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世纪的英国首相,恐怕全世界只能记住两位,一位是油腻胖子~丘吉尔,一个是高冷美女~撒切尔夫人。
而撒切尔夫人又是20世纪为数不多的女政治家之一,并素以强硬著称。
那么,她有多强硬呢?
举个例子,她在任时,英国监狱关着很多北爱尔兰闹独立的政治犯,有一次,这帮人以绝食抗议。
遇到这种情况,西方政府基本都会妥协,而撒切尔夫人只甩了一句:让他们饿着吧。
结果,真饿死了10个人。
另外一件能证明她强硬的事儿,就是她在1982年拍板,派遣大型特混舰队,几乎横跨半个地球,打赢了举世瞩目的马岛战争。
在马岛战争后,中英很快开始商谈香港回归的问题。按撒切尔夫人第一本回忆录中的记载,她当时并不想把香港还给我国,而且,甚至考虑过发动一场战争,强行把香港继续作为英国的殖民地,以维护帝国的荣光。
看看,这气魄,吓人不吓人?
那么,撒切尔夫人到底是位怎样的政治家?
她当初为何想以武力解决香港问题?
而最后,她为什么又放弃了这个想法呢?
撒切尔出生于1925年,是英格兰人。她老爹不是一般人,以杂货铺起家发财,还当上了市长,在政治立场上属于保守派。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撒切尔从小就对政治挺感兴趣。
她小时候,老爹对她的要求十分严格,做啥事儿,都要力争第一,无论是学校的座位,还是公交车上的座位,必须是第一个。这种理念最终贯穿了撒切尔的一生。
他老爹有句名言,那就是不能浪费任何时间,也就是要求她任何时刻都要努力去奋斗,要去做事情,在做完礼拜之后,就要写作业,写完作业,就要背圣经,绝对不能有任何闲散空闲的时间。
如此,撒切尔从小养成了极其坚毅,或者说是强硬的性格,在她心里,绝对不能容忍任何失败。而这又对她未来的政坛生涯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18岁那年,撒切尔说政治已经成为了她的一部分。不过,在大学毕业后,她并没有直接从政,而是在一家塑料公司打工。
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她对政治的热衷。那时候,撒切尔经常会在周末坐公交到伦敦,或者是其他地方,参加保守党的会议、辩论,或者是大型活动。她甚至把自己的工资都拿出来作为参加这些政治活动的经费,丝毫没有吝惜。
在1951年的选举中,26岁的撒切尔在工党的地盘~达特福德选区脱颖而出,成为保守党最年轻的女候选人。遗憾的是,她最终落败。为此,她还趴在未来老公的肩膀哭了一通。
当然,这点小挫折肯定不会击垮撒切尔。在经过了将近30年的奋斗后,54岁的撒切尔终于在1979年的大选中率领保守党击败工党,自己也成功入主唐宁街10号。
对此,撒切尔后来回忆道:简直和做梦一样!他们告诉我我那时差点哭了,但我记得,我确实哭了。
不过,成功的喜悦还未消散,撒切尔就发现她接手的英国是一地鸡毛。在二战后的英国伴随着奇葩的滞涨,经济发展不但龟速,而且生产效率极其低下。
面对困境,撒切尔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一反过去英国历届政府的传统经济政策,重启自由经营,在大幅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同时,还勒紧了社会保障规模。
日后,默克尔对德国经济的改革也能看到撒切尔的影子。
当然,任何改革都要触及很多人的利益。而撒切尔的改革则是直接动了工会的蛋糕。于是,英国各地的罢工是此起彼伏。
而面对汹涌而来的示威,撒切尔毫不示弱,政策依然强硬。为此,她获得了“冷血”的称谓。
1980年,也就是她的改革政策最受抵制的时候,她曾在议会说过:你们愿意改,就去改,我作为女人,是不会改变的。
言外之意就是在座的男议员们如果要推翻她的政策,那就是连女人都不如。
最终,撒切尔的这套组合拳确实使英国经济起死回生,但是,很多社会底层的人都快用唾沫把她淹死了。
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各地闹罢工的时候,北爱尔兰的分离运动也是如火如荼。对于那帮“逆贼”,撒切尔同样毫不怜悯。
当爱尔兰的犯人在监狱闹绝食时,撒切尔无动于衷,最后,10个政治犯被活活饿死。
如此,就能理解为什么在她去世后,反对她的人会欢呼雀跃:那个老巫婆终于死了!
