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元面包成了垃圾,上海网红店直接销毁,店员称是公司规定不敢送

9月13日晚上,在上海万象城和静安大悦城,某网红面包店几筐尚未售出的面包被店员装进黑色垃圾袋,直接送往了垃圾桶。

这些面包的售价不菲,一块奶酥面包要价20元,树莓奶酥叶司的售价更是高达40元。但在闭店后,它们没有折扣销售,也没有被赠送,而是被统一销毁。

面对质疑,店员回应称:“公司有规定,不能打折,也不能送人”。他们也坦言,确实觉得这种做法浪费,但必须要执行公司的制度。

乍一看,这些面包还在保质期内,为何不直接打折卖掉,或者分给街头的流浪者、环卫工人?看似合理的建议,却难以在现实中落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经营者不得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也需对其销售的食品质量承担全部责任。

面包属于易腐食品,常温下保质期通常只有1到2天。一旦超过最佳食用时间,哪怕只是几个小时,食用后都可能引发肠胃不适甚至更严重的问题。

假如企业将这些面包低价或无偿赠送,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即便企业出于善意,也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行政处罚。

这种不确定性,让企业在执行层面更加谨慎。

既然不愿意对外处理,那是否可以让员工带回去吃?听上去很人性化,但这同样面临不少问题。

一旦企业允许员工免费带走未售食品,可能会演变成“故意多做、留货”的行为。员工可能为了获取免费食物,有意不售完库存,甚至出现偷拿、隐瞒库存等现象。

对于连锁品牌来说,放开员工处理权,还需要制定统一制度、责任划分等一整套操作规则,否则容易在执行中混乱,甚至引发内部矛盾。

至于打折问题,商家也有着自己的顾虑。

如果打折成为常态,部分消费者可能会专门等到打折时段再购买,导致原价销售额下降。再加上打折产品可能被转卖或囤积,也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尽管处处受限,但并非所有企业都选择简单粗暴地销毁,以盒马为代表的一些大型零售商,正在尝试通过数据算法优化库存管理,从源头上减少临期商品的出现。

此外,部分国家和地区已设立了专门的“临期食品超市”,以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流程管理,将即将临期但仍在安全期内的商品低价销售给有需要的人群。

20元的面包进了垃圾桶,表面看是一种浪费,背后的企业却在面临着“能不能做”和“怎么做”的问题。

我们当然希望每一份食物都能被合理利用,每一块面包都不被轻易丢弃。但现实中,食品安全责任的不明确、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很多企业只能选择“宁可被骂浪费,也不冒险承担责任”。

与其一味谴责商家“没人情味”,不如思考如何为这些临期食品找到更合理的去处。

节约不只是一句口号,在今天这个资源丰富但分配不均的社会,如何让本该被使用的资源发挥最大价值,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该思考的问题。

节约不是存起来,是要用在对的时间、对的人身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美食   店员   面包   垃圾   公司   食品   企业   员工   责任   保质期   垃圾桶   装进   静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