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碰到过那种情况,就是某一天应了一个久未谋面的朋友的约,回来后,却感觉哪哪儿都不对。
明明见面时候气氛还行,一切看起来也正常,尚算有说有笑,但回来后总感觉哪里不对,心里很不舒服,而且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会持续好几天,总在想:如果不出去就好了。
也许,不是谁对谁错,就是彼此不再同频了。

前几日见了一个朋友,刚工作那几年,相处得还比较熟,算是还不错的朋友。但我一直知道,我们在性格、理念等很多方面还是不一样。
之后随着工作地的变更,彼此不在同一个城市,见面的时候不太多。每次基本都是她约我,因为我其实有点想逃(总感觉有点像渣男)。
前几日,她又一次约我。我不好拒绝,硬着头皮前去。过程经历就不再细说了,感觉和她约我的行程有所偏差,更像上叫我陪着她去做她自己的事。罢了。
还有一个我非常讨厌的行为,就是我俩一起吃饭的时候,哪怕只是一人一碗面,她也给我碗里夹个小凉菜。我个人是非常反感这种行为的,每次明确表示自己吃自己的,但她总是一次又一次……我总感觉实在是没必要,而且也不卫生。唉。
我们聊起彼此的近况,她近期的一些经历。也许是因为这些年彼此各自辗转,早已没法共频,就感觉一切正常,但也许早已是熟悉的陌生人,我心里确更希望我们是陌生人,又感觉自己有些薄情。

我们的频率是什么时候开始错位的?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转向自己内心的小世界,偏安一隅。而她仍然在追逐外在的浮华和虚荣吧。我也知道:没有对错,只是我们走在了不同的经纬线上。像两棵曾经并肩的树,在泥土深处伸向了不同的方向。
《易经》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频率相似的人自然相吸。而当时移世易,频率改变,分离就成了最自然的结局。
这让我想起故乡的河流——童年的玩伴们在同一条河里嬉戏,后来各自汇入不同的支流,有的成了山涧清泉,有的成了大江浩荡,再也没有交汇。
学会尊重每一次散场,就像尊重每一场相遇。频率不合不是任何人的失败,只是生命成长的必然。我们在不同的路上成为自己,这本身就很美好。
告别时,她还说抱一下。我僵硬的应了一下。她还说:我们好久没有一起旅行。但我知道:我应该不会再和她一起旅行了,因为见面其实都不那么舒服了。

有些人注定只能陪我们走一段路。他们的到来,让孤独的旅程有了温暖的陪伴;他们的离开,则让我们学会在孤独中继续前行。频率的变化不是关系的失败,而是生命展开其丰富性的必然过程。
前路还长,我们都会遇见新的同频者,也会在不断的离散与重逢中,更深刻地理解自己,更宽容地拥抱变化。
这或许就是成长最珍贵的赠礼——在所有的“走着走着就散了”之后,我们学会了如何与自己,也与这个变动不居的世界,温柔相处。
更新时间:2025-11-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