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得无厌!释永信向周星驰张纪中要版权费,许多影视剧不敢提少林

在这个IP为王的时代,一个千年古刹的商业化运作本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典范,却因为一位方丈的贪得无厌而沦为资本游戏的牺牲品。

曾经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不仅将少林二字注册为私人商标,更通过一系列强硬手段向周星驰、张纪中等影视人索要天价版权费,最终导致多部少林题材影视作品流产,甚至让整个影视行业对“少林”二字避之不及。

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以1毛钱的票价创下1.6亿票房神话,不仅让默默无闻的少林寺一夜成名,更在无数青少年心中种下了武侠梦。

谁能想到,这部让少林寺名扬四海的电影,如果放在今天拍摄,很可能会因为版权问题而被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告上法庭。

1999年释永信正式接任少林寺方丈后,第一件事不是修缮庙宇、弘扬佛法,而是火速将少林二字注册为商标,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少林寺至今已成功注册近800个商标,涵盖教育娱乐、服装鞋帽、方便食品等数十个领域,近乎实现全品类覆盖。

更夸张的是,释永信这个法号本身也曾被多方申请注册商标,虽然最终被宣告无效,这种疯狂的商标注册行为,标志着少林寺从修行之地正式转型为商业帝国。

释永信的商业头脑确实令人叹服,他成立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亲自持股80%,控制着上千个少林系列商标,任何企业或个人想在产品、影视作品中使用少林二字,都必须向少林寺缴纳授权费用。

几年前,知名服装品牌森马仅仅因为在服装上印了少林功夫几个字,就被少林寺以商标侵权为由投诉,最终被迫全平台下架相关产品。

这种版权垄断策略在经济上无疑是成功的,释永信曾公开表示自己月薪只有700元,但细心的网友发现,这位清贫的方丈身披价值16万的云锦袈裟,佩戴市值千万的佛珠,乘坐政府配发的豪车,更主导了澳大利亚价值17亿的少林寺建设项目。

一个本该六根清净的出家人,却在商业领域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只是这种天赋与佛教倡导的戒除贪嗔痴背道而驰。

2001年,周星驰自编自导自演的《少林足球》在香港上映,立刻引发观影狂潮,影片在香港午夜场开票仅3小时就全部售罄,黄牛票被炒到天价。

在新加坡,影院不得不加开午夜场以满足观众需求,在日本观众看到片中如来神掌等招式时兴奋得直跺脚,这部将少林功夫与现代足球创新结合的电影,最终以全球4277.6万美元的票房成为华语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然而这样一部备受期待的电影却始终未能在内地上映,多年来关于《少林足球》被禁的原因众说纷纭,直到2025年释永信被调查后,香港导演王晶才在视频中透露:当年电影无法在内地上映,释永信是罪魁祸首。

原来《少林足球》刚拍完,少林寺的律师函就送到了周星驰办公室,释永信认为“少林”是少林寺的注册商标,周星驰使用少林足球作为片名必须获得授权并支付费用,否则就要改名。

更关键的是,释永信对影片将少林功夫与足球结合的搞笑方式极为不满,认为这种无厘头表现亵渎了少林寺的庄严形象。

面对少林寺的要求,一向较真的周星驰表现出罕见的固执,当时周星驰正在剪辑室工作,听说少林寺来人谈判,直接摆手不见。

在星爷看来,《少林足球》四个字是电影的灵魂,少一个字、多一个字都会让影片变味。

电影公司曾多次劝说周星驰妥协,毕竟改个片名就能打开庞大的内地市场,商业上极为划算,但周星驰坚持己见,宁愿放弃内地数亿票房,也不愿在艺术创作上让步。最终《少林足球》未能通过内地审查,只能以盗版光碟的形式在内地流传,成为一代影迷的遗憾。

讽刺的是,20多年后,当年坚决反对少林与足球结合的少林寺僧人释延君,竟然在短视频平台上开设了足球禅修课,用佛法踢球的概念吸引粉丝。

当网友在直播间提及《少林足球》时,这位法师双手合十,轻描淡写地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句话用在如今身陷囹圄的释永信身上,倒是格外贴切。

