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县磁窑东太平邹氏族谱碑出土:沉埋地下六十载 一朝出土见天光

整合历史文化资源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可读性

“家之有谱,所以上承鼻祖下示耳孙,开来继往,裕后光前,奕世绵延于勿替也。”这段话出自宁阳县磁窑镇东太平邹氏族谱碑。用现代话说,意思就是:一个家族有了家谱,借此上可以承继先祖下可以昭示子孙,继往开来,光耀祖先,造福后代,一代接一代,后继有人,绵延不绝,基业长青。

邹氏家族谱碑

十一月八日,宁阳县磁窑镇驻地原东方红小学院内(邹氏家族祠堂旧址)出土一块石碑。该碑为邹氏家族谱碑,青石质,宽70厘米,高160厘米,厚25厘米。碑文阴刻楷书,字迹清楚,记述了邹氏家族创建邹氏祠堂的经历与立碑缘由及经过。由邹氏家族九代孙邹锡恩撰文,同村(原东太平)人孔昭烈题写,汶阳人解光兴书写。立碑时间为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二月下旬。据邹氏家族老人回忆,这块谱碑在20世纪60年代被埋于地下,距今已有六十余年,恰逢一个偶然的机会,得以出土。

|碑面原文样式:

|碑文原文(标点断句)

窃維家之有譜,所以上承鼻祖下示耳孫,開來繼往,裕後光前,奕世綿延扵勿替也。然則家譜之序,誠人生之急務矣。第家譜既序而無祠堂以妥先灵,亦非尊祖敬宗也。是則家譜之序固爲人生之急務,而祠堂之建尤非人生之緩事也。追維前清同治年間,先君曾會聚同宗,磋商序譜,閤族無不赞成,扵是将房分之孰近孰遠、支派之誰親誰疏,明辨以晰,載之扵譜,而又泐諸貞珉以垂永久。但困扵財政支絀,祠堂雖有地址而未能追踪矣。斯先君每以爲憾,嘗屢屢嘱㤙而言曰:“我族祠堂之建,有志未逮,爾其勿忘乃父之志!”㤙銘刻五内,永矢弗諼,迄今已六十餘年矣,雖屢經會議建立,亦以族赤貧半均,家不中貲,因而事寝。

民國庚辰嵗仲春,有族姪兆進、兆泰,姪孫楽府暨同宗炳(火旵)、炳亮等計議,簽謂建立祠堂工程浩大,我族財政素乏,若按支籌欵,恐難濟事,現有老林柏樹二百餘株,變價可充此需,閤族翕然。扵是將樹售出,得洋叁千八百餘元,因而大興土木,扵是嵗中秋日經始,廰房三間,山門一間,院牆不止百堵,葭月下浣工乃粗成蔵事,後扵除夕前敬迎始祖,以迄暦代列祖之神供奉庙内,稍申孝思扵萬一。既而伏思,書之扵木不若泐之扵石能克萬古常昭。兹扵乙酉嵗仲春改建祖碑一座,並將各分支祖附泐於右,獨是祖宗有所位置。而家譜之修,雖扵光緖己亥継序一次,倏尔又四十餘年矣,不可不踵修之,乃分門别户,使各序各支清清楚楚,亦載扵譜,并泐諸碑。

然則是役也,非兆進、兆泰煩慮親劳無以開創扵始,非楽府縂裁庶務不能告厥成功。至若炳(火旵)、炳亮等協助之力,亦非淺鮮也。㤙何力之有焉?然㤙之継志述事,聊藉以慰,雖他年物故,可見先人於地下矣。时民國三十四年二月下浣,九代孫錫㤙百拜敬誌。

