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可以说所有国人的梦想。
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套房子,更是自己的家。
因此,不少人奔波忙碌了一辈子都想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可高昂的房价,却是让人望而却步。
不过在山东乳山,房价从2万都跌破4千了,并且还是海景房。
可人们却对此没有丝毫的兴趣,这又是为何?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提起山东威海乳山的银滩,不少人都会想到两个字,“便宜”。
更准确点说,是“白菜价”的海景房。
当年,一则则“几十万就能拥有面朝大海的退休生活”的宣传广告,曾勾起了无数人对理想晚年的幻想。
很多人并不是看重房子的保值增值空间。
而是追求那份“晨起看海、午后钓鱼、晚饭后沿海边散步”的悠闲状态。
正是在这样的情绪氛围中,乳山银滩迅速火了。
无数老年人跟团乘坐大巴,从全国各地被拉到了这座小城。
他们一边免费吃喝游玩,一边看房选房。
很多人来了两三天,一咬牙竟然直接交了定金。
他们中有北京的退休教师,也有东北的企业家,还有上海的退休医生。
谁不想拥有一套靠海的房子呢?
更何况,几十平米的一居室,装修精致,配套齐全,总价不过七八万元。
对很多家庭来说,这完全是“买菜价”。
但梦想与现实之间,往往隔着一道墙,墙的名字叫“泡沫”。
据当地中介透露,“看房团”是乳山新房销售的主力通道。
表面上是免费旅游,实则是被“围猎”的开始。
每到节假日或周末,来自多个省份的购房团陆续被接到银滩。
大巴车一趟接一趟。旅程安排得妥妥当当。
第一天接机住宿,第二天看楼参观,第三天顺带“秒杀特价房”。
开发商还贴心准备了“老年专属购房方案”,动辄送家电、送物业费。
面对温柔诱惑,再加上传销式的话术。
“限时特价”、“仅剩三套”“再犹豫就没了”,不少老人一时冲动掏出了养老积蓄。
甚至,有人全款买了三四套,只为以后给子女养老“留后路”。
更关键的是,许多团员并不熟悉当地二手房行情。
当然了,中介也不会主动告诉你,同一地段的二手房可能只卖3000元/㎡。
而他们却在楼盘里以9000元/㎡签下合同,价格几乎是三倍。
但实际上在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价格鸿沟。
乳山银滩的二手房价如今早已崩塌。
根据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7月份在各大找房平台上。
挂牌的乳山二手房超过2000套,均价已跌至2000元/㎡以下。
而在拍卖平台上,“1元起拍”早已不新鲜,一些步梯顶楼或阁楼,实打实地被拍到了几千元一套。
甚至在“双十一”期间,还有房产公司通过平台拍卖了一套所谓的“11元海景房”。
虽然噱头大过实质,但却成功制造了话题。
一时间,“11元买海景房”的热搜传遍网络。
不少人惊呼,这还是房子吗?简直是白菜。
再看新房市场,某些高层精装小户型仍然卖到了8000~11000元/㎡。
开发商还在努力维持着海景房的“美梦”,但现实已经很骨感了。
一个城市,两种房价,两种命运。
乳山的问题,不止在房价。
更深层的隐患在于城市功能的单一、经济发展的停滞以及人口结构的失衡。
根据2023年数据,乳山近四成常住人口是60岁以上老人。
每年“五一”前后,大批老人如“候鸟”迁徙而来,国庆节后又纷纷离去。
整个银滩在夏季尚有些人气,冬季却几近“鬼城”。
没有年轻人扎根,也就没有真正的城市活力。
你白天走在银滩主干道上,常常只能见到清洁工和门口晒太阳的老人。
到了晚上,万家灯火并未亮起,只有零星几户人家依然住在那座属于他们的“海景梦”中。
交通不便、缺少大型医院、没有像样的商场和生活配套设施,这些都让乳山注定难以吸引有消费力的人群长居。
曾经有人笑称,银滩就是海边的鹤岗。
如今这话已经成为现实。
以江苏南京的吴阿姨为例,2013年她父母花14万元买下的银滩小房。
如今挂牌6万元却无人问津。
陈先生则三年前花15万元买房“躺平”,如今只愿出手价10万元,也少有人来电询问。
更揪心的是,那些靠贷款买房的老人。
他们或是将子女的钱拿来置业,或是通过中介引导办理了高利息贷款。
结果房子卖不掉,出租也没市场,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资产包袱”。
在银滩,你可以看到不少窗户上贴着“急售”、“低价转让”的字条。
一套四五十平米的二居室,只要六七万元。
并且还送全套家具家电,还包过户,拎包入住,但依旧门可罗雀。
过去那些热衷于海景养老梦的老人,现在正在用亲身经历,告诉后来者一个道理。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冲动消费的。
乳山银滩的房地产,曾经代表了一种被神化的投资模式。
开发商早年打着“东方夏威夷”的旗号,建起上百个海景小区。
本地中介和外地看房团形成链条式收割。
营销平台通过“1元拍卖”、“11元秒杀”等活动制造热度。
媒体炒作再加一把火,彻底点燃全国中老年群体的“海景梦”。
但梦醒之后,剩下的是无数空置房、寒风中的海岸线,以及越来越稀薄的购房热情。
一个缺乏产业支撑、没有就业机会、年轻人纷纷出走的城市,是难以支撑起一个庞大而理想化的“旅居梦”的。
房价的暴跌,不仅是市场的调整,更是社会心理的崩塌。
进入2025年,乳山又一次因为“1元起拍房产”登上热搜。
但不同于法院的法拍房,这些房源大多是中介和二房东为了加快资产流转的“商业行为”。
问题在于,这些房子大多数存在产权不清、楼层高无电梯、地段偏远等硬伤。
即使最终成交也往往是几千到几万元之间。
而不少普通购房者,看到“1元起拍”四个字,就被吸引进了拍卖平台。
甚至没有详细了解房源情况就直接参与竞拍。
这些看似低价房,其实是市场无法消化的“库存残次品”。
它们成不了生活的起点,反而可能成为新的负担。
从鹤岗到乳山,从东北小城到沿海旅游区,所谓的“鬼城”正在悄然扩展。
人们曾经对房地产的信仰,在一座座空城、一间间售楼处的沉寂中逐渐瓦解。
这不是市场失灵,而是过去那种“以楼市拉动城市”、“靠宣传刺激消费”的模式走到尽头的结果。
未来的城市,需要的是产业落地、人才回流、公共服务提升。
而不是再靠“炒作概念、忽悠外地人”的方式来维持人气。
乳山银滩曾经寄托了无数人对美好生活的幻想,如今却成了他们口中的“血本无归”的记忆。
如果说房地产是一个城市的皮肤,那人、产业、服务才是它的骨架与血肉。
愿下一次我们谈论“海景房”时,不再是因为它的价格有多便宜,而是因为它真的值得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