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美国堪萨斯州的农场里,大豆颗粒归仓,农民们却个个愁眉苦脸。这原本是他们一年里最期待的时节,往年这个时候,来自中国的大订单早已安排妥当,仓库几乎来不及装货。而今年,堆积如山的大豆无人问津,连一张订单都没有,电话也静悄悄的。
与此同时,美国高粱的处境也没好到哪里去。中国已经正式批准进口巴西高粱,首批货物正在启运。这个消息如同雪上加霜,美国农民刚刚对大豆失望,如今又眼睁睁看着高粱市场被人抢走。
美国农民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中国又为何突然放弃了这个合作多年的“老客户”?
美国农民的愤怒
过去十年里,美国农产品出口仰赖中国可谓是“命根子”一样的重要。尤其是大豆,几乎一半的产量都出口到海外,而中国贡献了其中的大头。
在2018年前,美国每年约有28%的大豆直接卖给中国,占出口总量的六成左右。到了2023-2024年度,美国对华出口了接近2500万吨大豆,远远超过第二大市场欧盟的490万吨。高粱的情况也类似。
中国曾经是美国高粱的最大买家,尤其在白酒酿造和饲料生产方面,需求庞大。在2024年,中国进口的高粱中有65.7%来自美国。然而,这些数字在2025年戛然而止。
美国高粱
2025年1月和2月,美国对华高粱出口量从去年的140多万吨骤降至78316吨,下降幅度达到95%。到了第二季度,美国大豆对华出口更是跌到78.3万吨,同比暴跌67%。这些数字背后,是整个美国中西部农场的沉重打击。
美国农民本以为2025年会是一个回暖的年份,结果却迎来了更深的“寒冬”。关税,是压倒美国农产品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推动下,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了23%的关税。这使得美国大豆的进口成本每蒲式耳增加2美元,直接抹平了此前所有的价格优势。
特朗普
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的大豆平均价格为446.1美元/吨,其中巴西大豆为439.1美元/吨,而美国大豆高达459.8美元/吨,贵出了整整21美元。在市场经济中,这种价格差异几乎是致命的。
中国企业很快转向了南美市场。2024年到2025年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7465万吨,占总进口量的七成以上。光是阿根廷和乌拉圭两国,就在2025年9月至2026年5月间,计划向中国出口243万吨大豆。而从2024年9月到2025年7月,中国从这两个国家的进口总量已经达到500万吨。
这不仅是采购渠道的变化,更是战略方向的调整。美国农民的苦日子远不止于此。堪萨斯州的高粱库存比去年增加了42%,达到1.5亿蒲式耳。本应该被运往中国的粮食,如今只能低价出售,甚至低于成本。农民们不得不压低价格,只为清空仓库。
美国粮食堆积
特朗普的政策初衷是缩小贸易逆差,结果却让美国农业贸易赤字不断扩大。光是2025年7月,美国农产品出口额就比进口额少了49.7亿美元,同比增加9%,创下历史新高。前七个月的农业逆差达到了336亿美元,刷新了纪录。
而中国这边,早已做好了准备。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突破7亿吨,库存充足,供应稳定。大豆方面,中国进口来源已全面多元化,巴西成为主力,阿根廷、乌拉圭紧随其后。
即使不进口美国大豆、中国市场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中国国内大豆年产量已连续三年维持在2000万吨以上,加上进口和储备,完全有能力保障供应。
中国粮
与此同时,巴西正在迅速崛起为全球农业的新巨头。2024/25年度,巴西高粱种植面积扩张至489万公顷,已经比贸易战前增长了217%。其中68%的新农田由中资企业建设的灌溉系统提供支持。
在戈亚斯州,中国农业专家正在指导当地农民实施“高粱-大豆”轮作技术,这种源自中国华北平原的技术,让单位面积收益提升了40%。而这些成果,都是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温的背景下悄然完成的。
美国农民对此也并非毫无反应。堪萨斯州的部分农户已经开始转向种植玉米,美国农业部预计2025年玉米种植面积将增长5%,达到12年来的新高。玉米相对市场稳定,出口支撑价格,成为不少农民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美国玉米
但也有农民坚持种植高粱,比如内布拉斯加州的Don Bloss,他承认自己曾投票支持特朗普,但如今也认为关税政策“完全走偏了”。
15年辛苦建立的市场,一夜之间被切断,对他们来说,这不只是经济上的打击,更是心理上的崩塌。而美国政府似乎仍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呼吁中国“购买四倍的大豆”,甚至还承诺提供所谓“快速服务”。
但中国企业早已将采购计划锁定在巴西和阿根廷,根本没有给美国大豆留下机会。一边是美国大豆库存积压,一边是巴西港口忙得热火朝天,形成了鲜明对比。
更关键的是,这次中国并不是简单地“换了个卖家”,而是彻底改变了采购思路。中国国家发改委早在年初就明确表示,中国可以不依赖美国粮食,也能保障粮食安全。这句话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基于多年的战略布局和市场演练。
如今,全球大豆市场正在悄悄地重构,而美国却依然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美国农业的困境正在变成一个结构性难题。
不仅是高粱和大豆,玉米、小麦、牛肉、猪肉等多个品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劳动成本高、政策不稳定、物流瓶颈加剧,让美国的农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原有的竞争力。
而与此同时,中国正通过合作、投资和技术输出,不断稳定海外农产品供应链。中国与巴西的合作,不只是买卖关系,而是深度绑定的农业产业链整合。
从种植、加工到运输,再到港口建设和金融支持,中国企业已经把整个链条融入巴西农业体系中。这样的合作,比起美方“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短期行为,更加稳定可靠。如今再看美国农民的处境,他们正被夹在高成本和低价格之间。
一方面,燃油、种子、化肥、贷款利息全面上涨;另一方面,产品卖不出去,连成本都回不来。市场没了,补贴也追不上,整个农业体系岌岌可危。而这场变化,不只是经济层面的调整,更是全球农业格局的重大洗牌。
美国农民崩溃
在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今天,脱钩不但无法让美国更强,反而加速了竞争对手的崛起。南美国家正借力中国扩大自身影响力,而美国只能眼睁睁看着老客户一个个离去。
短短几年,中国完成了从“被动买家”到“全球农业布局者”的转变。而美国则从农业霸主,逐渐沦为“无人问津”的困局。
美国农民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打击,大豆和高粱双双失宠,中国已不再依赖美国粮仓。贸易战没有赢家,但输得最惨的,往往是那些曾经最依赖旧秩序的人。未来的农业格局,注定属于那些真正看得清方向、走得稳步伐的国家。
信息来源:
【1】“收获季已至,最大买家中国却未下一单”,美大豆协会主席再次警告:形势极其严峻——环球网
【2】大豆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美国农民担心失去中国市场|环球网——参考来源
更新时间:2025-09-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