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劝你拉黑“朋友圈孝子”?他们的孝顺,廉价又可笑


母亲节,满屏的“妈妈我爱你”;父亲节,刷屏的“爸爸辛苦了”。每到节日,朋友圈就涌现出一批“孝子贤孙”,深情款款的文字配上精心修图的照片,感动了所有人——除了他们自己的父母。


这种“朋友圈孝子”现象,正在成为这个时代最讽刺的社交表演。


朋友圈里的孝顺,大多只是表演


小张在朋友圈写道:“妈妈辛苦了,永远爱你”,配图是去年回家时与母亲的合影。而实际上,他已经大半年没给家里打过电话。当他沉浸在点赞和评论的满足中时,他远在老家的母亲根本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更看不到这条“深情告白”。


这种孝顺,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感动。它不需要付出时间陪伴,不需要耐心倾听唠叨,不需要承担照顾的责任。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完成一次孝道表演,既廉价又便捷。


真正的孝顺,从来不在朋友圈里


老李的儿子很少发朋友圈,但每周都会带着妻儿回家吃饭。老李手机坏了,儿子周末就抽空去买了个新的,耐心教他怎么视频聊天。老李腰不好,儿子默默买了按摩椅送到家里。


真正的孝顺,是默默的行动,是日常的关怀。它发生在朋友圈之外的现实世界里——是那个定期拨通的电话,是那次说走就走的回家,是病床前的守候,是理解父母落后的耐心。


为什么“朋友圈孝子”令人反感?


因为这种表演性的孝顺,消解了孝道的真正价值。它将人类最珍贵的情感,降格为一种社交货币。当孝顺变成攀比和作秀,它就失去了全部意义。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发完“孝顺朋友圈”后,仿佛就完成了尽孝任务,获得了道德自洽,然后继续忽视父母。这种自我欺骗,让真正的孝顺更加稀缺。


拉黑“朋友圈孝子”,回归真实关怀


我劝你拉黑“朋友圈孝子”,不是因为他们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这种虚假的表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对孝顺的理解。当你习惯了这种廉价的表达方式,很可能也会不自觉地加入这场集体自欺。


关掉朋友圈,给父母打个电话;放弃精心策划的节日表演,回家吃顿家常便饭;把准备写祝福语的工夫,用来听他们唠叨些家长里短。


孝顺从来不需要观众,它只需要两颗彼此牵挂的心。在这个充斥着表演的时代,真实的关怀才是最好的反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美文   孝子   廉价   朋友圈   父母   孝道   耐心   儿子   社交   孝子贤孙   表演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