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60岁生日。他在离京的专列上仓促度过“六十大寿”后,于27日抵达杭州,入住西子湖畔的刘庄1号楼。
因为工作需要,主席一共在杭州待了77天。那段时间里,每天午后他都要从刘庄出发,乘车绕道杨公堤,穿过岳王庙,来到北山路84号大院的30号楼办公。
因为不想扰民,所以主席此次行程相对保密,只在特定的工作区域实施戒严。但如此一来,警卫工作的压力也着实不小。毕竟西湖景区游客众多,难免龙蛇混杂,必须时刻提防特务有所行动。
但谁又能想到,陆地上千防万防,没有出现半点纰漏。结果1954年年初的一天,一支未经通报的轰战机编队,竟突然闯入西湖驻地,而且是超低空飞行。毛主席的警卫员们,甚至已经可以清晰看到战机导弹的轮廓。
消息第一时间传到部队,空军司令刘亚楼惊得一身冷汗。哪里来的飞机?怎么敌情预警完全没有通报?让轰炸机挂着实弹飞过毛主席头顶,空军和防空军怕是从上到下都得做检讨了。
经过一番调查后,真相水落石出,绰号的“雷公爷”的刘亚楼更是克制不住自己的火爆脾气,把空军的一位副师长连着批评了四次。最后还是毛主席亲自出面讲情,这才把人给保了下来。
被刘亚楼痛批一顿的这位副师长,正是著名的战斗英雄张伟良。
在当时的空军,张伟良可称得上是一位话题人物。此人有两件令人啧啧称奇的经历:
一是战争年代曾三次重伤,但都大难不死。1943年的甘岱战斗中,被日军刺刀捅穿左胸;1947年莱芜战役,右腿重伤感染险遭截肢;1948年淮海战役,子弹击穿右下胸。
二是靠着“走后门”进入空军。新中国首批飞行员的选拔,最基本的要求是身体健康,且有初中以上文化。偏偏张伟良浑身老伤,体检不合格,还是小学毕业,连飞机仪表盘上的英文标识都认不全。可刘亚楼却特批他由陆军转调空军,之后又提拔为空20师副师长。
刘亚楼肯为张伟良破例,无非是因为他的脾气很对自己的胃口。第一代空军的战斗骨干都是临危受命,短暂培训后就得上战场,没有一股拼命三郎的狠劲,打不了狠仗。而张伟良也确实争气,靠着死记硬背,愣是能三个月就完成理论课程,并首飞成功。等到1952年国庆阅兵时,他率领的编队以“刀切般的整齐”飞过首都上空,更是直接荣获三等功。
刘亚楼爱惜人才,视张伟良为心腹爱将,有重要任务都是挑他打头阵。不过这位空军头牌飞行员,虽然能立功,但也会惹祸,而且是连着两次差点把天给捅漏了。
1954年,华东军区为收复金门、大陈等沿海岛屿,便征调空军协同陆军作战。张伟良终于等到实战机会,又是配合三野老部队,自然是立功心切。首次出战就搞了一个奇袭计划,亲率轰炸机编队直飞大陈湾,闪击停泊于此的蒋军军舰。
整个战斗过程非常顺利,轰战机投弹之后,军舰上立时升起浓烟,张伟良判断进攻得手,得意之下当即向指挥部汇报,说击伤敌人军舰一艘。
不过返航时,张伟良心里莫名的不踏实,总觉得哪里不对,便又往回转了一圈,结果靠近之后才发现,那艘军舰上的烟雾不是战机炸的,而是蒋军故意放出的迷惑烟幕。张伟良痛骂一声狡猾,首次出战就被敌人给耍了。但没办法,战机已失,必须回程。
那时候特别注重宣传工作,后方听说空军击中了敌人军舰,机场上挤满了自发前来庆贺的群众,手举鲜花,敲锣打鼓,准备迎接载誉归来的空中英雄。
张伟良在空中见到如此场面,脸涨得通红。一下飞机,就低着头赶紧从飞机后面溜掉了,坐上吉普车直奔指挥所,向华东空军司令聂凤智报告,说自己放了空炮,还报错了军情。
庆功宴都准备好了,结果闹了这样一个乌龙。好在当时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也在,他的意思是将错就错,必须把庆祝给办好,士气不能泄。张爱萍还鼓励张伟良说:
“应该奖赏你们,取得了胜利还作检讨,很可贵。”
平安回来也是胜利,张爱萍亲自给空军官兵佩戴大红花,张伟良等人是又激动也羞愧,眼睛里都滚动着泪水。此事过后,张伟良就憋了一股气。被敌人给耍了,这对于一个军人来说是奇耻大辱。但没办法,彼时空军初创仅5年,飞行员普遍缺乏实战经验,苏联造的轰炸机命中率又太低,总是被敌人用防空战术反制,吃了不少亏。
