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小方,今天这篇国际评论,我们主要来看看为什么同样是“辣”,辣椒和芥末的攻击路线却如此不同——一个往下走,一个往上冲。

最近这个话题又在网上火了,不少网友晒出自己被辣椒“坑”到或芥末“冲”到的经历,让人看得又好笑又心疼。


辣椒和芥末带来的“辣”,其实都不是味觉,而是一种痛觉,辣椒的辣来自辣椒素,它能激活我们体内一种叫TRPV1的受体,这个受体本来是负责感知高温和化学灼伤的。

辣椒素“骗过”了TRPV1,让大脑误以为身体被烫伤,于是从口腔到肠胃,甚至到消化道末端,都会产生灼烧感,辣椒素是脂溶性的,不容易被分解,能一路“坚持”到肛门,所以吃完辣火锅后第二天上厕所的体验,很多人都懂。

而芥末的辣则来自异硫氰酸酯,它瞄准的是另一种受体TRPA1,这种物质挥发性强,一入口就容易变成气体直冲鼻腔,刺激三叉神经,所以那股劲是往上走的,冲得人眼泪直流,但它的刺激性消散得比较快,一般不会像辣椒那样在肠道里“持久作战”。

最近(2025年9月),《食品科学与营养学评论》上的一篇综述提到,辣椒素在适量摄入时,可能对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但过量就会强烈刺激胃肠道黏膜。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连续几天吃重辣火锅后,不仅肠胃不适,还出现了轻微肛周灼热,医生提醒,尤其是本身有肛周健康问题的人,辣椒素会明显加重不适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吃辣后“反应”特别大。

芥末的刺激性虽然来得猛,但去得也快,2025年10月,日本一项关于山葵(制作绿芥末的原料)的小型研究指出,异硫氰酸酯在进入消化道后,大部分会被代谢掉,很少能“完整”地到达肠道末端,所以除非一次性吃特别多,通常芥末不会像辣椒那样“辣到下面”。

有美食博主试吃超浓芥末酱后,虽然瞬间被呛到崩溃,但半小时后基本就缓过来了,肠胃也没有明显不适。


如果不小心被辣到,喝牛奶是比较有效的办法,牛奶中的酪蛋白能包裹住辣椒素或异硫氰酸酯,帮助缓解刺激,酸奶、豆奶等蛋白饮料也有类似效果。

另外,吃辣时搭配一些主食,比如米饭或馒头,能减少辣物对黏膜的直接接触。

辣味确实能带来刺激的体验,但每个人的耐受度不同,吃辣时最好循序渐进,别一次性挑战太高难度,无论是辣椒还是芥末,了解它们的特性,就能更好地享受美食,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回忆”。

美食的乐趣在于恰到好处,希望这些小知识能帮你在下次遇到辣椒和芥末时,更加从容地享受它们带来的独特风味。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