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美联储干了件大事,突然宣布降息25个基点,把联邦基金利率从4.25%-4.50%降到4.00%-4.25%。
这是自2024年12月以来第一次松闸,消息一出来,全球市场立马不平静了。
有人说这会给中国经济送东风,也有人担心藏着暗礁。
毕竟美元这只“大手”一动,进口成本、外资流向、央行政策都可能跟着变,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到底影响有多大。
别觉得美联储降息是随便拍板,背后全是美国经济的“麻烦事”。
最新数据摆在那儿,CPI虽然回落到3.2%,但失业率已经爬到4.5%,这可是四年以来的最高位。
更让人揪心的是GDP,季度环比增速才1.1%,跟踩了刹车似的,经济引擎明显没劲儿了。
8月非农就业更惨,只新增2.2万人,这点新增岗位根本不够消化就业需求。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声明里还留了后手,说未来两年可能每年再降25个基点。
可翻开官员们的点阵图一看,分歧大得很,19个人里,9个急着今年内再降两次,其他人觉得得慢慢来。
新任理事米兰甚至直接拍桌子,要求一次降50个基点,这政策博弈的激烈程度,一点不比股市波动差。
对比2019年那次“预防性降息”,现在的情况更复杂。
当年顶多是全球经济放缓的“小麻烦”,现在关税政策的滞后效应像颗定时炸弹,通胀刚压下去点,又有抬头的苗头。
美联储这次降息,本意是给经济“打镇静剂”,可这药能不能管用,谁也说不准。
美联储这25个基点一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喜忧参半。
先说好的方面,中美利差缩小了,A股和债市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会增强。
毕竟中国现在利率还有优势,经济基本面也稳,外资说不定会更愿意进来。
但坏消息也随之而来,进口成本率先上涨了3%,由于美元降息预期推动美元指数走弱。
但短期市场波动导致人民币汇率并未同步走强,叠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受流动性宽松预期影响反弹,使得中国进口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压力。
特别是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出现明显上扬,部分企业已开始调整采购策略。
更值得关注的是外资流向可能出现分化,虽然债券市场持续吸引外资流入,但股票市场受全球风险偏好变化影响,北向资金近期呈现波动特征。
而且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空间也打开了,不用再死死盯着美元利率,咱们央行后续操作也能更灵活点。
但麻烦也跟着来,首当其冲的就是进口成本,美元一贬值,石油、大豆这些咱们刚需的大宗商品,价格立马往上走。
消息出来后,国际油价已经涨了3%,大豆期货更是创了半年新高。
这直接关系到国内油价和食用油价格,说不定最后还是得消费者买单。
不过好在咱们国家有储备库,石油、粮食库存够多,短期能缓冲一下,不至于让物价波动太厉害。
企业融资这边,央行的操作挺有章法,没跟着全面降息,反而悄悄把MLF利率降了5个基点,给实体经济递上“温水”。
大企业融资成本本来就低,真正需要帮衬的是中小微企业,这种结构性调整比“大水漫灌”管用多了。
最近长三角制造业PMI回升到50.2的荣枯线以上,就说明这种定向调控已经见效果了,还能避免美国那种“一放就乱”的副作用。
其实不管美联储怎么折腾,中国经济有自己的“压舱石”,那就是完整的产业链。
美国降息大概率会刺激消费,而咱们的制造业刚好能接得住这波需求。
就说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的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而且电池、电机、电控全是自主可控,不用看别人脸色。
海关数据也能证明,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6.8%,这就是产业链韧性的最好证明。
再往深了说,中国有14亿人的大市场,这是其他国家比不了的。
全球资本要是想来分羹,就得按咱们的节奏来。
央行也说了,货币政策会紧盯PMI、CPI这些本土数据,不会跟着别人乱调。比如这次没跟风全面降息,就是怕热钱乱闯,反而给经济添乱。
当然,咱们也不能掉以轻心,美元贬值带来的进口成本压力,还有美国大选年的政策不确定性,都可能给市场带来波动。
但总体来看,美联储这次降息顶多是全球经济的一次“小涟漪”,掀不起大波浪。
中国经济靠着产业链韧性、政策定力和庞大市场,完全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后续只要我们能继续抓好实体经济,做好定向调控,不管是东风还是暗礁,都是可以应对自如的。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