要迅速提高战绩,唯一的办法就是将飞行高度压至极限,在低空精准投弹。用飞行员的行话说,这叫超低空掠桅轰炸,也就是等到快要碰到船上的桅杆时,再发起进攻。但这样一来,战机必须巧妙躲避敌人的防空火力,紧贴海面飞行躲过雷达探索,或绕过岛礁,从岛屿山谷中穿进去,从背后攻击停泊在港湾中的军舰。
整个过程,不能出现任何失误。
为了钻研技术,张伟良带队玩命的训练,近海飞着没难度了,就跑到内陆的山谷中闪转腾挪,怎么危险怎么来。但也正因为没有把握好分寸,在一次训练后,张伟良竟心血来潮,返场时一个大转向,直冲杭州市区,并压着西湖湖面就飞了过去,大秀了一把飞行技巧。
没错,惊扰毛主席的那支轰战机编队,就是张伟良率领的。
杭州是大城市,西湖更是人流量最密集的区域,有着严格的防空管制,任何未经报备的飞行都是是不被允许的。更别提毛主席正在这里办公,天上掉个螺丝钉都是大事。张伟良自作主张闯入禁飞区,这可是闯了大祸。
最先知晓情况的是张爱萍。
说来也巧,张伟良飞进杭州的时候,张爱萍正好坐在山顶的指挥部外,看着战机从脚下的山谷中一架架掠过,掀起的风浪把他的帽子都吹跑了。
说实话,看到眼前这种情况,张爱萍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这批飞行员技术训练进展迅速,到时候要收复沿海岛屿,他这个前线总指挥也有了底气。忧的是空军要是老这么飞,肯定得扰民,杭州老百姓到时候来军区告状,他也不好交差。
所以对于张伟良,张爱萍也是提出了意见,让他不要把杭州当后花园,想怎么飞就怎么飞,多少得考虑影响。
比起张爱萍,刘亚楼就没这么好的脾气了。空军捅了娄子,他这个司令员可脱不了干系。刘亚楼一通电话直接打到空20师指挥部,叫来张伟良就是一顿训:
“你疯了!怎么搞到西湖上来了?知道吗?毛主席在杭州!”
放下电话,刘亚楼还觉得不解气,又连着打了两次。最后干脆把人叫到司令部,指着张伟良的鼻子责问:
“怎么说了就不听的!我空军司令怕你什么飞机,掉到我头顶上我也不怕。但毛主席在这里工作休息!知道吗?”
刘亚楼也犯难呀,想着怎么跟毛主席交差,张伟良犯了纪律,自己肯定不好护犊子,但这个时候把这么一员虎将拿下来,又实在舍不得。
好在毛主席得知详情后,倒是气定神闲,安慰刘亚楼说:
“训得好!但你们动静也实在搞得太大了嘛!”
是的,毛主席不仅没有追究,反而夸奖空军训得好。要说张伟良也确实是有贵人相助,第一次误判战情,结果张爱萍给他佩戴了大红花。第二次擅闯禁飞区,又是毛主席亲自出面表扬他。
当然,这里其实也有一个问题:毛主席向来重视军队纪律,此次为何要对张伟良如此包容,仅仅是因为惜才吗?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当时的紧张局势下,他需要空军搞出一番大动静。
1954年,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斯图普,带着6艘军舰强闯中国东南海域,并连续每日出动飞机160架次,在大陈岛上空进行示威行动。中美两国剑拔弩张,第一次台海危机爆发。
然值此危难之际,毛主席却接连下达了两项耐人寻味的命令:
6月1日,他在发给粟裕的文件上批示:
“不要先向美军开炮,只取守势,尽量避免冲突。”
8月21日,又告知防空军司令部:
“请注意,需确实查清没有美军美舰的时机,方可对上下大陈进行攻击,否则不要攻击。”
在军事上,毛主席向来是自信的,四渡赤水,抗美援朝,都是险中求胜,豁出全部底牌争来胜利。但是面对台海战场,毛主席却始终存有心结。海空两军组建不过数年,都是东拼西凑的家底,打海南都没舍得用,在朝鲜也是使在刀尖上。若真要在东南用兵,只能胜,不能败。
抗美援朝时,苏联顾问曾抱怨志愿军对空军的使用频率太低,说:
“你们太谨慎了,打仗哪能没有牺牲,大不了损失一些飞机和飞行员,就是天上飞的麻雀也有不慎掉下来的嘛!”
