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印度加征50%关税,莫迪立刻宣布访华寻找出路

8月5日夜间,特朗普对印度再次提高威胁,他称印度如果仍然拒绝中断和俄罗斯的合作,美国将在“未来 24 小时内”提高对印度商品的关税。


北京时间8月6日22点,白宫称,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对来自印度的商品在25%的关税基础上,再加征25%的额外关税,达到总计50%的关税水平。


美印贸易战全面爆发!


在8月6日白天,就有知情人士透露,如果特朗普在未来24小时内对印度征收高额惩罚关税,印度将会对美国商品采取报复性关税,用强硬贸易手段回复特朗普。


有消息称,印度正在加紧起草报复美国关税的商品目录。


美国和印度的贸易战,将把全球经济带向何方?


世界观察局作者陆离人将在这篇文章为您讲述:


1,美印五轮关税谈判破裂的内幕


2,为什么不能向美国低头,印度精英在第一次中美贸易战得到的惨痛教训


3,中国怎么做才能成为美印贸易冲突的最大赢家


1

美印关税谈判破裂的内幕


美印关税谈判破裂后,印度经济正经历生死考验。


北京时间8月5日夜间,特朗普对印度再次提高威胁,他称印度如果仍然拒绝中断和俄罗斯的合作,美国将在“未来 24 小时内”提高对印度商品的关税。


特朗普的威慑言论给印度经济造成极大麻烦,8月5日印度卢比延续跌势,跌至历史最低点。


孟买早盘,英镑兑美元一度下跌0.4%,至87.7375,接近2月份创下的87.9563的历史低点。股市也出现下跌,NSE Nifty 50指数一度下跌0.9%。


卢比7月份已贬值逾2%,创下近三年来最差月度表现,并成为今年亚洲最弱的货币。卢比贬值引发了人们对印度进口成本上升的担忧,这可能会给本已脆弱的经济复苏带来压力。


高盛集团印度分析师(包括桑塔努·森古普塔)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如果新关税持续下去,印度经济增长可能会受到至少 0.3 个百分点的打击。更高的关税将进一步抑制印度经济增长,导致资本流入和投资减少。印度商务部的内部评估显示,25%的关税将影响印度7月至9月约10%的出口。


面对特朗普的威胁,印度政府选择了躺平,印度外交部门没有紧急派出贸易大使或者和美国打领导人热线,印度外交部门很淡定的发了一份沟通信函,然后就再无联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德里官员表示,特朗普威胁要杀死印度经济的言论让人厌恶,莫迪政府要求政府官员不要公开抨击特朗普。


面对特朗普8月7日可能到来的更高关税,超过25%,甚至达到和巴西等同的50%关税,印度政府在积极自救。8月5日,印度商务部正在讨论如何帮助那些受冲击最严重的出口商,例如宝石、珠宝和纺织行业的出口商。


印度政府拨出225亿卢比(约合2.56亿美元)用于支持出口商关税补贴。与此同时,莫迪一直呼吁印度民众购买民族产品,以抵消全球市场需求下滑的影响。


面临关税冲击,华尔街对冲基金正在押注印度将被迫大幅度降息,印度卢布外汇市场多出了大量空单,印度的股市也正在被看空,他们认为2025年以来为了挽救经济,印度已经连续两次进行超出预期的降息,受八月关税的影响,印度政府将被迫第三轮降息,让印度的利率降到极低的程度。


而这些华尔街的秃鹫则可以提前拆借印度卢比,买入看空股市和印度外汇的巨额空单,等印度央行降息之后,美元上升和卢比下跌之间,对冲基金们就能赚得盆满钵满,并洗劫走印度辛苦建设的经济成果。


或许正是出于稳定金融市场,遏制华尔街看空印度经济的考虑。8月6日周三,印度央行周三将政策利率维持在5.5%不变,理由是经济保持稳定。


政策声明公布后,印度基准10年期债券收益率上升4个基点,至6.3701%。印度成功稳住了汇率,卢比兑美元汇率基本持平于87.7350。基准股指均下跌约0.2%。这一切很明显的表明,印度政府出手维护了市场。


