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滑铁卢到成功当选,12小时内 ,默茨是如何实现的“惊天逆转”?

当地时间5月6日,在德国联邦议院的总理选举计票屏上,基民盟领袖弗里德里希·默茨的命运在12小时内经历了历史性的转折,从首轮310票的“政治滑铁卢”,到第二轮325票的惊险过关成功当选,让德国民众结结实实的体验了一把过山车的刺激感。

默茨的当选绝非偶然,而是德国政党体系裂变、社会矛盾激化与制度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场被德国《明镜周刊》称为“二战后最危险的权力游戏”,因德国国内的多重困境,而使得从投票之初就让德国的民众对此神经紧绷。

那么,为何默茨最终能成功逆袭?其逆袭的背后又隐藏了怎样的深层逻辑?下面,让我们逐一的来分析一下。

首先一点,默茨的当选,得益于德国《基本法》的一个漏洞。根据德国《基本法》第63条的规定,当总理选举首轮投票未获绝对多数316票时,则在第一轮票数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轮投票,且门槛降为获得相对多数即可视为当选,并且时间允许在14天之内。

德国基本法的这一规定本是为了防止议会陷入僵局,但不曾想却在德国政党碎片化的今天,成为了默茨的“救命稻草”。

在此次选举中,默茨团队精准利用这一规则,在首轮失利后迅速激活“危机谈判机制”,通过向绿党承诺暂停核电站退役、向左翼党开放社会福利预算等条件,使其从不足316票(绝对多数)转变为视为当选的325票(简单多数)。

默茨这种“制度套利”本质上是对德国“比例代表制+多数决”混合体系的创造性运用,当大党联盟席位缩水至“勉强过半”,拉拢小党比争取中间选民更高效。

除了这一点,选举中匿名投票制的漏洞也被反向利用,首轮18名“反叛议员”的弃权虽暴露出联盟党纪律松弛,却也为默茨的二次谈判提供了借口,在首轮选举失利后,默茨团队以“避免政治真空”为由,迫使社民党和小党接受临时协议,将制度缺陷转化为施压工具。

除了选举规则上的漏洞,默茨的胜出,本质上也是德国“大联合”政治传统的惯性延续。

在选举结果公布之后,德国联邦议院主席克勒克纳颤抖的声音背后,正是德国议会规则在极端情境下的自我修复,当极右翼选择党(AfD)虎视眈眈,主流政党宁可向绿党、左翼党出让政策空间,也不愿冒“重新选举导致极右翼上位”的风险。

在首轮选举中,基民盟与社民党虽支持率合计跌破50%,但却掌控着政府80%的行政资源与议会运作经验。在首轮失利后,两党迅速启动“危机联合机制”,社民党放弃对财政部长职位的坚持,借此来换取基民盟在福利支出上的让步,而绿党则获得能源政策否决权。

默茨团队这种“议题分包”的策略,将分散的小党诉求转化为执政联盟的“政策公约数”,避免了2021年“交通灯联盟”因环保与经济政策分歧导致的171天组阁僵局。

而更关键的是,默茨激活了基民盟的“危机领导力”基因。作为党内资深政客,他在2018年难民危机中积累的谈判经验,使绿党相信其能平衡环保与经济增长,对社民党“福利国家捍卫者”身份的暂时承认,可缓解德国劳工群体对“供给侧改革”的担忧。

这种“实用主义联盟”虽缺乏意识形态共识,却暗合德国选民对“稳定政府”的迫切需求。根据民调显示,62%的受访者认为“避免政治动荡”比“坚持政策原则”更重要。

事实上,选择党21.6%的得票率(第二大党),成为了默茨当选的隐性推手。当爱丽丝·魏德尔在计票现场宣称“选举舞弊”,并要求重新投票时,主流政党意识到,若拒绝联合组阁将导致议会解散,而极右翼可能在补选中获得25%以上的席位。

这种“AfD恐惧症”促使绿党与左翼党暂时搁置意识形态分歧——前者担忧极右翼上台后环保政策被彻底颠覆,后者恐惧福利体系被激进改革。

在这种情况下,默茨的“中间路线”虽遭党内右派质疑,却成为阻挡民粹浪潮的最后防线。他承诺将难民配额降至10万以回应保守派,同时保留“选择性移民”政策安抚自由派,这种“左右摇摆”本质上是德国社会撕裂的政治投射。

而经济层面的“避险需求”同样关键。德国已经连续三年经济零增长,企业破产率达12.7%,远超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默茨的5000亿欧元基础设施计划与债务刹车改革,虽被批评为“饮鸩止渴”,却也给德国工业联合会吃下了“定心丸”

然而,尽管如此,默茨上任之后也面临着多重考验。首先一点,与绿党、左翼党的临时协议仅覆盖第二轮投票,未形成长期执政联盟,核电站退役暂停令可能在三个月后被重新提起。

其二,社民党内部对向基民盟妥协的不满持续发酵,社民党15名议员在预算谈判中公开反对联合政府,创下1966年以来党内分裂新高。

其三,选择党已启动宪法诉讼,质疑第二轮投票中“跨党交易”的合法性,在这一情况下,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可能介入审查。

而更深层的危机在于,默茨的执政合法性建立在“反AfD统一战线”而非选民授权之上。其325票支持中,有67票来自绿党与左翼党,而这两个政党在2025年大选中合计得票率仅15.8%。这种“少数派联合执政”模式,打破了德国战后“议会多数=民意多数”的政治传统。

这预示着默茨未来的政策将更多依赖“议题联盟”而非纲领共识。当默茨在就职演说中强调“中央联盟的力量”时,台下社民党议员的敷衍掌声,恰是这个“小型大联合政府”脆弱性的真实写照。

总而言之,德国政坛正在经历一场非典型性的权力重组。默茨的当选,既是传统政党对民粹崛起的应激反应,也是比例代表制下最弱可行政府的无奈选择。

而默茨能否将这场充满妥协的胜利转化为执政动能,取决于他能否在100天内解决三大课题:说服自民党支持债务刹车改革、和平衡社民党福利诉求与基民盟减税主张、以及遏制选择党借“选举争议”发起的街头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历史   小时   德国   绿党   首轮   政党   极右   左翼   联盟   议会   政策   危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