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普法栏目《今日说法》主持人李晓东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一次被骗经历——他不慎花费1000元购买了添加香精的劣质铁观音。

这位天天向观众普及法律知识、宣传反诈骗的知名主持人,竟然也成了茶叶骗局的受害者!引得网友精辟评论:“没被骗过只因为没遇见适合自己的剧本。”
这句调侃的背后,折射出当下茶圈乃至各行各业造假手段的精准化和套路化——不是我们警惕性不够,而是骗子的“剧本”太过量身定制!

在造假频出的茶圈,香精茶其实只是冰山一角。今天,小懂就化身茶圈“打假人”,揭秘那些层出不穷的“造假茶”!快来详细了解下避坑吧~
造假一:香精茶
易中招人群:高香茶爱好者
茶界有不少以“香”立足的茶——乌龙茶中“七泡有余香”的铁观音、“茶中香水”凤凰单丛,再加工花茶中“列作人间第一香”的茉莉花茶等饱受追捧。

▲正宗安溪铁观音干茶
可恰恰是这份对“高香”的偏爱,让不良商家有了可乘之机——专为高香茶爱好者量身定制的“香精茶”,正悄悄混在真茶里让人一不小心就踩坑。
更让人防不胜防的是那些本身品质不佳的茶,比如工艺不到位的次品茶,或是长期贮存而香气大量散失的陈茶,黑心茶商也会直接添加香精来提香。

▲正宗安溪铁观音茶汤
而这些香精茶里藏着不少化学溶剂和人工化合物,一旦用热水冲泡,茶汤就成了有害物质的“释放场”,若是长期饮用身体可就遭罪了!
除了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更关键的是肝脏作为代谢“主力军”,超负荷分解香精茶释放的化学物质会加重代谢负担,甚至可能增加患癌的风险。
辨别技巧:
香精茶的显著特点是浓烈刺鼻的香气带有闷浊感,久闻易犯恶心、引发头晕;即便低温(80℃左右)冲泡也会瞬间爆发香气,但不够持久,易快速散失。
但纯天然无添加的高香茶,通常用沸水冲泡方能快速激发茶香,且不浮于表面、汤中含香,香气循序渐进、经久不散,每一泡的香都有不同的层次。

此外,脂溶性的香精易附着在纸上,若用吸水性好的软纸包裹住少量干茶,轻轻揉搓、按压几下,打开后纸上若留下斑驳的油渍,大概率也是加了香精。
造假二:做旧茶
易中招人群:老茶爱好者
在茶圈,“陈”几乎是品质与价值的代名词——除了耐于久藏、越陈越佳的白茶、普洱茶、黑茶,就连武夷岩茶,也有不少茶客其追求陈饮后的独特风味。
正是茶客的“陈茶情结”让它们成了做旧造假的重灾区!对于新年份白茶而言,反复暴晒或高温烘烤强行让茶叶红变、色泽变暗沉,是最常见的做旧手法。

▲正宗老白茶干茶
而直接照搬黑茶的“冷水渥堆”工艺,通过洒水加速新白茶发酵、促进内含物质转化的做旧方式,对想伪装成“陈年岩茶”的低年份岩茶同样适用。
此外,还有一招“通用作弊术”从仓储下手——人为打造高温、高湿的存储环境,让白茶、普洱茶、黑茶、武夷岩茶的内含物质被快速“催熟”。

原本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完成的自然转化,被压缩到短短几个月!茶叶表面看似有了“老态”,实则只是虚假的年份感,且湿仓茶容易发霉变质。
辨别技巧:
做旧茶再逼真也藏不住“破绽”,比如人为做旧的老白茶,干茶色泽往往是清一色的乌黑或深褐,没有自然陈化那种深浅交错的层次感。

茶汤也浑浊发暗、滋味寡淡,还可能带有渥堆味、湿仓味、霉味等刺鼻异味,叶底硬挺无光泽,自然陈老白茶可能转化出枣香、药香,汤感醇厚。
而渥堆做旧岩茶易产生堆味,湿仓催熟易有霉味(包括湿仓普洱茶、黑茶),但真正陈化4年及以上的陈年岩茶,无霉变、无劣变、无异味,彰显“陈醇润活”的品质。
造假三:翻新茶
易中招人群:新茶爱好者
翻新茶多出现于陈年绿茶之中,每年春茶黑心商家瞄准“明前茶”的高溢价,添加工业颜料铅铬绿或滑石粉给陈茶“美容”,坑骗尝鲜的新茶爱好者。

