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立大功!成功反制打七寸,洋品牌两年亏208亿,如今彻底凉了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没想到最后被河南小城的鸽子蛋截了胡。

在全球钻石市场的版图上,一场颠覆性的变革正在上演。叱咤风云的钻石大王戴比尔斯,近期突然宣告将全面关停旗下培育钻石品牌 Lightbox,并计划寻找买家接手库存与资产。

这一举措背后,是中国河南在培育钻石领域的强势崛起,成功打中洋品牌 “七寸”,让戴比尔斯连续两年亏损208亿,如今彻底陷入困境!

戴比尔斯

关停品牌,只为天然钻石?

戴比尔斯,这个曾经用一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定义了全球爱情与财富的巨头。

“物以稀为贵”,然而,钻石——这闪耀着神秘光芒的碳质晶体,其本质实与铅笔芯中石墨同根同源,且地球储量之丰,高达25亿克拉之巨,足以让人人分得一颗。

其天价背后,是什么?

1870年,南非惊现多处钻石矿藏,储量惊人,也在瞬间粉碎钻石稀缺神话。但是以戴比尔斯为首的钻石巨头们,果断出手,大量收购并控制了世界上大部分钻石矿源,同时派遣人员对钻石流出严防死守。

凭借对全球近九成钻石资源的绝对垄断,戴比尔斯上演了一个个天价成交故事,赚得是盆满钵满。

然而它不久前做出的一个决定,彻底暴露了其深陷的困境——关停并寻求出售旗下运营了五年的培育钻石品牌Lightbox。

官方给出的解释轻描淡写:为了重新聚焦其核心的天然钻石业务。

然而,业内人士和敏锐的市场观察者都清楚,这并非一次简单的战略调整,而更像是一场在母公司英美资源集团巨大压力下的无奈断腕。

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浮出水面:当钻石的“稀缺神话”被技术彻底打破,其价值基石还能否稳固?

当人们可以轻易地在自家“冰箱”里制造出完美无瑕的“冰块”时,谁还会为“河里的冰”支付高昂的溢价?

当钻石有了中国“芯”

2018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正式将培育钻石归类为钻石,从法律上承认了其与天然钻石的同等地位。

戴比尔斯顺势而为,推出了Lightbox品牌,试图通过低价策略,火速进场,一副要拿下整个蛋糕的架势。

然而,仅仅一年后,中国科学院便宣布攻克了培育钻石的量产技术。

这声惊雷,彻底改变了全球钻石产业的格局。以中国河南,特别是商丘市柘城县为中心,一个庞大的培育钻石产业集群迅速崛起。

这里不再是零星的实验室,而是规模化的“世界钻石工厂”。柘城一地的年产量就高达600万克拉,这个数字让戴比尔斯精心维护的“稀缺性”显得无比脆弱。

更关键的是,中国制造的培育钻石并非“次等品”,它们可以稳定达到VVS净度、D色、3EX切工等顶级品质标准,并手握国际宝石学院(IGI)的权威认证。

技术平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钻石从一种需要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从地底深处挖掘的“自然奇迹”,变成了一种可在实验室里精密控制、按需定制的工业产品。

戴比尔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其天然钻石库存价值已飙升至超过20亿美元,创下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些曾经的珍宝,如今正成为压在仓库里的沉重负担。

神话的破灭

新一代的消费者,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居民,他们的价值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他们不再盲目信奉品牌讲述的“永恒”故事,转而追求“悦己”和实实在在的性价比。

一个广为流传的消费案例极具代表性:一位消费者花费不到10万元人民币,就购得了一枚品质堪比蒂芙尼的6克拉培育钻戒,而购买同等品质的天然钻石,则需要多花费数十万元。

这种巨大的价格优势,让越来越多的理性消费者直呼“真香”。

数据显示,某中国本土培育钻石品牌超过80%的客户都来自一二线城市。这股风潮甚至跨越了国界,吸引了包括沙特富豪在内的海外买家。培育钻石的魅力,已经证明其能够跨越圈层,成为一种普遍的消费趋势。

面对市场的剧变,戴比尔斯并非毫无反击。它曾强制要求在中国市场流通的培育钻石必须标注 “实验室培育” 字样,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在消费者心中制造心理隔阂;还曾联合欧美市场的力量,在重要的珠宝展会上明令禁止培育钻石参展。

然而,这些被部分消费者视为“吃相难看”的举动,不仅没有挽回颓势,反而损害了自身的品牌形象,加速了消费者对其叙事的不信任。反倒是“柘光钻石”等中国品牌,在京东等电商平台的销量迅速增长,店铺排名紧随国际奢侈大牌之后。

巨头转身的代价

戴比尔斯如今的困境,本质上是作茧自缚。它被自己一手缔造的“天然钻石神话”牢牢困住,进退失据。无论是五年前尝试拥抱培育钻石,还是如今退守天然钻石,都陷入了自我矛盾的战略僵局。

2018年创立Lightbox,本意是想掌控培育钻石的话语权,但这一行为本身就稀释了天然钻石的独特性,等于承认了“冰箱里的冰”也是冰。

而在与中国产业的竞争中,Lightbox最终败下阵来,五年后的关停,标志着其左右互搏策略的彻底失败。

戴比尔斯的危机,预示着一个时代的落幕。当技术打破了生产垄断,当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和自信,奢侈品的价值将不再由单一的权威或一个百年的故事来定义。它将由技术、市场和每一个独立的消费者共同塑造。

中国培育钻石的崛起,不仅仅是一次产业的胜利,它更开启了一场关于“何为珍贵”的全球性对话。在这场对话中,钻石的价值正在从虚无缥缈的“神话”,回归其闪亮、坚硬的物理本质。

最终,定义价值的,或许不再是古老的地壳,而是我们自己。

结语

当6克拉的顶级培育钻戒以十分之一的价格走进寻常百姓家,当 “悦己” 取代 “炫耀” 成为消费主流,钻石行业的价值锚点已悄然转移:技术突破带来的性价比,正在瓦解天然钻石的溢价根基。

戴比尔斯的左右为难,恰恰印证了任何试图靠垄断和叙事维系的暴利时代,终将被技术创新和市场理性所终结。

如今,柘城的 “实验室钻石” 闪耀在全球市场,不仅改写了钻石产业的地理版图,更彰显了中国制造业从 “跟跑” 到 “领跑” 的底气。

而对消费者而言,这或许是最好的时代 。

参考资料:

「独家」戴比尔斯将关停并出售旗下培育钻品牌Lightbox-界面新闻-2025-5-9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3

标签:时尚   反制   大功   河南   洋品牌   钻石   消费者   中国   品牌   柘城   价值   市场   神话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