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唐泽文 文/图
9月25日,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举行年度演讲《改变》,并在演讲之后发布小米17系列手机。
从命名上看,这次“小米跳过16发布17”打破惯例,雷军直言“全面对标iPhone”。
发布会现场
从整个发布会看,小米确实是所有参数都在与苹果做对比。
硬件上,小米17系列很有诚意——全系首发的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芯片,Geekbench多核跑分突破12000+;7000mAh硅碳电池与100W快充的组合,解决安卓旗舰续航痛点;影像上延续与徕卡的深度合作,5000万像素三摄搭配5倍光学变焦,硬件规格直逼iPhone Pro Max;Pro系列独占的“妙享背屏”创造差异化交互体验。
价格上与小米上代产品持平,这种性能往上堆但兼顾“性价比”的策略,让小米全球市场表现亮眼——目前其欧洲市场份额已超越苹果,东南亚市场更是首次登顶,曼谷小米之家旗舰机占营业额比例达45%,为高端化积累了广泛用户基础。
另一个底气是生态建设。
小米已建成全球最大AloT生态,连接设备超6.5亿台。新的澎湃OS 3进一步打通人车家场景,与汽车的无缝互联、米家设备的快速协同,走出了差异化生态路线。这种“手机+汽车+智能设备”的全场景布局,相较苹果过度依赖iPhone驱动的生态,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也成为对标苹果的战略支点。
当然,雷军也在发布会上坦言,除了硬件,苹果还有许多其他强大的地方。
尽管澎湃OS在多设备联动上有所突破,但与iOS生态的深度协同仍有差距。
苹果的优势在于“体验级联动”——iPhone与Mac的剪贴板共享、Apple Watch的健康数据互通、AirDrop的无缝传输等功能,形成了难以复刻的用户黏性。而小米生态联动多停留在“功能级”控制,生态黏性还不及苹果。
此外,苹果的品牌溢价已形成“高端用户默认选项”的心智优势,二手市场保值率也是安卓阵营难以企及的护城河。小米虽在硬件上和生态上均已实现突破,但“性价比”标签仍未完全剥离,高端市场的品牌信任度建设尚需时间,多数用户选择苹果并非因其参数更强,而是源于对品牌价值的认同。
雷军的演讲中,重点提及了为什么要造芯片、要造车。某种角度看,就是希望通过更高端的协同化布局,提升用户对小米品牌价值的进一步认同,进一步缩小与国际大牌之间的品牌价值差距。
整体看,苹果A系列芯片与iOS的底层协同历经多年优化,在能效比、高负载场景稳定性上有很明显的优势。而安卓阵营普遍存在的芯片与系统协同不足所带来的体验短板尚未彻底解决。
从“学习”到“对标”,小米正在逐步翻过软硬件协同这座山。但对小米而言,真正的考验不只是单代产品的参数胜利,而在于能否将硬件优势转化为生态黏性,将价格信任升级为品牌认同。
要想从对标到超越,小米还需要打一场长期主义的硬仗。
不过,硬仗有时也并非完全是零和博弈。发布会上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小米发布了一款很纤薄的充电宝,苹果手机也可以用。“如果你是苹果用户,有啥想要但苹果自己没有的配件,也可以来我这里‘许愿’。”雷军打趣说。
发布会上,新的澎湃OS系统也支持与苹果电脑及iPhone的互联。不只小米,许多国产手机厂商也开放了和苹果生态的互通。
从大家一起做好生态实现共赢的这个角度看,或许苹果也该学学我们国产厂商,大度一点。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