但世界观察局作者陆离人以为,市场对印度很快就能恢复和美国谈判的观念是错误的,美印矛盾无法调和,背后不仅仅是关税问题,也不是保护印度农民利益硬刚美国,而是美国和印度在外交政策,军事合作等诸多政治方面,存在根本性的矛盾。


除非印度放弃不结盟的中立政策,完全投靠美国,否则特朗普是不会满意的。


在政治上,特朗普上台之后,就提出印度要完全拥抱美国。这一提议自然遭到莫迪的反对,导致实际上从2025年1月开始,美印外交关系早就处于破裂边缘。比如特朗普上台后,就一直没有派出美国驻印度大使,这一在处理双边紧张关系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职位自2025年1月以来一直空缺。


与此同时,美国外交系统选出一名印度裔美国学者保罗·卡普尔担任负责南亚和中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这是美国政府主要负责和印度在对外政策上合作的外事系统负责人,但特朗普上台后,一直不签字,川普似乎对这名印度裔人选不满,该项人事任命一直无法落实。


有内部消息人士透露,在印度与美国的谈判中,印度并不是不愿意让步。


在美印五轮关税谈判中,印度底线在美国要求下一再后退,到8月1日最后一轮谈判时,印度谈判团队抛出将对占美国对印度出口额约 40% 的工业品实行零关税,并同意增加从美国进口高达250亿美元的能源天然气,美国军事武器。


印度的让步幅度不可谓不大,而印度所求的不过是能与欧盟、日本类似的 15% 关税税率。并且印度贸易谈判代表团愿意再增加几十亿美元的采购,换取美国在印度保护国内农产品乳制品市场的妥协。


要知道印度乳制品市场规模也就不到上百亿,印度政府都愿意花几十亿美元,向美国政府采取赎买政策,换取美国在农产品保护方面的让步。


可是印度的这一卑微请求,仍然被白宫拒绝。特朗普表示,印度会谈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从未达成令我们感到满意的协议。”“我们从未达成一项完整的协议——我们所期待的协议。”


特朗普这份所谓完整协议,就是向美国完全开放国内市场,放开对印度民族工业,和金融等诸多行业的准入限制。


放弃多元化的中立外交,在军购上抛弃俄罗斯武器,印度军队必须以美国武器为主,完全换装美式武器,将让印度彻底加入美国的全球军事同盟。


在能源上,也要求印度抛弃多元化的能源路线,放弃俄罗斯能源采购,要求美国产的石油和天然气占据印度能源主要部分。


在印度国内的消费市场上,特朗普要求印度采取排他性经济政策,减少采购其他国家的工业品,比如来自中国的手机,汽车,太阳能,电子产品等商品,要求印度把这些采购份额让给美国企业。比如莫迪今年 2 月访问了华盛顿,特朗普就提出要求,到 2030 年美国印度双边贸易额将增加一倍以上,印度对美国的进口要达到 5000 亿美元。


这些条件对莫迪政府来说,完全不可能接受。有知情人士透露,5月以来莫迪拒绝直接和美国沟通,拒绝在美印贸易谈判中联系特朗普,外界认为莫迪这是避嫌,因为特朗普多次公开声称,是美国用关税阻止了印巴爆发战争,这让莫迪被国内民族主义者反对。


之前因为5·7印巴冲突中的不利结果,为避免其反噬国内政治,莫迪政府宣布全国放假十天以庆祝对巴“辉煌胜利”,同时派遣七支宣讲团分赴国外推销“印度战胜巴基斯坦”的故事。


特朗普多次把结束印巴战争的功劳揽到自己身上,无疑触犯了印度坚持的“印巴冲突不容第三国插手”的禁忌。在这种被动态势下,莫迪政府不可能在贸易问题上再以轻易示弱姿态对美国做出全方位让步。


