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硝烟未散,韩国总统府内,一场押注国家命运的AI豪赌悄然启动。
不锈钢关税战火点燃了中韩科技暗战。6月26日,韩国政府突然宣布对中国不锈钢厚板征收21.62%反倾销税,试图保护本土钢铁业。五天后,中国闪电反击——自7月1日起,对韩国不锈钢产品征收最高103.1%的反倾销税,实施五年。
中国反应速度远超韩国预期,这场贸易博弈背后,折射出韩国产业界的深度焦虑。当中国电动汽车的AI系统能实时解答“前面是什么车”,当华为手机突破封锁媲美三星旗舰,韩国企业猛然发现:那个曾被视为“封闭市场”的中国,已成为技术高地上难以撼动的存在。
韩国青瓦台
韩国钢铁协会的调查报告揭示了关税战的导火索:2024年,中国不锈钢占据韩国市场40%的份额,本土企业被低价挤压得无路可退。但加征关税更像是绝望的自我保护——韩国深知在手机、电池等核心领域的技术差距正持续扩大。
“驾驶时问一句‘那是什么建筑’,中国电动车AI立即给出详尽解答。”在华韩企员工的感慨暴露了残酷现实。当中国自动驾驶超越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与人自如握手交谈,韩国产业界弥漫着“我们还能赶上吗”的无力感。
更令韩国窒息的是中国的技术迭代速度。美国严密封锁下,华为依然推出比肩三星的高端手机;DeepSeek大模型与ChatGPT并驾齐驱;动力电池领域更形成压倒性优势。韩国企业赖以生存的三元锂电池技术壁垒,正被中国低价高性能新品快速瓦解。
面对技术代差,李在明政府打出了孤注一掷的底牌:全面押注人工智能。6月24日,前LG AI研究院院长裴京勋被提名为科技部长官,这位主导开发X-Won模型的专家宣称:“完善基础设施后,韩国可开发世界级AI!”
国家机器随之全速运转。7月1日,经济财政部长官提名人具允哲领衔启动“AI驱动增长战略”,将人工智能确立为国家核心增长引擎。该计划剑指三大领域:制造业升级、公共服务智能化、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承诺将GDP增长率从4.2%推高至12.6%。
政策力度空前——李在明批准30万亿韩元(约合1600亿人民币)额外预算支持半导体和AI产业。曾被诟病的“商界人士入阁”现象,如今在“救国”语境下反成共识。韩国媒体感叹:形势已变,过去“错误”的做法现在成了“正确”选择。
韩国突击AI的背后,是对中国产业政策效果的震撼。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蜕变,源于中国特有的“技术-市场双循环”战略。政府通过内需市场培育龙头企业,再助推其全球竞争——这种模式在电动汽车、光伏、锂电池等领域屡试不爽。
华为突破芯片封锁的案例尤为典型。当美国切断先进制程供应,中国调动举国之力重构产业链,不仅实现7纳米芯片自给,更在5.5G通信领域确立标准。这种体系化能力让碎片化发展的韩国望尘莫及。
深层优势在于技术民主化。中国AI企业深谙大众需求:DeepSeek向亿级用户开放大模型,自动驾驶系统在复杂路况中持续进化。韩国科技部官员私下承认:“我们的实验室技术很美,但中国让技术真正‘活’在街头。”
李在明选择了一条务实道路。面对中韩贸易摩擦,这位6月4日就任的总统既未强硬对抗,也不示弱妥协。他一面表示“将采取保护本国产业的措施”,一面呼吁对话解决争端,在钢税战中为浦项制铁等企业保留“价格承诺”豁免通道。
现实压力如山。2025年韩国GDP增速预期仅0.8%,青年失业率高企。中美博弈间,韩国如同走钢丝——加征中国钢税实为换取美国豁免汽车关税的交易。李在明政府不得不在三重困局中寻找平衡:技术追赶、经济维稳、地缘周旋。
专家指出关键差距:中国AI产业扎根于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从数据采集到应用落地形成闭环。韩国虽有Naver等顶尖企业,但缺乏产业生态支撑。就像三星手机虽强,其自动驾驶系统却难寻中国那样丰富的路测场景。
巴生港的转口贸易集装箱堆积如山,韩国钢企正借道马来西亚规避中国关税;首尔科技部的灯光彻夜未灭,官员们争论着AI投资方案。这场竞赛没有退路——韩国2025年GDP增速预期仅剩0.8%,青年失业率持续攀升。
李在明的AI豪赌承载着整个韩国的期望。当被提名的科技部长裴京勋坚称“韩国能开发世界级AI”,当财政部长具允哲誓言用AI将GDP增速拉升至12.6%,韩国试图复刻中国式技术突围。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