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估计你第一时间会联想到虹桥商务区、大虹桥。
不过虹桥经开区还真的跟虹桥商务区、大虹桥一点关系都没有,不是一个地方。
很多人不知道虹桥经开区究竟在哪里,为此我们标了一下范围:
虹桥经开区规划范围
虹桥经开区的起点非常辉煌,是上海对外开放的“第一块招牌”。
在那个红利独占的“黄金时代”,虹桥经开区拥有非常多的优势,发展处处领先。
虹桥经开区诞生于1982年,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这个定位在以制造业(第二产业)为主导的改革开放初期,可见有多独特和超前!
凭借“唯一涉外开发区”的身份,它一度成为外企入沪乃至进入中国的唯一门户。
那时候外企来中国大陆只能落在这里,大量的跨国公司总部和办事机构都设在了这。
虹桥经开区还是很多制度创新的策源地,创造了多项“第一”:
1988年8月8日其26号地块通过国际招标成功出让给日籍华侨孙忠利,开创了中国土地批租制度的先河,为城市建设筹集了宝贵的资金;
1990年起虹桥经开区每平方米土地引进外资超过2000美元,成为当时全国土地含金量最高的开发区;
虹桥经开区还出炉了上海乃至全国最早的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被誉为“上海最早的CBD”雏形。
新世纪广场、太阳广场、丽晶大厦曾经是上海顶流的商务地标,里面出入的多是西装革履的外企高管,国际化氛围非常强;
虹桥经开区的CBD
友谊商城、世贸商城在以前的定位非常高,档次几乎相当于现在的恒隆广场和IFC;
随着虹桥经开区的繁荣发展,催生了上海第一代国际社区古北,古北社区成为外籍精英身份的象征。
所有这些,都印证了虹桥经开区在历史发展上无比巅峰和辉煌的地位。
但进入21世纪后,很少有再听到虹桥经开区的声音了,这个名字不再被大众提起。
不管是商务商业地位,还是古北国际社区,都下滑比较严重。
这些曾经耀眼的IP现在一一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变得没落了,这是为什么?
虹桥经开区的商务地位下滑很严重。
首先是随着长宁内部及上海更多新商务地段的开发,虹桥经开区的门户红利被狠狠地稀释了。
同样是90年代起步开发的徐汇漕河泾经开区,分流了很多高端制造业外企;
到了1990浦东开始开发开放,陆家嘴金融城、外高桥保税区迅速崛起,打破了虹桥经开区的“外贸唯一性”;
1995年闵行的莘庄工业区设立,也引进了很多外企,进一步摊薄了虹桥经开区的资源;
21世纪初南京西路CBD又崛起了,以更好的地段和更加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吸引了外企总部的入驻。
长宁内部的中山公园、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开发,也分流了虹桥经开区的商务功能。
近年来前滩、徐滨等滨水商务区的规划理念更新、规模更大,更是狙击了其商务地位。
当其它区域全部放开吸引外企后,虹桥经开区的优势就不再了,被一点点地稀释和分流了。
虹桥经开区是上海“第一代商务城区”,因为本身规划早、有局限性,现在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以今天的视觉来看虹桥经开区的办公楼已经成了过气的网红了。
远东国际广场、东方国际大厦,也只有名字还透露着它的高大上。
实际上这些办公楼设计已经过时,层高低、停车位少、设施还陈旧:
虹桥经开区起初的规划很有局限性,最初只有0.65平方公里,后来仅扩大到4.06平方公里,还是很小。