有点脑子的印度政治家都知道,特朗普那份所谓的美印完整协议一旦印度签字,莫迪就将把印度国家未来都卖给特朗普,印度总理莫迪就将成为历史上最大的印奸。莫迪构建的执政联盟将因此被完全瓦解,印度政治和经济都将陷入混乱之中。


作为二十世纪六零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印度从来没有跟别的国家结盟。在独立之后印度还从来没有完全倒向任何一个国家。


虽然中印2020年爆发边境争端,而且几乎所有印度人都认为,中国是印度最大的威胁,但是印度在野党并不认为完全倒向美国能够给印度带来更多的安全保障.反而有可能把印度拖入美国与中国的经济军事对抗之中,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抗议示威游行,迫使执政的莫迪联盟根本不可能答应特朗普所谓的完整美印协议。


因此8月5日深夜特朗普发出关税威胁后,印度外交部以强硬的姿态回复了美国,指责这一做法“既不公正也不合理”,并称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印度的立场非常清晰:它珍视外交、克制和对话,但绝不会任人摆布。


有知情人士透露,如果特朗普在未来24小时内对印度征收高额惩罚关税,印度将会对美国商品采取报复性关税回应。


2

投靠美国,印度精英得到的惨痛历史教训


印度的政治家们早就认清特朗普反复无常,没有任何政治信誉的丑陋嘴脸。


从2025年1月特朗普上台后,印度就不断派出贸易代表团和商业团队,私下与美国新政府进行了大量沟通,并对美国企业采取了一系列友好政策。但在美印五轮关税谈判中,特朗普霸凌式的贸易条款,让印度精英清晰的认识到,特朗普只会对印度敲骨吸髓,打破了印度精英存在的“美国会帮助印度成为大国”的执念。


与第一任期为拉拢印度而做出种种让步相比,特朗普第二任期初步展示的冷酷利己主义动摇了印度国内亲美人士的对美幻想。


事实上在2017年后,印度曾有一段时间采取亲近美国,伤害中国的经济利益的对外政策。印度精英以为美国为了拉拢印度,会全面支援印度工业做大做强,与中国竞争。可现实却是,美国等西方企业哪怕在印度投资,也是通过控制生产链终端的方式,掌握着利润率最丰厚的部分,而印度企业仅能从事利润率微薄的生产加工环节,美国对印度获取工业技术同样做了限制。


这让印度精英人士意识到,贸易问题上的委曲求全换不来美国的真诚合作,与中国全面对抗,才会伤害印度发展的未来。


《印度斯坦时报》7月27日就曾对此发表评论文章,认为无论印签署协议与否,特朗普政府都可能对金砖国家成员国征收新关税以及加大制裁俄罗斯的力度。即使印与美达成协议,由于美倚仗超级大国实力、惯用“野蛮”的外交策略,而特朗普信誉较低,印恐更大承压且无力反抗。


在印度对外政策上,美加强对巴接触已是既定事实,印需认识到局势已发生变化,进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国策、把握时机,而非一味向美国投降。


在中印关系的未来方面,7月20日美印关税第五次谈判前,战略与国防研究委员会(CSDR)创始人发表题为《印度如何应对其面临的“中国挑战”》的评论指出,尽管印美战略关系日益紧密,但对印而言,最具实质性影响的关系依然是其对华互动。因此,印有充分理由在当前复杂国际环境中寻求对华保持稳定关系。


首先,稳定的中印关系有助印有效应对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尽管美是唯一可制衡中国崛起的强国,但如今美国对华战略的不确定性令人担忧,甚至可能与中国达成某种程度的妥协,进而牺牲盟友和伙伴的利益。在此情况下,印若与中国发生直接对抗,将面临孤立无援的困境。因此,在美全球政策尚不明朗的背景下,印应避免激化对华关系。


