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双 11 促销季,“预售” 都是平台与主播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方式,消费者往往为 “提前锁定优惠” 熬夜蹲守直播间、支付定金。然而 2025 年双 11,不少消费者却发现 “预售实付价高于现货价”,付出时间成本后反而没享到优惠,这一情况引发广泛争议,甚至传出 “李佳琦一晚被退货 8 亿元” 的说法。面对质疑,李佳琦在直播中作出回应,称自己已发放大量红包,消费者不买也无妨,相关退货金额传言不实。这场围绕 “预售优惠” 的风波,既暴露了促销规则中的潜在问题,也折射出消费者对 “优惠真实性” 的关注。
消费者遭遇:熬夜蹲预售,实付比现货贵
90 后徐小姐是双 11 促销的 “常客”,每年都会提前做攻略,在主播直播间抢购预售商品。2025 年双 11,她依旧按照往年习惯,在 10 月下旬的预售开启当晚,守在李佳琦直播间,为了抢优惠券和红包,从晚上 7 点一直熬到凌晨 1 点,期间不断刷新页面、参与互动,生怕错过优惠。
徐小姐告诉记者,她在直播间选中了多款商品,其中一款面膜是她的 “必买清单” 之首。当时直播间介绍,这款面膜预售定金 50 元,付尾款可减 30 元,叠加直播间专属红包 20 元,预估实付 308 元。“主播反复强调‘预售专属优惠,比现货便宜’,我想着能省几十块,就立马付了定金。” 徐小姐说,除了这款面膜,她还买了护肤品套装、家居用品等,总共支付了 800 多元定金,满心期待付完尾款后能拿到 “优惠价”。

11 月 1 日是尾款支付日,徐小姐一早就登录购物平台,按照流程支付了所有商品的尾款。可当她查看订单详情,对比平台现货价格时,却发现了不对劲 —— 她买的那款面膜,现货价格仅 291 元,比自己预售实付的 308 元便宜了 17 元;另一套护肤品套装,预售实付 568 元,现货价却只要 510 元,差价达 58 元。
“我当时以为自己算错了,反复核对了好几遍。” 徐小姐说,她翻出直播间的优惠规则截图,又对比了现货的促销活动,确认无误后,心里满是委屈和荒唐,“为了抢那些红包,我熬了大半夜,眼睛都熬红了,结果不仅没便宜,还多花了钱,这不是白忙活一场吗?”
更让徐小姐无奈的是,她想申请退货时,发现部分商品的预售订单 “退货需扣除定金”,或者 “需承担运费”。“付定金的时候没说退货有这么多限制,现在想退还要损失钱,感觉被‘套路’了。” 徐小姐说,她身边不少朋友都有类似经历,有人买的衣服预售实付比现货贵 40 元,有人买的家电差价甚至超过 100 元,大家都在吐槽 “预售不如现货划算”。
徐小姐的遭遇并非个例。在社交平台上,# 预售比现货贵 #的话题在 11 月 1 日后迅速发酵,截至 10 月 22 日,阅读量已突破 2.8 亿,讨论量超 40 万。有网友晒出自己的订单对比图,配文 “熬夜蹲直播,不如当天买现货”;还有网友调侃 “今年双 11 的‘优惠’是‘反向优惠’,买得越多亏得越多”。这些吐槽中,不少消费者提到自己是在李佳琦直播间购买的预售商品,因此 “李佳琦” 也被卷入这场争议中。
网友反馈:质疑优惠真实性,传 “一晚退货 8 亿”
随着 “预售实付超现货” 的情况越来越多,网友们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大。大家普遍认为,预售的核心吸引力在于 “提前锁定优惠”,如果实付价高于现货,不仅违背了 “优惠” 的初衷,还浪费了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
“我们花时间蹲直播间、抢红包、算优惠,是相信‘预售能省钱’,结果却是‘多花钱’,这不是欺骗消费者吗?” 一位网友在评论中写道,他认为主播和平台有义务明确告知 “预售与现货的价格差异”,而不是让消费者在付完款后才发现问题。
更有网友传出 “李佳琦一晚被退货 8 亿元” 的说法,称由于大量消费者发现预售价不划算,选择申请退货,导致李佳琦直播间的退货金额激增。这一说法在网络上快速传播,不少人信以为真,甚至开始讨论 “李佳琦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针对这一传言,有网友提出质疑:“8 亿元退货金额太夸张了,可能是谣言。” 但也有网友表示,即便金额不实,退货人数多是事实,“身边好几个朋友都退了在他直播间买的预售商品”。还有从事电商行业的网友分析,双 11 期间退货量本身就会增加,加上 “预售价高于现货” 的争议,退货量可能比往年多,但具体金额很难统计,“8 亿元的说法缺乏依据”。
除了对退货金额的讨论,网友们还聚焦 “优惠规则复杂” 的问题。不少人表示,双 11 的优惠规则越来越难懂,定金、尾款、满减、红包、优惠券等多种优惠叠加,需要消费者反复计算,稍不注意就会算错,“有时候不是不想省钱,是根本算不明白”。有网友调侃:“现在双 11 买东西,需要具备数学、语文、计算机三种能力,不然都看不懂规则。”
李佳琦回应:发了不少红包,退货传言不实
面对愈演愈烈的争议和传言,李佳琦在 10 月 22 日的直播中,专门针对 “预售实付超现货” 和 “退货 8 亿元” 的问题作出回应。
直播当晚,李佳琦穿着标志性的黑色西装,神情平静地对着镜头说:“最近看到很多关于‘预售价格’的讨论,也有朋友问我‘是不是很多人退货’,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清楚。” 他表示,自己的直播间在双 11 期间,已经发放了大量红包和优惠券,包括直播间专属红包、满减券、品牌补贴券等,“这些红包都是真金白银,能帮大家省不少钱,可能有些消费者没有算清楚,或者没有领到所有优惠,才会觉得实付价高”。