其办公体量仅约30万方,与陆家嘴、前滩、徐滨等动辄数百万方的商务规模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虹桥经开区的办公楼旁边就是老破小,没法拓展空间,还影响了商务氛围。
并且片区办公楼缺乏地铁枢纽和滨水特色支撑,商务通达和休闲性一般,降低了办公市场竞争力。
办公楼与老破小同窗
比较上海各个商圈的办公楼租金发现,虹桥经开区的办公楼租金在核心区子市场中是最低的:
虹桥经开区曾经的一些标志性功能都被取代了,优势下滑很明显。
虹桥经开区是上海早期的第一个“外贸区”,发挥了重要的外贸功能。
但很可惜,虹桥经开区没有升级成为上海的“自贸区”,其外贸功能基本被浦东替代了。
上海的自贸区全在浦东,共建了5个:保税区片区、陆家嘴片区、金桥片区、张江片区、世博片区。
在会展功能上,虹桥经开区的上海国际展览中心被浦东新上海国际展览中心、虹桥国家会展中心取代了;
正是因为虹桥经开区是以外贸为主导的开发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抗风险性不强。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虹桥经开区的外贸产业生态遭受了重创。
由于定位和规划局限,虹桥经开区在新兴产业发展上落了下风,大科创、大制造一个都没沾上。
昔日开各种风气之先的“第一代商务城区”虹桥经开区,早已在时代的浪潮中变得黯淡了。
虹桥经开区的商务和产业优势被分流后,随着上海新商圈和新富人地段的开发,区域的购买力也在被分流,导致商圈地位下降很严重。
商圈的形成跟一个地方的购买力息息相关,老商圈、老地段会被新的取代。
一部分富人从虹桥经开区转移走了,导致这里的商业走了下坡路。
世贸商城、友谊商城的商业地位以前非常高,现在下滑很严重,商圈地位甚至消失了。
其中友谊商城很让人怀念,以前卖的是很多奢侈品,是高档消费场所,2018年倒闭了。
曾经热闹的虹桥友谊商城
没有展览的日子里,上海世贸展馆里面空空荡荡的:
世贸商城里面也很冷清,餐厅、服饰商场里都没有几个顾客:
万都商城只剩下几家店铺在营业了,里面尽显空旷,电梯也停转了。
这个商城只有下面的渣打银行、友利银行、711、日本料理店在支撑着。
这里曾经以高端奢侈著称的商业,随着一些奢侈品牌的撤离,地位下滑很严重。
比如尚嘉中心的Prada前不久撤出了,BVLGARI宝格丽和TOD’S托德斯都关闭了门店。
在这里,曾经吸引外籍人士消费的高端商业氛围再也回不去了。
古北的高岛屋和韩国街都是人烟稀少,说明了整个区域的购买力在衰退。
虹桥经开区周边的商圈都陷入了集体老化,竞争力在下降。
友谊商城建于90年代,设施早就老化了,平常客流稀少;
百盛优客城市广场开业于2005年,定位一直模糊,竞争力越来越不行;
金虹桥商场、虹桥南丰城分别是2014年和2015年开业的,虽有一定人气但看起来越来越老气。
这些运行平均超过15年的商业体,在硬件设施、空间体验、品牌组合等方面已全面落后于新兴商业区。
上海的商场正在加速洗牌,出现了更多、规模更大、能级更高的商场,稀释了虹桥经开区周边的商圈。
恒隆广场是上海高端商场的代表,上海国金中心拥有25家国际品牌,包括环球港在内定位都超过了虹桥经开区商圈。
2024年上海商场销售额排行榜显示,虹桥经开区没有一家商场能挤进前十:
在上海未来十大巨无霸商场排名中,也不见虹桥经开区商圈的身影:
虹桥经开区没落的何止是商业和商务地位,周边的房产板块下滑更是严重。
虹桥经开区内部开发的老大楼和老破小产品,以及周边曾经被撑起的古北、西郊、天山等房产板块都走了下坡路,都没落了。
板块内集中于80年代与虹桥经开区同步建设的虹桥小区、虹一小区、虹储小区、爱建小区等。
这些公房新村放在以前很时髦,那个时代只有高级蓝领和高收入的产业工人才住得起。
