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用多久的手机壳为什么就发黄了?

透明手机壳曾一度成为“裸机党”的最爱——既能展示手机的原本颜值,又能起到防摔保护的作用。然而,用不了几个月,原本晶莹剔透的手机壳却悄悄泛起一层淡黄。你也许和小编一样疑惑过:明明没怎么用,手机壳怎么就发黄了?这到底是使用方式的问题,还是材料本身的缺陷?要解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手机壳的材质说起。


发黄的手机壳(图片来源:网络)


手机壳是什么材质?


市面上大多数透明手机壳使用的是一种叫做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简称TPU)的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介于塑料与橡胶之间,既有一定的弹性,又具备良好的韧性和加工性,非常适合用来制作手机壳。刚买来的TPU手机壳常常透明柔软,贴合性好,不易滑落,看上去非常干净清爽。


常见TPU结构(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TPU材料的化学结构中存在一些比较“脆弱”的基团,比如酯基、氨基等。这些基团虽然赋予了材料良好的弹性与性能,却也让它变得不够“稳定”,特别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容易发生降解反应。这也为后来的发黄现象埋下了伏笔。



紫外线是手机壳变黄的幕后“黑手”


手机壳之所以会从无色透明逐渐转变为淡黄色乃至深黄,很大程度上与紫外线脱不了干系。阳光中的紫外线是一种能量很高的电磁波,容易破坏高分子材料中的化学键。对于TPU来说,紫外线会破坏其内部分子结构中的弱键,从而生成高活性的自由基。


紫外光老化过程中TPU的反应历程


而自由基的存在,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连锁反应,最终形成一些带颜色的副产物,比如醌类物质,这些物质通常具有黄色甚至褐色外观,于是透明的手机壳就逐渐开始变色了。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在室内使用,紫外线也可能通过窗户玻璃照射到手机壳上,所以这并不是只有晒太阳才会出现的问题。


温度是手机壳变黄的“帮凶”


除了紫外线之外,温度也是影响手机壳发黄的重要因素。在高温环境下,分子运动加剧,材料的老化反应会加快。比如手机本身运行时产生的热量、炎热夏天的环境温度,或者将手机放在汽车内这种高温密闭空间,都会加速TPU材料中自由基的生成与扩散,使得黄变现象更早到来。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热氧老化与紫外线作用非常类似,虽然表现不同,但在化学本质上同样是高分子链的断裂和氧化降解。



材料中的“添加剂”也会变色


为了让TPU更柔软、延长使用寿命,制造过程中通常会加入一些塑化剂、抗氧剂和光稳定剂等助剂。这些化学添加剂初期确实能改善材料性能,但随着时间推移,它们本身也可能发生降解反应。例如,部分抗氧剂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变色,甚至与材料分解产物发生反应,进一步生成带色的化合物。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没有太多外部污染,有些手机壳依然会慢慢发黄的原因之一。


发黄的手机壳还能变回透明吗?


令人遗憾的是,一旦TPU材料发生黄变,几乎是不可逆的。这种发黄并不是表面粘了点脏东西,用清洁剂一擦就能去掉,而是材料分子结构已经发生化学变化。虽然市面上有一些所谓的“手机壳去黄剂”,号称能让手机壳恢复原状,但这些清洁液通常依靠强氧化剂如双氧水、漂白剂来“漂白”表面,虽然短期内视觉上看起来更清爽,但本质上是进一步破坏了材料分子,使其更容易变脆、发粘,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某品牌清洁液号称“三秒除氧化”(图片来源:网络)


有些手机壳为什么就不发黄?


并不是所有的手机壳都会发黄那么严重,这与所使用的材料种类密切相关。除了TPU,有些手机壳还采用聚碳酸酯(PC)、硅胶、亚克力等材料。这些材料的分子结构更加稳定,不容易被紫外线或氧化降解。其中PC材料拥有较好的抗紫外线性能,而硅胶的结构更致密,不易吸附污染物。这些材料本身虽然价格略高,但在耐用性和抗黄化方面表现更好。


琳琅满目的手机壳(图片来源:网络)


另外,有些高端品牌在生产手机壳时会额外添加抗黄化助剂,比如紫外线吸收剂、自由基清除剂等,这些添加剂可以延缓高分子材料的老化过程,使得手机壳更长时间保持透明。当然,这也意味着成本更高,售价也更贵。

(来源:力学科普)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科技   机壳   没用   多久   材料   紫外线   透明   抗氧剂   分子结构   来源   基团   发生   添加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