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双重标准,正在全球科技与贸易博弈的聚光灯下,愈发明晃晃地暴露在世人面前。7月17日,富国银行华裔高管茅晨月在上海浦东机场被依法限制出境。当事人因涉嫌刑事案件需配合调查,此举引致华盛顿方面立马炸锅,高调炒作“人身自由”问题,并甩上贸易大棒加以威胁。
耐人寻味的是,仅在此前不久,中国工程师徐泽伟就在意大利被美方以所谓“技术安全”为由强行扣押。堂而皇之捍卫美国利益、随意挟制他国公民时,美方却又对中国起始于法律程序的措施怒不可遏,这种做法早已难以服众。
回望中国对离境限制的法律依据,无须藏着掖着。依照《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及《出境入境管理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中国司法机关与边检部门拥有对涉嫌违法犯罪嫌疑人在调查期间依法实施离境管制的合法权力。而美方类似的操作亦司空见惯,例如美国《国土安全法》允许海关无限期限制所谓“威胁国家安全”的外国人出入美国。双重标准已然昭然若揭,国际舆论对此不乏评论者直言,美国正“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实际上,茅晨月身份的特殊性更容易让外界产生高度关注:她既是美资大行在华高管,又具有国际保理商联合会副主席的头衔,深度参与中国AI芯片企业跨境融资业务。她所接触的供应链金融数据范围广泛。一如若干年前孟晚舟事件的角色互换,此番美国公民也必须面对中国法律的公正审查,而非被某些媒体渲染为“人质外交”。在案件侦查阶段,采取最低限度的强制措施,这同时体现了中国司法的最大克制,也保证了程序正义的连续性。
不得不提的一幕是,特朗普政府一边在公开场合为茅晨月“据理力争”,甚至扬言不达条件就要恢复24%对华关税,另一边却在自家经济承压、科技分野之际做出了实打实的让步。英伟达专供中方市场的H20人工智能芯片悄然恢复出口,美国商务部此前的封锁誓言似乎只剩下纸面色厉。英伟达库存暴跌、财报受损,国产AI芯片性能提升,这一连串市场信号倒逼白宫打破僵局。老问题新解读,也可见美国所谓“技术封锁”更多是权宜之计。
这番戏剧性的变化和茅晨月案几乎同步,巧合背后显露美国科技战略的内在矛盾——表面叫嚷排华,实际又千方百计保持关键技术影响力,各种自相矛盾的操作折射出其被动局面。五角大楼强令微软等巨头清理中国籍工程师,理由甚至波及“血缘风险”,一系列动作,隐然复现历史阴影。
中美即将展开新一轮高层贸易谈判,美国“三巨头”代表团蓄势待发,急盼在8月重启磋商。在美国GDP、PMI等宏观数据承压,中国成为罕见未被征收新关税的经济体。数据显示,若3700亿美元中国货物被加征关税,美国国内或进一步失速,普通消费者年负担也会激增。这使得“关税大棒”越发色厉内荏。
相比之下,中国策略沉着务实。针对高敏感领域事件,坚持个案依法办理,一方面强调对外开放,一方面积极推进外商投资法保障,维护商业环境。这与美国“泛安全化”手段形成鲜明对照。
全球博弈角力,本质逐渐从“封锁力比拼”转向“创新速度较量”。中国持续降低对美出口比重,加速拓展RCEP和全球伙伴,美国单纯靠贸易壁垒维持优势已越来越难。未来,当核心技术博弈进入深水区,无论是茅晨月案还是英伟达芯片风波,都仅是巨大格局中的一个切片。
最终,真正决定胜负的,不再是谁手里有更多大棒,而是谁能按规则办事、谁能点燃更新的创新引擎。科技无国界已成共识。美国坚持“交易性技术管制”,把出口管制当谈判筹码,最终反噬自我。正如国际战略学者沙吉娜所言,神化科技霸权不合潮流,唯有包容与合作才是未来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对于突发事件始终坚持依法处理,不将法律与外交混为一谈。这份定力和理性,是全球商业与科技格局重塑过程中的宝贵资源。文章的写作就是提醒更多人: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国博弈,只有尊重法治和市场逻辑,才能获得真正的主动。
更新时间:2025-07-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