现在都一一沦为了老破小,没有电梯、户型陈旧、缺乏物业管理,越来越难吸引新生代购房者。
这些老破小产品成了市场被抛弃的边缘产品,在长宁XQ薄弱的情况下综合竞争力下降更加明显。
虹桥经开区板块内建设的老大楼也陷入了困境。
板块内90年代兴起建设的塔楼产品如新世纪广场、太阳广场、丽晶大厦等。
因户型奇葩、设施老化、停车位不足、缺乏社区感等问题,成了市区跌得最狠的一类房子。
这些大楼产品以前卖7-8万元/㎡,现在只卖5万元/㎡,被时代抛弃了。
紧邻虹桥经开区的古北是配套建设的上海第一代国际社区,现在地位下降也很严重。
随着外籍人士撤离和房源老化,古北一期已从中高端社区滑向中产定位。
以前老外是古北的购房主力军,很多老外走后,以及区域产业的变动,导致板块购买力下降。
古北的房子是专门为老外打造的,在户型、社区设计方面更加符合老外标准。
本地人居住不习惯,所以少了一部分接盘购买力,承接力不行。
古北二期和联洋等新一代国际社区的崛起,还分走了流向古北一期的高端客群。
古北一期风貌
古北二期明显不一样
天山是古北国际社区的延续,房龄在走高,产品竞争力在下降,也有没落的趋势。
西郊别墅区更是成了过气的网红,被浦东的东郊别墅富人区取代了。
包括金汇、龙柏在内,随着虹桥经开区的没落,周边被辐射的住宅板块都跟着走了下坡路。
在用地饱和的情况下,长宁新盘在2010年以后基本停止供应,次新产品非常稀缺,从而让闵行的金虹桥捡到了好处。
金虹桥同样是一个被虹桥经开区辐射的板块,很幸运,通过不断开发次新盘扛起了古北的大旗。
金虹桥堪称闵行地段最好的板块,插入了内中环,紧邻虹桥经开区,近水楼台优势明显。
板块内的小区多以古北命名,如古北壹号、古北中央公园、珠江铂世古北里、古北大成公馆、古北悦公馆等。
这些小区相较长宁古北整体房龄更新、品质更高,其中不乏一些像古北壹号、臻园之类的高端产品。
不过因为虹桥经开区是涉外开发区,周边居民大多是境外人士,配备了很多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不管是虹桥经开区内部开发的小区还是周边被撑起来的古北、西郊、天山、金虹桥等板块都没有XQ概念,对中产置业的吸引力不是很强,区域只能说是一个中产二级地段。
所以剥离XQ溢价后,虹桥经开区周边的房价都是扁平化的,相对徐汇、静安的同类产品都是洼地。
虹桥经开区周边的房产适合不考虑XQ强弱,想以较高的性价比入住市区的购买客群。
可以说,虹桥经开区的没落,是时代的抛弃。
从产业到商业,再到产品,每一个时期都有新秀崛起,也有明日黄花,这是历史的选择。
为了弥补虹桥经开区的颓势,上海正在推进商务楼宇的更新与提升,待二次升级后虹桥经开区未来会不会重回辉煌呢?
7月5日,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公示了虹桥经开区、漕河泾、五角场、大柏树、真如、苏河湾等六大商务单元的更新方案。
其中虹桥经开区的更新规划是“三片多点、一核双轴、一环三带”,让娄山关路的商务气息与遵义路的商业活力将沿轴迸发,“黄金城道”的国际社区氛围与“不夜仙霞”的夜间经济相互呼应:
这一规划与上海2035总体规划中提出的中央活动区(CAZ)概念一脉相承。
与传统的中央商务区(CBD)相比,CAZ更强调功能复合与人文体验,融合商务、商业、文化、居住等多重功能,而这正是虹桥经开区焕新的方向。
上海的CAZ规划中有虹桥经开区重要一席
未来要是大面积更新虹桥经开区的话,区域的产业和商业是不是又能恢复元气呢?
尤其是那些CAZ中心和旁边的老破小会不会率先动迁呢?
未来的虹桥经开区,究竟能否重回辉煌呢?
更新时间:2025-09-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