事实上,按照西方的社会政治逻辑,已经和底层选民势不两立的撒切尔很难长久坐在首相的宝座上。
然而,一起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却改变了这一切。
在撒切尔被国内矛盾闹得焦头烂额之际,阿根廷的加尔铁里也一样闹心。不过,作为军事独裁者,加尔铁里转移国内矛盾的选项明显要多一个,那就是把英国人盘踞的马岛抢回来,以平息国内的汹汹民意。
1982年4月,当马岛被阿根廷人占领的消息传回英国后,英国国内瞬间炸了窝。撒切尔也总算松了一口气,因为终于找到解套的法子了。而且,当她在议会慷慨陈词,要求出兵马岛之后,一向喜欢扯皮的议员们居然神奇地一致表决通过。
于是乎,由80多艘舰船和100多架战机组成的英国特混舰队带着帝国的余晖杀奔13000公里之外的那个小岛,并最终取得了一场大胜,或者说是一场“惨胜”。
但是,不论如何,这场战争不但挽救了撒切尔的政治生命,而且还让她咸鱼翻身,令全世界为之侧目。
这里带一句,后来,撒切尔还一声令下,驱逐了100多名苏联的外交官,这事儿可谓是空前,同样绝后。虽然作为报复,苏联也驱逐了100多名英国的外交官,但在冷战期间,撒切尔在这次交锋中的得分明显比苏联高。
总之,撒切尔在任上时,会利用一切机会,希望重现日不落往日的光芒。而香港则是她志在必得的一城。
在马岛战争结束的3个月后,撒切尔在1982年的9月23日,带着那种老米字旗的盛气凌人跑到了我国。说是来商讨归还香港的事宜,但实际上,归还并不在撒切尔的考虑选项之内。可是,她万万没想到,我国领导人也是有备而来。
按计划,会谈将在9月24日早9点开始。
在会谈开始前,小平同志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诙谐地说道:香港不是马岛,我国更不是阿根廷。
会谈开始后,双方先进行了“友好的寒暄”。
撒切尔夫人:作为现任英国首相,我很高兴见到你。
小平同志:是呀!我认识好几个英国首相,不过,他们都下台喽。欢迎你呀!
随后,会议进入正题。
英国方面已经提前设计好了剧本,所以,一上来,撒切尔就表现出极强的姿态,说晚清签的3个涉及香港的条约仍然有效,英中只有进行协商后,才能改动。
然后,她略带恐吓地强调英国在过去的150年间已经学会了怎么治理香港,怎么让香港繁荣。所以,只有在两国做出维护香港繁荣和稳定的安排之后,才能谈归还主权的问题。而且,只有英国才有能力保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要是没有英国,外商就不会到港投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不过,撒切尔也象征性地做出了一点“让步”,提出如果英国能继续管理香港,那她可以考虑有关主权的问题。实际上,她的意图就是“治权”换“主权”,香港可以还给中国,但英国人要继续管。
对此,小平同志是寸步不让,并重点强调了几个问题。
第一:主权没有谈判的余地,我国必须在1997年收回香港;
第二:为了保证香港按时回归后的繁荣和稳定,两国可以共同协商,制定出对外国投资者有利的政策。但是,对于英国政府和商业界的满意,是有限度的。
第三:为了维护回归后的繁荣和稳定,香港的政治制度可以采取“一国两制”的方式。
第四:如果港英政府在1997年之前胡来,那我国将考虑其他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
最后,小平同志表示将与英国合作,通过外交渠道进行回归问题的磋商。但他又补充了一句:如果两国没法在两年内达成满意的协议,那我国将单方面宣布相关政策。
在激烈的交锋后,撒切尔面色铁青地走出人民大会堂的大门。结果,意外发生了。
撒切尔本来认为自己携马岛大胜的余威来华,一定能按自己的想法谈出个结果,可是,却碰了一脑门子钉子。
当她走出人民大会堂的大门,在下台阶时,突然,意外发生了!
啥意外?
也不知道是撒切尔走神,还是高跟鞋不跟脚,她突然绊了一下,是一个趔趄。幸亏身旁的人员手疾眼快,她才没从台阶上栽下去。
而巧的是,这一幕被拍下来了,并很快登上了国外的各大报纸。外界对此的评论是,虽然撒切尔锋芒毕露,但和小平同志相比,还是太年轻了。
带着失望和痛苦,在回到英国驻华大使馆后,撒切尔跟驻华大使柯利达抱怨说:邓小平太残酷了!
其实,撒切尔差点摔倒这事儿挺“蹊跷”。
为啥呢?
因为人民大会堂的门外有车道,撒切尔根本不用下楼梯。可根据安排,她的专车却停在了楼梯下面。
那么,这是不是在提醒她:中国,不是你们英国人能小看的!
后来,撒切尔在第一本回忆录中曾经提到:她当时已经考虑发动战争,以武力解决香港问题。
那么,她为什么没那么做呢?
首先,在后来的谈判中,英国企图打出“经济”和“民意”两张牌,但是,不但谈判无果,香港反而出现了凶猛的金融动荡。
1983年8月15日,胡耀邦同志在接见一个日本代表团时,宣布我国将于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这也是我国第一次正式公布收回香港的日子。
事实证明,小平同志没吓唬撒切尔,我国是说到做到。别忘了,小平同志还说过如果港英当局敢捣乱,那么,我国就会考虑其他的收回时间和方式。
试问:面对强大的解放军,英国真有胆子和我国打一仗?
撒切尔虽然对于谈判恼羞成怒,但她不傻。所以,跟我国开战,也只是想想而已。毕竟,新中国不是腐朽的晚清!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事实证明,如今的英国早就日薄西山,而如今的香港在祖国的怀抱中,依然繁荣和稳定。在香江之畔,我们不得不由衷地钦佩老一代革命家的高瞻远瞩和过人胆识。
素材来源:
海外网丨撒切尔夫人慨叹与邓小平的激烈交锋:真残酷啊
人民网丨撒切尔夫人眼中的邓小平
凤凰卫视丨纪硕鸣:撒切尔赴中国谈香港问题是“误判”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