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语|天价采购的“防火墙”,为何溃于一台299元的路由器?

当299元的家用路由器以85万元“天价”中标高校采购,这场闹剧撕开了招投标领域的“皇帝新衣”。重庆三峡学院“以85万元招标229元路由器”事件看似荒诞,却折射出一个沉重话题:在“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的当下,为何一些领域的制度“防火墙”仍形同虚设?这既是对公共资金安全使用的拷问,更是对招投标领域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的检验。

细究这起事件,“三关”尽失,让人触目惊心:

资质审查“失明”——承诺制本为优化营商环境,却被“皮包公司”钻了空子。洪正公司无纳税记录、无社保缴纳,却能通过“承诺函”轻松过关,暴露出“以诺代管”的监管盲区。

专业评审“失聪”——专家对路由器冒充防火墙视而不见,采购方对异常情况置若罔闻,“最低价中标”异化为“最劣质采购”,暴露个别地方的评审机制被“木偶化”的事实。

问责惩戒“失能”——9000元罚款对比85万元预算,三年禁入对比企业零成本造假,可谓处罚的实在太轻,如此“罚酒三杯”如何震慑后来者?若不能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推动系统性改革,类似的“天价路由器”闹剧肯定会换个马甲重演。

深层次看,这类事件在多地也曾敲响警钟。从“天价路灯”、“天价U盘”到“奢侈课桌椅”,暴露出共性问题:

“三关口”失效——采购人、代理机构、评审专家本应构筑“三关防线”,却因责任虚化形成“路路畅通”。

“数据孤岛”作祟——工商、税务、政府采购系统的数据系统未打通,让失信企业得以“钻空子”。

“阳光照射”不足——招标过程透明化不够,社会监督难以发力。

这些乱象警示,根治乱象需打好组合拳:

构建“智慧监管”体系——打通税务、社保等大数据,对供应商实施“信用画像”,实现“承诺即核查”。

推行“穿透式”评审——建立专家履职档案,对重大失误实行一票否决,打破“只评不担责”困局。

打造“全景式”监督——推动招标文件、评审过程、履约验收全流程上网,让阳光成为最好的防腐剂。

公共资金是人民的“钱袋子”,每分钱都该用在刀刃上。重庆这面“照妖镜”照出的不仅是个案漏洞,更是制度建设中的“木桶短板”。各地应以此为警钟,把整治招投标乱象作为标靶,用制度创新堵住灰色地带,用数字赋能筑牢“防火墙”。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政府采购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而是承载着公共利益的政治责任。唯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改革机制,以吹毛求疵的标准强化监督,才能让每一分财政资金都流淌出公平与效率的活水。这既是对纳税人负责,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

大皖新闻记者 张洪金

编辑 崔恒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0

标签:数码   路由器   防火墙   采购   事件   刀刃   重庆   领域   警钟   专家   闹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