其次,稳定的中印关系有助印避免俄罗斯进一步倾靠中国带来的战略风险。近年来中俄关系快速升温,使印长期依赖的印俄战略伙伴关系承压。俄在印巴军事冲突期间未能坚定站在印度一方,并非出于对俄巴关系日益紧密的考量,而是俄中关系加深的必然结果。若印对华关系恶化,中巴合作可能进一步削弱俄印关系,严重威胁印享有的战略空间。因此,印亟需通过稳定的中印关系减少俄中合作带来的风险。


再次,从地区和平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印也需要稳定的中印关系。在特朗普引发的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美单边主义政策盛行的背景下,印需要对华维持稳定关系,确保边境和平及贸易畅通,从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保持战略主动。


从一篇篇印度精英发表的对外政策文章看,印度精英阶层对美国关系形成了共识,那就是坚决不抛弃印度的中立多边外交,拒绝完全投靠美国的特朗普完整协议。


让印度精英头脑如此清晰的原因,就是因为惨痛的历史教训。


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后,虽然印度奉行双边政策,利用美国制衡中国的时候,在经济问题上不得不偏向于美国,导致中国受损,也就不可避免的把中国当成了敌人,致使中印关系从2019年开始跌入冰点,最终在2020年爆发冲突。


当年印度在贸易战中偏向美国,具体的经济政策上就是,印度采取了非常歧视性的经济政策,对美国和日本的企业全面放开了市场准入,可以投资除印度国有垄断领域之外的任何产业,最近印度就准备出售五家国有企业,但中国企业却没有参投的份。


并且印度对日本和美国放开了国内金融市场,准许日本企业开办独资银行,但中国企业却不行。


在印度,中国企业投资的大多是印度汽车,电信,电力行业,并且还不能独资控股,必须在印度成立公司......


此类的种种歧视性限制非常多,而且这还只是经济政策上的,除了限制中国企业在印度的发展之外,印度还对中国商品采取了经济制裁,大幅度提高了中国进入印度市场的商品关税。


更要命的是,美国通过对印度的援助,美国企业将兵不刃血的方式控制了印度最主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专营权,至少取得大部分,而中国企业在印度的生存变得异常艰难。


造成中国企业在美国主导印度产业生存困难的原因就是,当美国控制了印度电力,交通以及其他公共资源后,美国企业就能开始涨价排挤中国企业,提高中国在印度企业的生产成本。


美国企业却以联营的方式,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购买电力,而中资企业却要承受涨价带来的影响。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将会有大量中国企业在印度因为成本上升,以及美国企业的恶性竞争而破产。


根据统计数据,到2017年底,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总投资已经超过上万亿元人民币,占印度海外总投资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比排第二位的日本高出了十三个百分点。这些投资中,百分之八十七民营企业。


而中资投资涉及的领域包含了印度的铁路,电力,医药,互联网,汽车,制造业和通信等行业,比如新德里地铁就计划由中国企业建造,而一汽一直非常渴望在印度开展商业运营,计划于2018年前在印度完成大额投资并成为印度汽车市场上第一家中国汽车制造商。


在互联网领域,印度的互联网和手机等企业几乎是中国资本的天下,不是被中国企业占据,就是被中国企业控股,小米的手机等家电产品在印度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产品,在通信领域,来自中国的华为是印度排名前几的设备提供商.....


尤其是在最近中印边境冲突之后,印度先是对中国实行软封锁,扣押港口上开往中国的货船,并且全面封杀中国企业,仅仅对抖音的封杀就导致抖音损失60亿美金,总体中国企业损失超过上千亿。


封杀最严重的时候,印度扣押印度洋上的中国货船,一度威胁到中国的战略命脉,最终致使中印关系完全破裂,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全面溃败,结果就是,在当年就有数千家中资企业宣布被迫撤离印度。


