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参议院正式提交法案,要制裁中国,其中两项恐比关税还要猛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8月,一场风波,又从华盛顿的会议桌上掀起。

美国参议院递交了一份新法案,剑指中国,借口是“援助俄罗斯”。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制裁,而是一场比关税更具杀伤力的金融战。

冻结资产、切断金融系统,这些招式背后,不仅暴露了美方的焦虑,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中美博弈究竟正在走向哪一步。

美国的新招,熟悉的味道

美国国会,尤其是参议院,一向是全球政治剧场里最热闹的舞台。

2025年8月6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披露:

这一次,他们再次举起了“国家安全”的大旗,提交了一项名为《阻止中俄法案》的新制裁提案(STOP China and Russia Act)。

将中国硬生生地拉进了俄乌战争的战车里,说我们帮着俄罗斯打乌克兰。

一旦这些莫须有的“罪名”被确认,美方就要祭出两张王牌。

一是要冻结我们的在美资产,另外还要切断我们部分金融机构与美金融系统的联系。

这可不是纸上谈兵。

冻结资产,意味着在美运营的中资企业、甚至一些金融机构将直接受到影响,项目停摆、资金受限,连正常的跨境支付都有可能变成问题。

而“踢出金融系统”这步棋,就像从一个人的身体里抽掉静脉血管。

美国想用金融规则把中国排挤出“美元俱乐部”,本质上是要伤中国元气。

这不是第一次。

从早年对伊朗和朝鲜的“极限施压”,到后来的对俄金融封锁,美国总在用同一套剧本逼别人就范。

只是这一次,他们把目标放在了中国,而且理由,站不住脚。

法案中援引的所谓“情报”,内容却荒谬得让人无语。

我们虽然和俄罗斯之间有着贸易沟通。

但它们也都是民用和军民两用产品,不涉及任何违禁品,和“参战”两字八竿子打不着。

我们早就回应得一清二楚:我们卖给俄罗斯的,是机床,不是大炮。

是柴油发动机,不是坦克履带,我们不是冲突的参与者,而是解决者。

结果美国听不进去,还是一意孤行要立法。

为什么?表面上是俄罗斯,实则还是那盘棋——遏制中国发展。

他们担心中国和俄罗斯合作后,欧美制裁“失灵”,担心中俄金融结算系统削弱美元地位。

更担心中国在危机中保持中立、还能做生意。

这对美国来说,是对霸权最“危险的挑战”。

扣帽子、甩锅、抹黑

美国人似乎特别喜欢用“帽子”说话。

什么“汇率操纵国”、“人权侵犯者”、“科技威胁”,每年都要给中国换几顶。

就拿近几天的事来说,2025年7月22日的联合国会上,它们一开口,就对南海问题狂轰滥炸。

什么“违反国际法”“不讲规矩”都往我们头上泼。

南海这场吵架还没结束,美国人又接连在联合国上演“全频道式抹黑秀”。

7月24日,突然跳出来抹黑新疆。

7月25日,又开始炒作俄乌冲突,说我们在帮俄罗斯,试图转移对北约援乌责任的质疑。

但真相呢?

布林肯、拜登2023年就已公开表态不认为我们在向俄提供致命的武器。

甚至乌克兰的情报负责人也表示不认同美国的判断。

既然没有证据,那这些指责为何仍然一轮又一轮地出炉?

答案很简单:美国需要一个“替罪羊”。

当俄乌战争拖入第三年,欧美援助资金不断消耗、国内反战情绪升温,必须找个理由解释——为何战争还没结束?

于是,美国政客便故技重施,把锅甩给了“中国帮了俄罗斯”。

外交部已经多次表态,我们始终坚持和平立场。

在俄乌议题上,我们早就提出了12点政治解决立场,特使到欧洲四处奔走穿梭,一心想促成停火。

反观美国,一边运武器、一边拉盟友,就是没一句话是为“和平”着想。

所以7月25那天,耿爽干脆在联合国上回怼: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始终秉持公正立场,坚持劝和促谈。美国应对自己的言行感到羞愧,耻辱。

特朗普不敢轻举妄动

讽刺的是,2025年8月,就在参议员们高调提交制裁法案的同时,白宫却并没有立刻响应。

特朗普虽然嘴上强硬,但在行动上却格外谨慎。

为什么?

第一,是现实利益。

特朗普政府现在最不想惹麻烦的,就是中美贸易关系。

根据今年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双方在90天内暂停部分关税。

这个“休战期”正好将于近日到期,而且眼下正是决定中美第三轮谈判刚结束的关键阶段。

此时若贸然对中国银行、企业实施新一轮“制裁风暴”,无异于自断活路。

特朗普不傻,他很清楚,一旦中方反制,那场2018年打到现在的贸易战将再次全面升级,而这一次,美国未必扛得住。

别忘了,中国是全球稀土供应链的主导者,在关键领域如新能源、半导体设备、通信技术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更现实的原因在于:美国的“招”快用完了。

美财长贝森特已经承认,美国在阻止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方面“可用手段不多”。

即使加税、即使“二级制裁”上线,影响也未必能形成合围,反而可能推高全球能源价格,引火烧身。

路透社就曾指出,美国若对中印等国动用次级制裁手段,不仅通胀将再度飙升,还会动摇印度等关键盟友的信任,搞不好连北约都会出现分裂。

所以说,特朗普嘴上喊得凶,其实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不是“对中国动手”的好时机。

他甚至有可能等法案通过之后故意“冷处理”,既安抚了国会里的强硬派,又给自己留了一手。

未来还会有更多类似的法案、更多莫须有的指责。

但只要我们稳住自己的节奏,不被外界干扰步伐,就能走得更远、更稳。

毕竟,风雨来临时,树根深的,才不容易被吹倒。


参考文献: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新华社,2025-05-12

中方代表:美国应感到羞愧、耻辱,观察者网,2025-07-26

美方对中国无端指责,傅聪要求第二轮发言,“中国新闻社”,2025-07-23

美国常驻北约代表污蔑:中国想用俄乌“拖住”美国,观察者网,2025-07-23

美方污蔑中国“帮助俄罗斯作战”,中方反驳,观察者网,2024-04-13

专家:美国拟对中国实施制裁的法案将进一步加剧中美贸易战,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5年8月6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1

标签:财经   参议院   法案   美国   关税   中国   正式   俄罗斯   中美   北约   美方   乌克兰   联合国   观察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