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八九月份,原本是美国中西部农场最忙碌的季节,一辆辆卡车满载着金黄的大豆,驶向港口,再跨越大洋抵达中国。如今,这片广袤的农田却异常寂静,只剩下堆积如山的豆粒和美国农民们发出的叹息声。
令美国种植大豆的这些农场主雪上加霜的是,由于近期持续降雨,田里病虫害泛滥,他们不得不额外花费3万美元购买丙烷来烘干受潮的玉米,这相当于他全家半年的生活费。
8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真实社交”平台上发出了一条不寻常的消息,他公开呼吁中国“迅速将美国大豆订单增加三倍”,并称这将有助于“大幅减少”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逆差。
开始坐不住的特朗普,甚至直言不讳的表示:“中国正担心短缺国内的大豆,美国农场主生产出最优质的大豆,我希望中国能迅速将大豆订单增加三倍。这也是大幅减少中国对美国贸易逆差的一种方式。”
实际上,特朗普很清楚农业州是共和党的传统票仓,这些地区的中西部农民曾经是“MAGA”运动的铁杆支持者。
如今面对大豆滞销和价格暴跌,他们的不满情绪正在蔓延,2018年特朗普发动贸易战,曾导致美国大豆出口暴跌70%,当时中西部农场破产率飙升30%,直接拖累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丢掉众议院,很显然特朗普现在是吸取了几年前的教训。
我国外交部对此回应称立场明确,暗示不会妥协,中国市场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在特朗普发帖后不久,中国进口商已经提前锁定了9月800万吨、10月400万吨的南美大豆订单,这些订单全部来自巴西,美国大豆连一粒都没捞着。
当美国农民为滞销大豆发愁时,巴西马托格罗索州的农场主吉赛尔却欣喜地看着满载大豆的卡车驶向港口,她与中粮集团合作近十年,1000公顷大豆地完全按照中国的“负责任农业标准”种植。
“这些豆子不仅能进中国市场,还能凭着认证卖到欧洲去,”她表示。
巴西大豆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预计到2025年,巴西的大豆产量将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663亿吨,比上一年增长15.4%,巴西大豆不仅在产量上占据优势,在价格上也更具竞争力。
2025年2月,巴西大豆的价格约为每吨420美元,而美国大豆则为每吨451美元。
中美之间的贸易紧张关系,给了巴西机会,为巴西提供了巩固其作为中国主要供应商地位的机会,中国与巴西的合作,应该说发展的势头是很足的。中粮集团与巴西签署的“零毁林”大豆协议,不仅提升了巴西大豆的环保附加值,更是稳定了双方的供需关系。
根据不久前中国商务部消息,中方技术代表团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赴巴西考察,推动签署一项互认农产品环境认证的协议,这意味着未来巴西大豆只要贴上“零毁林”标签,就能直接进入中国高端市场,价格甚至还比普通大豆高出20%,这样的价格和购买体量,让巴西十分的感兴趣。
放眼今天的世界,我们中国在全球大豆贸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约60% 的全球大豆进口量来自中国,2024年,中国的大豆进口总量创下新高,达到1.05亿吨,其中2200万吨来自美国。
但现在,这个格局正在逐渐的被打破,中国实施了精准的“三板斧”战略。一是供应源的“多元化”,大力开拓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非美供应渠道,彻底甩掉对单一国家的依赖。二是品类的“灵活化”,首次放开阿根廷豆粕进口,这意味着南美不仅能卖原材料,还能卖加工好的成品。
三是采购节奏的“前置化”,利用上半年巴西豆价低、产量好的时间窗口,超量进口囤积库存,提前备足应对第四季度不确定性的“弹药”。
中国的战略调整,使中国从一个被动的市场买家,彻底转变为一个能够主动塑造全球市场格局的战略采购者,面对特朗普的请求,中国有了充足的底气,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和饲料,扩大或减少从某个国家的进口,并不会动摇中国的粮食安全根基。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达到7465万吨,占其总进口量的71%,而美国的份额已降至21%,在新的贸易战局势下,这一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
2025年7月,美国大豆出口量跌至近20年最低,仅售出300万吨,同比暴跌88%。这与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2200万吨大豆形成鲜明对比,也就是说从2025年这一数字或将直接清零。
至于价格自然也是一路跳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价从年初的12美元/蒲式耳跌至9美元以下,跌破种植成本线,威斯康星州的豆农道格·雷伯特算了笔账:每英亩大豆亏损超过200美元,全年收入损失高达40万美元。
离开了中国,就等于是美国大豆突然失去了最大买家,中国市场的缺位让美国豆农陷入“捧着金饭碗要饭”的尴尬境地,墨西哥作为美国大豆的第二大进口国,年采购量还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
其他市场如欧盟、东南亚要么需求有限,要么更青睐价格更低的南美大豆,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德无奈地承认:“没有一个市场能与中国的需求相提并论。”
除此之外,这种市场流失可能成为“不归路”,中国与巴西正在起草的农产品环境认证互认协议,将进一步巩固巴西的供应地位,当巴西大豆通过二维码就能追溯到具体种植农场时,美国大豆在品质信任度上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换言之,大豆贸易战只是中美经贸关系的一个缩影,特朗普政府曾计划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60% 关税,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更加坚定了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力图通过多元化采购来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
中国不仅在大豆领域减少对美依赖,还取消了1.2万吨猪肉订单,木材、棉花等商品的出口也大幅萎缩,从密西西比河的码头工人到中西部的卡车司机,超过50万人面临失业风险。
至于特朗普,他本人面临的境况,同样不好过,如果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20%的报复性关税,北达科他州的大豆出口预计将下降近60%,给当地农民带来约6.4亿美元的损失。
而农村地区是特朗普和共和党的重要选民基础。
美国大豆协会在最新报告中不得不承认:“中国市场的规模和需求多样性是独一无二的,任何国家都无法复制。”
这场大豆僵局,让全世界都清楚地看到了,当买方市场拥有了多元化的选择和充足的战略储备时,卖方的“优质产品”和“快速服务”承诺,都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全球大豆贸易的权力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巴西作为最大赢家,2025年大豆产量预计达1.695亿吨,出口量将突破1亿吨,其中74.6% 流向中国。
这种紧密的供需关系让巴西港口到中国的海运成本比美国低12%,运输时间缩短12天,更重要的是,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向巴西投资120亿美元建设物流设施,让南美大豆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更加畅通无阻。
相比之下,美国大豆产业正在陷入“价格劣势-市场流失-产能过剩”的恶性循环。特朗普政府虽推出600亿美元农业补贴,但这无异于杯水车薪,补贴资金更多流向大型农业企业,中小农场依然在破产边缘挣扎。
更新时间:2025-08-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