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们的股市连续重挫,很多人都担忧了。这轮下跌,主要有四个原因。
首先,就是流动性拐点出现了,全球市场都在跌。美股结束了连续数月的狂欢,开启连续重挫模式,其背后的核心驱动力是 “全球央行之锚”美联储 的货币政策转向。市场此前计入了过多的降息预期。
我此前曾多次预警,比特币作为全球流动性的风向标,其走势具有强烈的信号意义。 它跌破10万美元关键心理关口,绝非单一资产的回调,而是一个标志性的信号。
果不其然,在跌破10万美元后,比特币跌势加剧,上周五一度下探至8.1万美元,很可能创下历史性的最大单月跌幅。回顾整个过程,早在10月13日比特币首次出现异动暴跌时,我就首次发出了流动性警报。而一个更具说服力的现象是:自此之后,整个加密货币市场与美股科技股,特别是纳指,出现了明显的走势脱钩。
全球市场的总流动性,已经无法同时支撑美股、币圈和黄金三大市场集体狂欢,三者至少一个见顶,也有可能三个都见顶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降息落空了。这点,我之前的文章已经专门分析过了。
第三个原因,就是国内以半导体为核心的科技股泡沫,已经正式破灭了,这轮人工智能炒作的核心,就是半导体。我们国内也是跟着国外市场一起炒,而且我们叠加了国产自主可控这概念,因此炒作更为疯狂。
当然,即便是炒作,我并不否认国产芯片们的努力,也敬佩那些能够打破国外垄断的公司,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们的营业收入和利润的确是大幅增长的,只是业绩被透支了。
临近年末,市场的第四个主导逻辑来自于机构投资者的季节性行为模式。在经历了大半年的颠簸行情后,无论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机构,都面临着巨大的业绩考核与排名压力。此时,他们的首要目标从“追求收益”转向 “锁定收益、控制回撤”。
因此,我们看到大量机构开始“落袋为安”,对年内涨幅可观的板块进行获利了结。这种行为本身就会给市场带来持续的卖压。更值得警惕的是另一种策略性行为:为明年业绩“砸坑”做低基数。 一些机构,特别是那些业绩表现平平或略亏的产品,可能会有意在年末维持甚至扩大仓位损失,人为地将今年的业绩基数做低,以便为明年实现“高增长”的漂亮数据打下基础。这种看似扭曲的激励机制,却是当前市场环境下真实存在的博弈行为。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