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里,一场围绕安世半导体控制权的较量正实实在在地展开。
荷兰政府本来觉得,靠冻结资产、换掉高管就能攥住这家中资控股的芯片企业,可没料到,这家全球汽车芯片领域的龙头,其中国子公司不仅很快就恢复了供货,还亮出了一招关键反制 —— 国内所有交易,必须用人民币结算。

这事儿不光打破了西方对中国供应链的固有想象,更在全球产业链里搅起了不小的波澜。
这事得从 2025 年 9 月 30 日说起。
那天美国刚推出 “穿透规则”,把出口管制的范围扩到了实体清单企业的子公司,荷兰政府隔天就搬出冷战时期制定的《货物可用性法》,拿 “经济安全” 当理由,把安世半导体全球 30 个相关主体的资产、知识产权都冻了,还停了中方 CEO 张学政的职。

看着是突然动手,其实是美荷两边早就商量好的配合 —— 美国负责定规矩,荷兰来动手执行,就是想把这家握有全球 40% 车规级芯片产能的企业,拉进西方的圈子里。
可荷兰政府显然低估了中国这边的反制决心。10 月 4 日,中国商务部直接宣布,禁止安世半导体从中国出口特定元器件,这一下就掐住了它全球供应链的 “脖子”。
要知道,安世半导体 70% 的封装测试产能都在咱们中国的东莞和惠州,欧洲工厂造出来的晶圆,必须运到中国加工成成品芯片,才能交给客户。中方这道禁令一出来,荷兰政府立马就陷入了 “空架子” 的麻烦 —— 就算名义上控制了公司,也没法正常出货。

更让荷兰没想到的是,10 月 23 日,安世中国突然宣布恢复国内供货,还加了个条件:所有交易都得用人民币结算。这决定不光改了安世半导体 20 多年来一直用美元结算的老规矩,更从法律和商业层面,把自己跟荷兰总部彻底摘开了。
安世中国在给客户的信里说得很明白,以后会 “严格按中国法律办事”,还指责荷兰管理层 “散布假消息,搅乱客户的采购判断”。
安世中国要求用人民币结算,绝不是简单换个付钱的币种,背后是一套想得很透的战略布局。

首先,这是中国半导体产业链摆脱美元依赖的关键一步。这些年,美国老拿金融制裁当工具,冻结中国企业的资产、限制跨境支付。安世中国强制用人民币结算,等于把整个交易环节都放进了中国金融体系里,这样一来,美元结算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就全避开了。
有消息说,安世中国已经连入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还要求下游的分销商跟客户交易时也用人民币,等于搭起了一个全环节用人民币结算的链条。
其次,这招也断了荷兰政府想控盘的念想。荷兰法院之前判的是,闻泰科技只能留着安世半导体 1% 的股权,剩下 99% 都交给第三方管着。可安世中国用人民币结算后,现金流全捏在国内实体手里。

荷兰总部就算名义上有股权,也拿不到销售数据,没法干预定价,更别想把利润转到国外去。这种 “有股权没经营权” 的情况,让荷兰政府之前的接管成了一场没意义的闹剧。
更长远的影响是,这给中国半导体产业实现自主可控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例子。安世中国恢复供货的同时,还说要加大国内研发投入,计划未来三年把车规级芯片的国产化率提到 80%。
这话一下就戳中了欧洲车企的痛处 —— 大众、宝马这些企业,40% 的逆变器芯片都得从安世买,而要找新的替代供应商,光认证就得至少 18 个月。

安世中国这波反制,在全球产业链里掀起的连锁反应还在扩散。
最先受影响的就是欧洲汽车行业。德国媒体报道说,大众汽车因为拿不到安世的芯片,已经停了沃尔夫斯堡工厂里几条生产线,手里的库存顶多撑两周。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还发了警告,要是安世的供货 60 天内没法恢复,整个欧洲汽车产业可能要大规模停产。为了赶紧解决问题,宝马、奔驰都派了高管团队来中国,主动提出要用人民币买安世的芯片。

然后是荷兰政府的国际信誉掉得厉害。安世半导体被中资收购后,每年给荷兰缴的企业所得税就有 1.3 亿欧元,还创造了 5000 个工作岗位。
可这次荷兰政府用政治手段干预企业运营,不光让中荷经贸关系降到了低点,还让其他想在荷兰投资的中资企业都打了退堂鼓。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也明确表态,会 “坚决支持安世半导体维权”,还呼吁国际社会别让 “国家安全” 成了滥用的借口。
最讽刺的是,荷兰政府这番操作,反倒让人民币国际化的步子加快了。安世中国恢复供货后,用人民币结算的订单占比从 0 一下冲到了 75%,连带着 CIPS 系统在半导体领域的交易量,比之前涨了 4 倍。

还有些欧洲的分销商,已经开始主动学怎么管理人民币汇率,就为了以后能长期跟安世中国合作。
安世中国恢复供货还强制用人民币结算,说到底是中国在半导体领域打破旧规则的一次尝试。这事不光冲碎了西方长期以来 “技术霸权 + 金融霸权” 的双重垄断,也让大家看到,全球化时代的产业链既脆弱,也有重构的可能。
对荷兰政府来说,这次的教训很清楚 —— 半导体行业本来就是全球连在一起的,光靠政治手段想控制企业,最后只会丢了自己的优势。而对中国来说,这标志着我们在半导体领域,从之前的 “被动应对” 变成了 “主动规划”。
随着安世中国这事做成了,以后可能会有更多中资企业在关键领域照着这个模式来,推动全球产业链朝着多极化、不依赖单一力量的方向走。
信息来源:
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库:从阿斯麦到安世半导体,“荷兰在配合美欧对华行动方面主动性增强”

证券时报:安世中国驳斥荷兰安世:所有在华生产交付的产品均满足技术标准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