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凌晨两点,美联储议息会议落下帷幕,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BP,这一决策与市场预期高度契合。
展望后续,年内还剩十月、十二月两次议息会议,市场普遍预计,这两次会议大概率各降25个BP,累计实现50个BP的降息规模。
此次降息在预期之内,波澜不惊,却对全球经济格局有着深远影响。
美联储身负“双重使命”,一方面要将通胀稳定在2%左右,另一方面需保障就业最大化,维持低失业率。
本次降息,就业压力成为核心驱动因素。自2021年起,美国失业率在3%-3.8%区间徘徊,然而八月却攀升至4.3%,创下阶段性新高;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从年初的12万锐减至八月的2.2万左右。
美联储声明中,对就业的描述从“稳定(solid)”转变为“放缓(slow)”,还新增“失业率上升”表述,就业形势的严峻可见一斑。
尽管通胀压力犹存,八月核心CPI达3.1%,较五月低点高出0.3个百分点,核心PCE超2.9%,略高于2%的目标,但美联储权衡之下,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淡化通胀上行风险。
对比七月与九月声明措辞,美联储虽认可经济增长势头未改,但对就业问题的关注显著增加,宽松倾向愈发明显。
在此次议息投票中,仅有米兰投下反对票,其反对理由是“嫌降得不够”,主张直接降50个BP,其余成员均同意降息,彰显出美联储内部对宽松方向的高度共识。
点阵图显示,美联储预计年底美国失业率将达4.5%,明后年分别降至4.4%、4.3%,清晰勾勒出宽松货币政策的前景。
回顾本轮利率周期,2021年美联储为抗击高通胀开启加息潮,2023年9月利率升至5%附近见顶,去年9月启动降息,今年1月暂缓后再度踏上宽松之路。
美国每年需解决300-400万新增就业(本科及研究生280-300万,高中毕业生直接就业几十万到100万),当前就业市场恶化,使得降息成为必然之举。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影响需客观剖析。
美股虽有支撑,但利好早已提前兑现,18号走势波澜不惊便是例证。股市向来是预期的“晴雨表”,降息符合预期,便难以掀起大的波澜,不过后续持续降息仍将为美股筑牢底部。美债利率下行速度将放缓,美元指数则步入下行通道。
在美元对人民币方面,美元指数走低带动人民币相对升值,但这并非人民币自身强势。与其他货币相比,人民币升值幅度并不突出。
需注意的是,人民币汇率过高或过低均不利。
汇率过高,外贸竞争力将被削弱,上半年广东等经济大省增长多依赖外贸;汇率过低,则不利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
我国在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中选择限制资本自由流动,旨在稳定汇率,避免极端波动引发就业危机,这与日本可自由配置外汇的情况大相径庭。
黄金市场上,降息本是利好,却因预期提前消化而近期下跌。短期来看,唯有后续两次会议各降50个BP,黄金才可能迎来暴涨;长期而言,只要地缘冲突持续、各国央行增持、信用货币信心不足,黄金的硬通货逻辑就依然成立。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黄金储备国,持有8000多吨,我国公布的储备量仅2000多吨,央行动向值得重点关注。
A股表现与美股、黄金相似,18号上演“过山车”行情,正是“利好出尽是利空”的生动诠释。
早在八月,降息预期便已浮现,资金提前布局,待18号正式落地,获利了结便成为市场主流。长期来看,降息释放的流动性具有积极意义,但A股缺的并非资金,而是共识驱动的“资金牛”。从板块角度,科技板块或存在机会大于风险的可能,但这绝非投资建议,投资者仍需自主判断。
我国大概率跟进降息,房贷利率年底前有望降至2.7%-2.8%,当前多数地区利率在3%左右,部分已达2.95%;存款利率、公积金利率也将随之下降。
然而,降息对楼市的提振作用有限。人们不买房的核心原因并非利率高,而是对经济和收入预期悲观。租售比普遍低于3%,即便利率降至2.8%,仍难以激发购房热情,毕竟买房意味着背负二三十年债务,没人愿意“抄半山腰”。
外资更不会来接盘,在资本管制下,热钱追求快进快出,不会青睐70年产权、租售比不足3%的房子,更不会前往长春、呼和浩特等三四线城市收购二手房。去年美国降50个BP时楼市也未回暖,可见降息与楼市回暖并无必然联系,切不可盲目跟风。
总体而言,降息对股市、黄金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楼市颓势难改。
若没有海外配置需求,无需过度关注美元,国家会将汇率稳定在合理区间。此次降息后,究竟何种资产会上涨,18号股市的“过山车”行情又给投资者带来怎样的体验,值得市场参与者深入思考。
#财经##经济##上头条 聊热点##热点##时事热点头条说##美国##我要上头条#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