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聚算力|“量子计算与前沿计算交融共进”专题活动举办

“量子计算与前沿计算交融共进——数学筑基・智算赋能 推动计算产业可持续发展”活动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11月20日讯(记者 卢欣)11月20日,2025世界计算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作为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题活动“量子计算与前沿计算交融共进——数学筑基・智算赋能 推动计算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期举办。活动汇聚了来自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数学基础、产业政策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与产业领袖,通过系列主题演讲与成果发布,深入探讨了计算技术的前沿进展、交叉融合与未来产业发展路径。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奥谱天成董事长刘鸿飞在题为“面向新兴量子源技术的多模态激光光谱探针研制与应用”的演讲中指出,量子源性能的精准检测是量子技术发展的关键。他介绍,其团队成功研制出集成宽场荧光、光致发光、拉曼光谱与单光子探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激光光谱检测探针,实现了“定位—筛查—判定”的一体化快速检测。通过采用线扫描共聚焦、双柱面镜匀化激光、超环面与自由曲面光谱成像等核心技术,该设备成像速度较传统仪器提升400倍以上,已成功应用于量子点、二维材料制备与量子芯片制造等领域,打破了国外高端仪器垄断,预计将产生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方向在报告“从分子感知到智能计算:AI赋能质谱的科学发现新范式”中,深入阐释了人工智能如何深刻变革质谱技术。他指出,AI与计算科学的融合,使质谱从数据采集工具演进为具备学习与发现能力的智能分析平台。通过深度学习、特征表示与多模态计算等策略,该范式显著提升了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研究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并推动了仪器设计与智能诊断的创新,为下一代智能计量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杰青、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李东升在“大模型并行训练中的显存优化技术”报告中,聚焦于大模型训练对GPU显存带来的严峻挑战。他分析指出,显存开销主要源于模型状态和激活值,传统优化方法存在诸多局限。报告重点介绍了重计算与显存交换耦合的动态显存优化方法、面向激活显存优化的重计算加速技术等前沿研究方向,为突破大模型训练的资源瓶颈提供了重要技术思路。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骆顺龙围绕“量子计算中的魔态资源理论”发表演讲。他阐释了基于Gottesman-Knill定理,只有引入魔态(非稳定态)或非Clifford门,量子计算才能真正超越经典计算。报告深入探讨了魔态资源理论中的极值问题,并揭示了其与量子基础领域重要猜想(如Zauner猜测)的深刻联系,凸显了数学在理解和推动量子计算发展中的基石作用。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费少明在“含噪中等规模量子处理器时代的量子算法”报告中指出,当前量子计算正处于NISQ时代,硬件存在量子比特数有限、噪声明显等约束。他重点介绍了变分量子算法,该算法通过协同利用经典计算机与NISQ设备来处理复杂问题,并详细阐述了用于求解封闭量子系统哈密顿量基态的全量子本征求解器及相关量子梯度下降算法,为在现有硬件条件下推进量子计算实用化提供了可行的算法框架。

活动最后,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副所长李艺铭发布了研究成果《“十五五”时期因地制宜发展未来产业研究》。报告基于对代表性省市和赛道的调研,剖析了当前未来产业布局中面临的赛道同质化、投融资支持不足、要素支撑乏力等困境,并总结了各地通过聚焦优势赛道、创新政府引导基金、构建要素协同生态等实践探索,为“十五五”时期科学有序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价值的政策参考。

本次专题活动精彩纷呈,充分展现了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数学等前沿领域深度交融产生的巨大创新活力,强调了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并重、产业政策精准引导的重要性,为共同推动全球计算产业迈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1

标签:科技   量子   专题   显存   产业   光谱   算法   数学   报告   未来   技术   人工智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