中印交恶,中国企业大量撤出印度。印度市场被美国企业占据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印度本以为美国会向印度转移中高端工业技术,但美国企业只需要印度的市场和资源。印度和中国交恶,完全投向美国,并没有拿到印度想要的经济红利。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印度排第二位的中国海外投资断绝,接着发生的全疫情加剧了印度的经济困境,印度陷入被西方完全牵着鼻子走的窘境中,以至于在许多对外利益上,不得不向西方集团让步。


这一惨痛历史教训才刚刚过去,在这一次中美贸易战中,印度精英彻底学乖了,再也不肯采取一边倒的贸易政策。


2025年中美关税战爆发以来,印度就一直坚持金砖国家阵营,不肯在贸易政策上向美国低头,也没有做出像上一次那样,伤害中国企业的政策。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25年,在美国压力下,印度一直坚持和中国企业的合作。


7月底,印对本土企业面向电子行业中企开展合作持开放、灵活态度。该消息人士围绕近期印政府批准印企迪克森科技公司(Dixon Technologies)与中企龙旗科技成立合资企业称,“印对华开放旅游签等积极信号表明两国关系正逐渐缓和,且中国占全球电子行业产值约60%,因此印必须对华开展某种形式的合作”。



3

中国怎么做才能成为美印贸易冲突的赢家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就可以知道,印度很难在接下来的美印关税协议中做出太多让步。


而对于中国来说,在中印解决边境问题后,修补与印度的关系,恢复对印度市场的投资,就成了重中之重。尤其是如果美国对印度征收高额关税,中国就必须及时拉拢印度,用中印自由贸易,0关税等免税政策,扶持印度经济,中国才有可能成为美印贸易关系破裂后,最大的赢家。


从某种意义上讲,印度更是中国能否超越美国的关键所在,可以说印度市场的价值远远超越了美国和欧洲。


原因很简单:中国超越美国的关键标志是社会生产效率,而中国的人口规模是美国的三倍,这就导致即便中国国内消费市场达到了美国的程度,中国也需要三倍于美国的海外市场,更需要三倍于美国的海外产地才能达到超越美国经济的程度。


当然,这只是理论计算值。


所以在中国总人口为十四亿的情况下,大概需要两倍于此的海外市场,即以中国为首的地区经济体的人口总规模应该在四十亿左右。


这样一来,印度就显得极为关键了。


这也就导致中国一面在利用巴基斯坦压制印度成为南亚霸主的野心,而仔细看中国的对印政策就能发现,除了进行战略遏制,中国还在积极拓展印度市场,在经济层面上没有打压印度,反而建立起了较为密切的关系。在2014年美国进入印度实行排他性经济政策之前,中国一直是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还是印度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在当时,超过三分之一的印度人与中国有经济上的关系。


从国家安全战略上讲,只要中国在印度的经济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印度就不会对中国构成威胁。原因很简单,只要掌握了印度的经济命脉,任何一名印度领导人在考虑对华关系的时候,都得考虑本国经济受到的影响,与此息息相关的数千万产业工人,以及更多的平民百姓。


说得直接一点,中国为印度提供的援助也不是“无私”的,而是打的经济牌,即通过经济上的渗透,最终控制印度,使印度成为中国经济圈内的成员,成为中国最为重要的海外市场与商品产地。


对印度来说,从短期来看,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依靠中国的市场与资本,至少在未来数十年之内,印度的经济发展能够得到保证,而且将成为中国经济体中的重要成员,甚至是最重要的成员。


这就意味着,无论中美谁占据了印度市场,谁就能在未来五十年内掌握战略主动权,拥有消费市场和产业结构等所有潜在资源的全面优势。而且印度庞大的人口规模,让全球经济学者早就预判,21世纪下半页将是印度人的时代。


一直以来国际社会有个问题,印度到底有多少人???