如果说周星驰的《少林足球》是释永信版权帝国的第一个牺牲品,那么张纪中的遭遇则证明,这种杀鸡取卵的商业策略最终会让少林IP自身付出代价。

2020年著名导演张纪中怀揣着对少林文化的崇敬,与释永信会面商讨合拍少林寺题材影视剧的计划,为了表示诚意,释永信还特意请来好友马云站台,给张纪中吃定心丸,当时释永信信誓旦旦地表示:“少林寺愿意与张导合作,拍电影、拍电视剧都可以”。

然而这个看似美好的合作最终无疾而终,虽然没有公开报道具体原因,但结合释永信的一贯做法,版权费用问题很可能是重要障碍,事实上在张纪中之前,已经有多部少林题材影视作品因为少林寺的过度商业干预而流产。

2012年光线影业高调宣布筹备3D版《少林寺》,释永信还亲自赠送宝剑以示祝福,然而这部影片自2013年立项后,筹备多年直到2020年仍停留在选角阶段,最终随着释永信被调查而彻底烂尾。

2018年释永信担任总策划的《少林寺2》宣布开拍,由李连杰版《少林寺》的原班导演团队操刀,片方甚至豪言要培养出下一个成龙,但这部电影在2020年通过备案后便杳无音信,成为又一个烂尾项目。

释永信对少林IP的开发可谓贪得无厌,2009年他亲自投资1.5亿元拍摄《新少林寺》,并成立少林寺文化传播公司,任命弟子傅华阳为总经理。

这部电影集结了成龙、刘德华、谢霆锋等一线明星,票房大卖后,释永信便开始大规模授权少林IP,试图从每部相关影视作品中分一杯羹。

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很快显现出恶果,一方面少林寺对版权费用的高昂要求吓退了许多有诚意的创作者,另一方面获得授权的项目又往往因为少林寺过度干预创作方向而失去艺术活力。

少林题材影视作品要么胎死腹中,要么质量平平,再难重现1982年《少林寺》的辉煌。

更可悲的是,随着释永信商业丑闻的曝光,少林二字的商业价值与社会形象都遭受重创,那些曾与释永信合作的影视项目,如今都成了不愿提及的黑历史,张纪中应该庆幸自己的“少林梦”没有实现,否则很可能会被这场风波牵连。

释永信将少林打造成商业品牌的做法,表面上看似成功,少林寺在全球开设文化中心,年年盈利上亿,少林二字成为价值连城的IP,任何商业使用都能带来可观收入,但这种杀鸡取卵的商业策略,实际上对少林文化的长远传播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

文化符号的生命力在于广泛传播与不断创新,当“少林”被锁在商标注册簿里,每次使用都需要付费时,创作者自然会转向其他不受限制的题材。

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优秀的少林题材影视作品越来越少,不是人们不再喜欢少林文化,而是创作者们被版权问题吓退了。

能够负担得起少林寺授权费的,往往是那些追求商业回报的大制作,而有创意但预算有限的小团队,则被排除在外,这导致少林题材作品越来越同质化,缺乏创新活力。

2025年7月,少林寺管理处的一则通报宣告了释永信商业帝国的终结: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目前正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

早在2015年,释永信就被少林寺内部人士举报拥有双重户籍、身份证,并与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当时少林寺官网还发布报案材料,要求查处“造谣者”,十年后这些指控全部被证实,释永信也从高高在上的方丈沦为阶下囚。

释永信的堕落轨迹令人唏嘘,他本可以成为佛教文化现代传播的开拓者,将少林功夫与电影结合,开发有深度的文化产品,既实现商业价值,又弘扬佛法精神,但他选择了最贪婪的道路:把千年古刹变成摇钱树,把文化传承变成版权勒索,最终在金钱与欲望中迷失自我。

如今随着释永信的倒台,他主导的那些少林影视项目大多永久搁浅,影视圈对少林二字避之不及,生怕与这位问题方丈扯上关系,一个本该生机勃勃的文化IP,因为一个人的贪得无厌而陷入寒冬。

参考资料

华商报 - 2002-02-05:三送广电总局接受审批 <少林足球>有望内地解禁

凤凰网 - 2009-11-18:未经授权?张纪中《倚天屠龙记》中“少林寺”一词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娱乐   少林   贪得无厌   影视剧   版权   周星   少林寺   少林足球   方丈   商业   题材   少林功夫   影视作品   电影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