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快评丨图书馆成“免费托儿所”?先别急着吐槽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马青

视频加载中...

据央视新闻报道,暑假期间,公共图书馆被当成“免费托儿所”的吐槽多了起来。湖南衡阳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表示,近段时间,每天都有超过5000人次的市民前来阅览,其中一半左右是儿童和青少年。部分孩子由于没有家长看管,会在图书馆里随意走动,甚至大声喧哗,影响其他市民的阅读体验。

除了衡阳,北京通州区、江苏扬州等地的图书馆,也有读者抱怨自习室里无法安静,阅览室成了儿童室。

管好孩子,家长自然要负首要责任,孩子吵闹,父母挨批,一点不冤;但反过来,家长也有难处,父母要上班,孩子无人管,托管班又动辄数千元,没有成年人陪伴的孩子能去的地方太有限了。从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角度说,养育孩子本不是家庭的孤军奋战,而应是社会共同的责任。

图书馆阅览不限年龄,本就是成年人和儿童的共享空间,当然不能限制儿童进入;但是,孩子的天性就是坐不住的,他们很难长时间保持专注与安静。当孩子们一扎堆儿,外部约束力就不那么管用了,如果工作人员干预不及时,又或者欠缺有效手段,其他读者就会不堪其扰。

在探讨如何解决的时候,有必要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家长们“偏爱”图书馆?

答案显而易见。在全民阅读的倡导下,各地图书馆得到了快速发展,不论是硬件设施、馆藏资源,还是空间布局与运营管理,在免费的公共空间中,都堪称佼佼者,具备了“儿童友好”的基本特征。适宜的温度、干净的卫生间、整洁的桌椅、丰富的书籍杂志、免费的饮用水,在这儿坐上一整天也不成问题。图书馆强调秩序管理,因此安全性强,纵然把孩子一个人放在里面,也不用担心。同时,图书馆自带学习氛围,家长们或许觉得,这种外部环境会让孩子受到正面影响,从而认真读书做作业。这样一比较,还真找不到比图书馆更适合“托娃”的公共空间了。

因此,真正的焦点既不是“图书馆要不要拒绝孩子”,也不是“如何管理低龄读者”,而是我们的社会应该提供怎样的儿童空间,才能满足家长们托娃的需求。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社区里有更多低价、便利的活动中心,有专职管理员或社区志愿者,有图书室、也有游戏角,家长们就不会把孩子整天留在图书馆;如果学校能在假期开放部分教室、操场,委托第三方机构来管理,家长们也就能放心让孩子们在熟悉的环境里学习、玩耍和运动;如果企业能设立“职工子女托管站”,哪怕名额有限,功能不全,也能让员工不再两难;如果市场服务和公益服务都能加入,形成多元格局,假期的托管压力就能从图书馆分流。

假期托管服务的意义,可不是只要有人看着就够了,而是要让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有内容、有秩序,既丰富又安全。图书馆之所以捉襟见肘,正是因为它只能满足孩子阅读的需求,却无法释放孩子们多余的精力,与家长的托娃期待有着功能性上的巨大落差。

让图书馆回归本职,让孩子们拥有儿童友好空间,这本身不矛盾,如果它们形成了冲突,那一定是因为公共服务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了错位。暑期托管难的背后,是整个社会在儿童照护上的短板。假期中的孩子,不该是无处可去或到处被嫌弃,而应有专属于他们的空间,让父母在忙碌中安心,让孩子在成长中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8

标签:育儿   托儿所   长城   图书馆   孩子   儿童   假期   空间   社会   家长   友好   父母   读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