夸张一点的说法,印度人口已经超过了20亿。印度官方统计数字是14.51亿,但印度庞大的底层达利特人种没有身份证,达利特总人口超过3亿,这些人没被列入统计范围。加上印度城市到处可见的贫民窟,印度政府落后无能的统计能力让印度人口总数非常不靠谱,因此许多人相信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20亿。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印度拥有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


更重要的是,到2024年底,印度的文化普及率已经超过50%,70%的男性与30%的女性都能读书写字,而这些人在经过简单培训之后,都能胜任普通工业岗位。


2025年初,全球大型调查公司对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人口普查,通过对一千二百万份调查报告进行分析,估算出全球人口总量为81.42亿,正负偏差在1.5%以内。在这些人口数量中,中国印度占据全球接近35亿人口。美国日本欧洲加拿大,俄罗斯这些经济发达,传统白人聚集区的人口总数加一起也不超过10亿。


剩下大量人口都来自于穆教所属地区,这些地区人口快速增长。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印尼人口2.8亿,马来西亚等国穆教人口也迅猛增长,增长速度远超东南亚其他人群,迟早有一天穆教会成为东南亚主要人群。


南亚印度人口虽然占据绝对优势,但巴基斯坦2.3亿,孟加拉国2.23亿的数量,加上中亚穆教国家人口数量的增长,印度实际陷入了绿色包围圈。而在人口增长速度上,印度人口增速这两年随着工业化推进,每年新生儿出生数量已经下降。穆教地区人群却依然保持着绝对增长速度,非洲人口的增长也远低于印度和穆教地区。


这家调查公司除了统计全球人口总数,还通过模型预测全球未来人口数据变化,得到了一个非常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


未来50年左右,中国人口将在2075年左右下降到7亿人附近,老龄化问题到时候依然严重。全球现在的主要经济发达地区,欧洲美洲等国家都面临严重人口衰退,五十年后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相比2025年要降低了40%以上,劳动力总量则会降低了55%以上。


劳动力大量减少的直接结果就是,全球总体生产力大幅度降低,以西方世界为主的经济体系就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了。


事实上,这些影响已经显现出来。


比如在美国,老龄化人口达到6000多万,占据总人口的20%以上。受老龄化加剧,美国进口萎缩,在社会消费总量上,美国萎缩了百分之十左右。欧盟因为老龄化人口萎缩,社会消费总量萎缩了百分之十五。中国的老龄化才刚显出苗头,社会消费总量就开始萎缩了,中国政府都认为长期通缩将是考验中国经济的最大难题。


受人口变化影响,中美欧,日韩等主要发达国家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规模上,在具有标志性的第三产业规模上,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小。这些数据无一例外的表明,各主要国家的生产效率都大幅度降低。


相对而言,中美欧、日韩的降低幅度还不是很明显,因为在劳动力减少的同时,科技也在飞速发展,抵消了部分负面影响,而且也有大量移民或者日本的劳务外援涌入。但在其他国家,人口减少,引发生产力衰退产生的负面影响极为严重。


最为典型的就是俄罗斯,人口总量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战争又加剧了移民浪潮,俄罗斯社会总体生产效率降低了百分之三十以上,在生活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大量劳动力不得不从事农业与初级工业等低效率产业。


很久以前就有人提出,二十一世纪下半页属于印度。在全球主要劳动力减少的这个大背景下,印度的重要性显得非常突出。根据全球调查组织的数据,未来五十年内,印度都将是全球劳动力人口最多的非穆国家。如果印度能解决教育问题,那么印度还将是唯一能向全球提供足够产业工人的国家。


这就意味着,无论中美谁占据了印度市场,谁就能在未来五十年内掌握战略主动权,中美谁拥有印度,谁就在未来竞争竞争中,拥有全面优势。


可以说,印度对中国的战略价值远远超过了任何地区。因此在美印贸易争端愈演愈烈,全面爆发的时候,拉拢印度,投资印度,与印度建立0关税的自由贸易区,将让中国在未来50年占据竞争优势。


美国不能没有墨西哥,而中国不能没有印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8

标签:财经   印度   关税   出路   美国   中国   中国企业   关系   人口   经济   政策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