对于 “消费者觉得不划算” 的情况,李佳琦表示理解,也尊重大家的选择:“如果大家觉得价格不合适,不买也没关系,就当今年双十一我们没做这个活动,不用勉强自己。” 他强调,直播间的初衷是为消费者提供优惠和便利,而不是让大家 “花冤枉钱”,如果优惠没有达到预期,消费者有权利选择退货或不买。
针对 “一晚被退货 8 亿元” 的传言,李佳琦明确表示 “这是假的”:“我不知道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没有任何依据。大家不用为我难过,也不用相信这些传言,直播间的销售和退货情况都在正常范围内。” 他还调侃道,“要是真有 8 亿元退货,我现在可能都忙不过来了,哪还有时间在这里直播。”
李佳琦的回应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同反应。支持他的网友表示 “理解,红包确实不少,可能是部分消费者没算对”“不买也没关系,这种态度挺好的”;质疑的网友则认为 “不能只说发了红包,要解释清楚为什么预售比现货贵”“应该优化优惠规则,让消费者更容易算明白”。
优惠规则:复杂叠加易混淆,现货促销 “后来居上”
为何会出现 “预售实付超现货” 的情况?记者梳理后发现,主要原因在于双 11 促销规则复杂,优惠叠加方式多样,且现货促销活动可能 “后来居上”,导致预售优势消失。
从优惠规则来看,预售商品的优惠通常包含 “定金立减、直播间红包、跨店满减” 等,需要消费者同时满足多个条件才能享受最大优惠;而现货商品的优惠可能更直接,比如 “直降、限时折扣、店铺优惠券” 等,无需等待付尾款,计算方式也更简单。部分消费者在抢购预售时,可能只关注了 “定金立减”,忽略了现货可能有更直接的折扣,或者没有领到所有预售专属红包,导致实付价偏高。
此外,平台和品牌的促销活动存在 “时间差”。预售通常在 10 月下旬开启,而现货促销可能在 11 月 1 日之后才陆续推出,部分品牌为了刺激现货销量,会在后期加大优惠力度,比如增加折扣幅度、发放额外优惠券等,这就使得现货价反超预售价。徐小姐购买的那款面膜,就是因为品牌在 11 月 1 日当天推出了 “现货直降 30 元 + 店铺券 20 元” 的活动,才比预售更便宜。
还有业内人士透露,部分主播直播间的 “预售优惠” 存在 “噱头大于实际” 的情况。比如,主播会强调 “预售比现货便宜”,但实际上两者的差价很小,甚至需要消费者付出大量时间成本(如熬夜、互动抢红包)才能拿到优惠,一旦消费者没有完成这些 “任务”,就可能出现 “实付价更高” 的情况。
“现在的双 11 优惠规则越来越复杂,商家和主播为了吸引流量,会设置各种‘门槛’,消费者稍不注意就会‘踩坑’。” 一位电商行业分析师表示,消费者在参与预售时,不仅要关注主播介绍的优惠,还要主动对比现货价格,了解后续可能的促销活动,避免 “盲目下单”。
行业反思:优惠需透明,避免 “套路” 消费者
“预售实付超现货” 引发的争议,不仅让消费者不满,也给电商行业和主播带来了反思。如何让双 11 的 “优惠” 更真实、更透明,避免用复杂规则 “套路” 消费者,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不少消费者呼吁,平台和主播应简化优惠规则,明确告知 “预售与现货的价格差异” 以及 “优惠的使用条件”,比如在商品详情页标注 “预售预估实付价” 与 “现货参考价”,避免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下单。“最好能有一个‘一键比价’功能,直接显示预售和现货的最终价格,省得我们自己算来算去。” 徐小姐说。
对于主播而言,在推荐预售商品时,需要更严谨地核对优惠信息,确保 “预售优惠” 的真实性。有网友建议,主播可以在直播间现场对比预售和现货价格,或者提醒消费者 “后续可能有现货促销,可根据需求选择”,而不是一味强调 “预售更便宜”。
平台方面,也需要加强对促销活动的监管,比如规范 “预售” 的定义,要求商家不得设置 “不合理的退货限制”,保障消费者的退货权益;同时,打击 “虚假优惠”“价格虚高再打折” 等行为,维护良好的促销环境。
目前,已有部分品牌针对 “预售实付超现货” 的情况作出调整,比如为购买预售商品的消费者补发差价,或者提供额外的优惠券补偿。但仍有不少消费者表示,希望这种调整能成为 “常态”,而不是 “被动回应争议”。
10 月 22 日下午,徐小姐告诉记者,她已经成功为部分商品申请了退货,虽然过程有些麻烦,但最终还是拿回了定金和尾款。“以后再参与预售,我肯定会更谨慎,先对比好价格,再决定要不要下单。” 徐小姐说,她也希望双 11 能回归 “优惠本质”,让消费者真正享到实惠,而不是在复杂的规则中 “浪费时间”。
当晚,李佳琦的直播间依旧热闹,不少消费者仍在下单购买商品。主播在介绍预售商品时,比之前多了一句提醒:“大家可以先了解一下现货价格,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用勉强。” 直播间的评论区里,虽然还有关于 “价格” 的讨论,但更多的是消费者对商品本身的咨询。
双 11 的促销还在继续,“预售优惠” 的争议或许会随着时间逐渐平息,但它留给行业的思考远未结束。如何在吸引消费者的同时,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让 “优惠” 不再是 “套路”,需要平台、商家、主播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毕竟,只有让消费者感受到 “真实的优惠” 和 “尊重”,双 11 才能真正实现 “双赢”。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