同里後學孔昭烈頓首拜題

汶陽後學解廣興沐手拜書

淄川風水莊四代分支祖諱昇侯

泰安鄒家莊一代分支祖諱 考

泰安佛寶莊四代分支祖諱孟玉

泰安東梁父七代分支祖諱継思

寕陽东莊六代分支祖諱連儒

寕陽東太平一代分支祖諱奉田、道明

寕陽東太平二代分支祖諱希孔 子懐寅

寕陽東太平三代分支祖諱國松、廷㻇

寕陽東太平四代分支祖諱光引、光耀、光富

寕陽西太平四代分支祖諱光後

寕陽樸家宅六代分支祖諱衍平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嵗次乙酉如月下浣 敬立

|碑文大意

家有谱,可以上承鼻祖下示子孙,继往开来,裕后光前,世世代代绵延不绝。然而序修家谱,确是人生要紧之事。但即使序修了家谱,却没有祠堂来安放先祖灵位,也不是真正的尊祖敬宗。因此序修家谱固然是人生要紧事,而建祠堂尤其不是人生可以缓办之事。

清同治年间(1862年至1874年),邹氏九代族人邹锡恩之父曾会同族人商议编修族谱并创建祠堂,但因当时财力不足而未遂愿,成为其终生遗憾,屡屡叮嘱邹锡恩勿忘“乃父之志”,邹锡恩铭记于心,永不敢忘。转眼六十年过去,虽然屡次商议修建祠堂,但仍因财力不足没有建成。

民国庚辰年(1940年)仲春,族姪邹兆进、邹兆泰,姪孙邹乐府,及同宗人邹玉江和邹乐安、邹炳(火旵)和邹炳亮等计议,都说建立祠堂工程浩大,本家族财力历来不足,若按支筹款恐怕无济于事,现有老林柏树二百余株,可变卖得钱用来修建祠堂,全族人都同意。于是将柏树卖掉,换得三千八百余块银元,从这年中秋日开始动工,修建厅房三间,山门一间,院墙不下百堵,九月下旬完工。除夕之前,迎接始祖及历代列祖之神(牌位)供奉于祠堂(家庙)内,以表达族人思孝之心。

后来族人又想,写在木头上不如刻在石头上能垂示永久,便于1945年仲春改建石碑一座,并将各分支祖附刻在上面,注明各分支祖代数及迁居地址。邹氏家谱,光绪己亥(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编修过一次,转眼又过去了四十多年,不能不接续族谱,于是分门别户,使各序各支清清楚楚,载入族谱,并刻于石碑。

然而这项工程,如果不是邹兆进、邹兆泰两位操劳,也就没有开创之始,如果不是邹乐府总理负责,各项事务也难成功。邹炳(火旵)、邹炳亮等协助之力也不简单。锡恩我没做多大贡献,然而我(锡恩)继承先父遗志,记述其事,聊以自慰,即使(这碑)将来成为旧物,我也能有脸面去地下面对先人了。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二月下下旬,九代孙锡恩百拜敬记

碑文中附录了邹氏家族分迁至淄川风水庄、泰安邹家庄、泰安佛宝庄、泰安东梁父、宁阳东庄、宁阳东太平、宁阳西太平、宁阳朴家宅等村庄的世代分支祖名讳。

邹氏族谱碑(部分碑文)

磁窑镇东太平村原为一个大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划分为北村、东村、南村、西村四个生产大队,后为四个行政村。原东方红小学校园原为东太平村邹氏家族祠堂旧址,邹氏家族谱碑埋于地下六十余年,偶然的机缘,也得力于邹氏几位族人的热心关注而得以出土,有了石碑物证,从碑文中可以看到邹氏家族历史上的一段往事,也让族人代代口传的事件有了确切的记载。

邹氏家族序修家谱、创建家族祠堂、刻立谱碑,从清同治年间到光绪年间,再到民国年间,前后经历了百余年,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也正体现了族人精诚团结、群策群力、共谋大业、永不言弃的家族精神。

家谱及祠堂的社会文化意义

中国是个家国天下的国度,家有谱,国有史。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历史记载,包含了深厚的家族文化传承。“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是中国人从千百年历史中总结出的古训。

谱碑载有族人世系谱图,是族人的情感纽带。磁窑镇东太平邹氏家族谱碑的出土,对于增强家族凝聚力、向心力,获得家族归属感,培养族人家国情怀,尊祖敬宗睦邻友好,传承家族优秀历史文化,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社会文化意义。

目前,邹氏家族谱碑已在几位族人的共同助力下,得到了妥善保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历史   宁阳县   太平   一朝   地下   祠堂   家族   族人   分支   泰安   宁阳   家谱   碑文   光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