而当时周总理的回复是:
“不是我们不愿意做出更大的民族牺牲,如果是陆军牺牲50万,甚至100万,我们都可以承受,但是空军不行!空军是刚刚出土的嫩芽,把它掐掉了就没法成长了。”
毛主席不愿拔苗助长,他认为空军必须坚持自主发展,积蓄好力量,再一鸣惊人。所以当主席看到有张伟良这类善于钻研飞行技术,敢于创造一切条件以适应实战的战斗骨干,他倍感欣慰。
只要能打胜仗,轰炸机在西湖多飞几圈又何妨?毛主席给予了空军最大的理解,也正是这种胸怀,促成了空军在国内战场的第一次大胜。
从毛主席到刘亚楼、聂凤智,都把空军这批飞行员视为心头肉。不过张爱萍却恰恰相反,他对空军的使用很大胆,也敢铤而走险。没办法,收复东南岛屿,不只是单纯的空对空,而是海陆空三军协调作战,空军作为先锋,必须要打好开头炮。
为了研究登陆作战的最佳地点,张爱萍曾命令空军抵近侦察。但对传回来的航拍照片,他很不满意,说有一段狭长的海域被遗漏了。找来空军情报参谋询问,得到的答案是那一片区域是敌人的高炮阵地,飞行员为了规避防空火力,这才偏离了拍摄航路。
张爱萍让人把飞行员找来,并对着这名年轻的空军战士说:
“我知道战争是要死人的,我并不主张去白白送死。这个飞行高度和速度都是经过周密计算的,按守岛敌人现有的地面火器是难以击中的。我要求你再飞一次。”
作为司令员,张爱萍对战场的每一个细节都有过深入研究,包括敌人的防空火力,高炮射程,他甚至比飞行员都还要了解。也正是趋于极致的掌控力,最大程度发挥了空军的作战优势。
在整场战役的进行过程中,空军共派出飞机17批60架次照相侦察,17批34架次目视侦察,其准确率达80%左右,基本探明了敌人的工事、火力点和海域情况。
万事俱备,总攻也一触即发。
率先出手的,正是张伟良的轰炸机编队。
在歼击机的掩护下,张伟良带队从杭州笕桥机场出发,直飞大陈岛。这回是发现两艘敌舰,张伟良有了上次教训,在战术安排上特意留了心眼。机群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集中突击一艘敌舰,如果不能击沉,第二梯队继续突击,第三梯队则负责牵制攻击另一艘敌舰。
总而言之,各战机迅速拉开队形,鱼贯进入,前机拉起,后机俯冲,依次发起猛烈攻击,这回不管敌舰升不升烟雾,反正是必须保证击沉。
张伟良亲自指挥编队冲击,长机分队投下的炸弹,准确地击中敌坦克登陆舰“中权”号的舰艏和右舷。接着,后续编队也直中“中权”号的中部和左舷。中权”号当即起火,一直燃烧到完全沉没。第三梯队也冒着密集的高射炮火投弹,将敌人的“太和”号护卫驱逐舰炸伤。
至此,空军海军联手,完全控制了战区制海权,陆军登陆作战再无阻碍,就是最简单的瓮中捉鳖。
当陆军第一批部队攻上一江山岛的阵地后,登陆部队指挥员黄朝天就在电话中大喊到:
“感谢海军、空军的密切支持!”
攻占一江山岛后,空军又乘胜追击,冒着蒙蒙细雨对大陈岛发起攻击。摧毁岛上的敌指挥所、通信站、气象站、水库,使敌人驻军失去与外界一切联系,甚至连基本的喝水都无法保障。
无奈之下,大陈岛的2万守军,只能在美军的掩护下仓皇弃岛而逃。空军以零伤亡的代价,成功拿下收复东南岛屿的关键一战。
之后,美军还想搅局,多次派出战机闯入战区。张爱萍也毫不示弱,美军起飞多少架次,我们的空军也起飞多少架次。占不到任何便宜的美军,最终只能悻悻而归。
1955年3月21日,空军首届英雄模范功臣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也是空军成立后,第一次召开的规模空前的表彰会议。毛主席亲自题词:
“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保卫祖国,准备战胜侵略者。”
在这次空军英模大会上,在解放沿海岛屿中数建战功的张伟良,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提前晋升一级。在1956年的首届《春节大联欢》上,空军战斗英雄们也都受邀出席,接受全国人民的致敬。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