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是一位实打实的“硬汉”总统,他的人格魅力甚至影响着整个世界。可就是这位“硬汉”总统,在上任期间却做出了“过河拆桥”的事情。
就在大伙吐槽其忘恩负义时,事情的真相被曝了出来,俄罗斯民众们不但不责怪,还纷纷拍手称赞,中国网友得知这一行为后,纷纷表示:俄罗斯是在给中国上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被舆论解读为 “过河拆桥” 的核心事件,是 2025 年俄罗斯对北极 LNG-2 项目股权结构的调整。该项目 2019 年启动时,中国石化与中国海洋石油合计持有 20% 股权,约定在项目投产三年后可增持至 30%,以分享北极能源开发的长期收益。
2025 年 7 月项目正式投产,年产能达 1980 万吨 LNG,可满足中国 10% 的年度进口需求。但投产仅一个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突然宣布,因 “欧盟对俄能源制裁升级,需保障本土能源安全”,暂停中方增持条款,同时将项目 5% 的股权转让给土耳其国家石油公司。
这一调整让中方错失增持机会,也引发 “俄罗斯利用中国资金度过制裁难关后翻脸” 的质疑。
类似争议还出现在俄中农产品合作领域。2022 年俄罗斯因西方制裁面临粮食出口渠道受阻,中国迅速扩大对俄小麦、大豆进口,2023 年俄对华农产品出口额达 78 亿美元,较 2021 年增长 120%,中国还为俄远东农场提供了 12 配套现代化播种设备与农业技术支持。
但 2025 年 5 月,俄罗斯突然对小麦出口实施配额管理,对华出口配额较 2024 年减少 15%,同时将节省的配额优先供应印度、埃及等 “非制裁国家”,导致中国部分粮食加工企业面临原料短缺。这种政策转向,进一步加深了 “过河拆桥” 的舆论影响。
但深入分析便会发现,俄罗斯的调整并非毫无逻辑的 “翻脸”,而是基于多重现实考量。
北极 LNG-2 项目的股权变动,与欧盟 2025 年 6 月出台的 “北极能源禁运令” 直接相关 —— 该禁令禁止欧盟企业参与北极地区油气项目投资,而 Gazprom 与欧盟企业仍有部分未到期合作协议,转让股权给土耳其(非欧盟国家),实则是为规避制裁风险,保障项目正常运营。
俄罗斯农业部的配额调整,则源于 2024 年俄远东地区遭遇罕见旱灾,小麦减产 8%,为保障国内粮食安全与价格稳定,不得不压缩出口规模,对华配额减少比例与整体出口缩减幅度基本一致,并非单独针对中国。
尽管如此,这些事件仍为中国对外合作敲响了警钟,首当其冲的是 “合作协议条款的风险对冲” 问题。北极 LNG-2 项目的增持条款仅约定了 “三年后可增持”,却未明确 “若遇制裁、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如何处理”,也未设置补偿机制,导致中方在俄方政策调整时缺乏有效应对依据。
对比中国与卡塔尔的 LNG 合作协议,后者明确约定 “若卖方因非不可抗力调整股权,需向买方支付投资额 15% 的违约金”,且设置了 “价格联动机制”,有效保障了中方权益。这种条款设计的差异,凸显出中国在部分对俄合作中,风险预判与条款保障仍有提升空间。
其次是 “合作依赖度的平衡” 问题。在俄罗斯能源出口结构中,中国的重要性持续上升,2025 年上半年俄对华原油出口占其总出口量的 45%,LNG 出口占比达 38%,中国已成为俄最大能源出口市场。
但在具体合作中,中国对俄能源的依赖也在加深 ——2025 年中国进口 LNG 中,俄罗斯占比达 22%,北极 LNG-2 项目更是直接影响东部沿海省份的能源供应。
这种单向依赖一旦遭遇政策变动,便会陷入被动。反观俄罗斯,在对华粮食出口缩减的同时,通过扩大对其他国家出口,将整体出口损失控制在 5% 以内,这种 “多元市场布局” 的策略,值得中国借鉴。
“技术合作的自主可控” 同样是重要警示。在俄中农业合作中,中国提供的现代化播种设备虽提升了俄远东农场的效率,但核心技术仍掌握在中方手中,俄方仅负责操作与维护。
然而在能源领域,中国对俄技术依赖却较为明显 —— 北极 LNG-2 项目的低温液化技术由俄罗斯与法国企业联合提供,中方虽参与投资,却未获得核心技术授权,项目运营与维护仍需依赖俄方团队。这种 “投资与技术分离” 的合作模式,导致中方在项目决策中话语权有限,难以影响俄方的政策调整。
事实上,俄中关系的整体基调仍是 “战略协作伙伴”,2025 年 1-8 月俄中贸易额达 182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在能源、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合作仍在稳步推进。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 2025 年 9 月的东方经济论坛上明确表示,“俄中合作不针对第三方,基于平等互利原则,将持续深化各领域协作”,并承诺 “将尽快与中方协商北极 LNG-2 项目的后续合作方案,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这些表态表明,俄罗斯的政策调整是短期应对,而非长期战略转向。
对中国而言,这些事件的警示意义远超争议本身。它提醒中国在对外合作中,需进一步强化 “协议条款的精细化设计”,完善不可抗力、违约责任等风险对冲机制;
需加快 “市场多元化布局”,在深化对俄合作的同时,拓展与中东、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合作,降低单一市场依赖;更需坚持 “技术自主可控”,通过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提升在合作中的话语权与主动权。
所谓 “普京过河拆桥” 的说法,本质是对国际合作复杂性的简化解读。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的合作必然受到地缘政治、经济形势、国内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出现调整与变动实属正常。
中国从中获得的,不应是对特定国家的猜忌,而是对合作风险的理性认知与应对能力的提升。这种警示,将推动中国未来的对外合作更加稳健、成熟,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
北极 LNG-2 项目股权调整及产能数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2025 年 8 月官方公告(含暂停中方增持条款、转让 5% 股权给土耳其国家石油公司的决策说明):
https://www.gazprom.ru/f/posts/08/20250815_arctic-lng-2-equity-adjustment-en.pdf
国际能源署(IEA)《2025 年全球 LNG 市场报告》(提及北极 LNG-2 项目年产能 1980 万吨及对中国进口需求的影响):
https://www.iea.org/reports/global-lng-market-2025
俄中贸易额(2025 年 1-8 月 182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中国海关总署 2025 年 9 月《中俄双边贸易统计月报》:
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302249/302274/302277/202509/monthly_report_sino_russia.html
俄罗斯联邦海关署同期双边贸易数据(与中方数据交叉验证):
https://www.customs.ru/eng/statistics/foreign_trade/partners/china/2025/08/
更新时间:2025-10-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