诸如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这些名优绿茶最容易被盯上,经铅铬绿染色、滑石粉增亮后,原本色泽暗沉、不够有光泽的陈年绿茶看上去卖相更佳。
要知道铅铬绿无法被人体降解,长期喝这种翻新茶过量摄入铅铬绿,除了引发慢性铅中毒,胃肠道、神经系统、肝肾功能和造血系统也可能跟着遭殃。

滑石粉增亮的翻新茶也有健康隐患,不法分子为控制成本采用低廉的工业级滑石粉,其主要原料为含有硅酸镁的矿石,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致癌物。
染色茶辨别:
外表瞧着特别鲜绿、连茶毫都泛绿,正常绿茶多为银白色茶毫;泡开后茶汤异常浓绿,杯底会留下不正常的绿色茶渍,正常绿茶汤色、茶渍多呈杏黄色。

品饮没有新鲜绿茶该有的自然清香,反而有涩味、甚至尝出一股刺口的“颜料味”。还可湿手触摸或软纸裹着茶叶搓几下,大概率会沾上绿色或细粉末。
滑石粉茶辨别:
滑石粉茶表面没有新鲜绿茶的自然纹理感、像涂了层蜡似的过于光滑;茶汤也明显犯浑浊、甚至有细小的粉末飘浮;入口香气薄,滋味不清鲜,汤感涩口。
造假四:科技枞
易中招人群:老枞爱好者
在武夷岩茶圈,素来流传着一句话:“岩茶的尽头是老枞水仙”。树龄超百年的老枞水仙凭借那股独特的“枞味”,成为无数老茶客心中的“白月光”。
而武夷老枞水仙的“枞味”,并非单一的香气,而是一种融合了青苔、木质与粽叶香的复合香型。近年来市场上悄然冒出了“科技枞”以假乱真。

▲正宗老枞水仙茶汤
这是不良茶商通过添加“石花菜”,让低树龄的普通水仙茶模拟出类似的木质味冒充老枞水仙,据岩茶圈资深人士揭露科技枞有以下两种造假方式:
第一种方法有点像“简化版窨制”,商家会把石花菜包裹在纱布里,和低树龄水仙茶一起炭焙,疏松多孔的茶叶轻易就吸收了石花菜释放的木质味。

要知道,正宗茉莉花茶得经过多次反复窨制才能让花香透进茶骨,而“科技枞”往往只需一次炭焙,就能让普通低树龄水仙沾染上浓郁的木质味。
另一种更粗暴的低级手法,是将石花菜熬煮出气味浓烈的“石花菜水”,然后把这水均匀喷洒在已初步焙干的劣质水仙茶上,最后再炭焙烘干成科技枞。
辨别技巧:
添加“石花菜”假冒的科技枞,干茶一闻就有股刺鼻、不自然的木质味,像是强行加进去的“工业感”香气,没有正宗老枞该有的复合香气。
茶汤前两三道茶还能闻到明显的木质味,后续汤中木质味断崖式下滑,滋味也偏苦涩,咽下去后很容易出现舌头发干、喉咙发紧等明显不适的“锁喉”感。

而正宗老枞水仙枞味循序渐进、持久不散,汤感醇和饱满,饮后喉间还会留下淡淡的回甘,那种“喉韵舒畅”的感觉,是科技枞永远模仿不来的。
除了上述常见造假茶,红茶中也有加糖增甜的“糖炒茶”,就连金骏眉也深陷造假风波——市面上添加柠檬黄、日落黄等色素染色的假金骏眉层出不穷。

此外,以紧压的普洱茶饼、白茶饼,也有内外不是一口料的“撒面茶”让人防不胜防,只有整个撬开茶饼才能辨别内芯茶叶原料是否以次充好……
茶,本是自然馈赠的健康饮品,不该被“造假术”玷污,愿你我杯中所饮,皆是真实自然之茶!你还被哪些造假茶坑过?遇到欢迎留言分享一起避坑~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