的东西,Q弹,真的超级好吃,外酥内糯,还可以自行添加豆沙馅儿哦。

No10、糯米鸡

我的天呐这竟然也叫糯米鸡?!武汉的糯米鸡和广东的差别也太大了吧!再一次见识到了南北饮食文化差异!武汉糯米鸡是炸团子!表皮炸得酥酥脆脆,内馅儿是香软糯米、香菇、鸡肉、香干...一口咬下去,外皮的酥脆与内馅的绵密在舌尖形成奇妙反差,滚烫的糯米裹着浓烈的胡椒香直冲咽喉,烫得人直哈气却停不下嘴。这哪是岭南茶楼里荷叶飘香的糯米鸡?分明是江湖码头里生出的豪迈吃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4

标签:美食   武汉   排行榜   糯米   桃园   酥脆   味觉   口感   手艺   馅儿   芝麻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