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狂飙靠电力!美砸800亿押注核电,25年翻四倍,中国已抢占先机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现在打开手机刷AI新闻,不是说ChatGPT又升级了,就是AI画图又出了新花样,鲜为人知的是,这些智能玩意儿背后,全靠“电”在撑着。一台AI数据中心24小时不停转,一天的耗电量能顶一个小县城的居民用电,更别说训练一次大模型,光电力成本就得上千万美元。

就是这“吞电”的需求,让全球都盯上了核电,毕竟核电稳当,不像风电、光伏那样看天气脸色,而美国最近的动作特别大,喊着要砸800亿美元建核电,把“25年核电产能翻四倍”当成硬目标,连谷歌、Meta这些科技巨头也跟着凑热闹,生怕抢不到AI的电力供应。

美国现在运行的94座核反应堆,平均用了超40年,早就是“老古董”了,这会儿猛砸钱扩产,真能赶得上AI的用电需求吗?而在核电+AI的能源赛道上,中国其实已经悄悄走出了不一样的路,这“先机”到底是怎么抢到手的?

美国这会儿急着扩核电,说到底就是AI的“电荒”快扛不住了,像谷歌的AI数据中心,单座一年耗电量就超过10亿千瓦时,传统火电成本太高,风电、光伏又没法保证24小时供电,这么算下来,核电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为了抓住这根稻草,美国政府一下出了好几招,先是砸钱计划投至少800亿美元,专门用来新建核电站和升级老设备。

特朗普还不忘找帮手,访日期间直接跟西屋电气、卡梅科集团签了合作协议,西屋电气负责出核电技术,卡梅科集团管核燃料棒,把“技术+原材料”这两个关键环节攥紧了。

接着就是松绑政策,特朗普5月底一口气签了4项行政令,除了加快核电站审批速度,还有放宽监管要求,就想让新项目快点落地,还喊出“要重新当核能强国”的口号,核心目标就是25年把核电产量翻四倍。

但仔细看,这套“急救方案”里藏着大问题,美国现在运行的94座核反应堆,数量是全球最多的,可平均服役年限超40年,不少设备都有老化迹象。

之前有人担心这些老反应堆的安全,特朗普政府直接反驳了这种担忧,可问题没解决,要满足AI的用电需求,光靠重启旧站、建新项目还不够,这些“老古董”能不能撑到新站投产,谁也说不准。

企业这边也在忙着补缺口,谷歌先盯上了艾奥瓦州的杜安阿诺德核电站,这座电站2020年因为内克斯特拉能源公司想换更便宜的风能,就停了运,现在要花16亿美元重启,计划2029年开始给AI供电。

这还不算,谷歌还打算再建3座新核电站,甚至要研发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想2030年投用。亚马逊也没闲着,专门跟着搞SMR研发,就怕在AI电力供应上落了后。

Meta的动作更杂一些,边在得克萨斯州找法国恩吉集团建太阳能电站,这座电站能发600兆瓦电,加上恩吉集团另外三座可再生能源设施,总共能给Meta供1.3吉瓦电力。

它还盯上了核电,6月的时候就定了伊利诺伊州的克林顿核电站,这座1987年投用的老站,原本2017年就要关停,后来延到2027年,现在成了Meta的AI电力备选,这么算下来,美国这些科技巨头,要么重启旧核电,要么建新电站,全是为了给AI“喂饱电”。

就在美国为“重启老反应堆”“新项目审批”忙得团团转的时候,中国在核电赛道上早走得稳稳的了,没像美国那样急着砸钱赶进度,而是靠“自己的技术+快建设+稳安全”,悄悄把先机攥在了手里。

中国现在有几十座核反应堆正在建设,数量占全球在建核电总量的40%以上,妥妥的世界第一,而且这些新项目不是“凑数”的。

比如“华龙一号”,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不光在国内落地快,还出口到了巴基斯坦、阿根廷这些国家,连英国都引进了“华龙一号”项目,对比一下,美国现在还在依赖西屋电气的技术,中国已经能靠自己的技术“走出去”了,这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

再说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美国的谷歌、亚马逊还在“计划研发”阶段,中国的“玲龙一号”已经在海南昌江开工建设了,预计2026年就能投产。

这座SMR的电功率有125兆瓦,一年发的电够52万户家庭用,而且体积小、建设周期短,特别适合给AI数据中心供电,等美国2030年才计划投用SMR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实际运行的经验,这技术领先可不是一点半点。

更重要的是安全和效率,美国那94座老反应堆还在面临“超期服役”的风险,中国核电却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安全记录,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评估里,中国核电的安全指标好几次都是全球前列,而且建设速度快,一座新反应堆从开工到投产平均只要5年,比美国的建设周期短了近一半。

就说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2015年开工,2020年就商运了,只用了5年多,这样的速度能快速补上AI的用电缺口,不用像美国那样“等新站投产,老站先硬扛”。

还有能源布局的灵活性,中国也没像美国那样“单押核电”,而是搞“核电+可再生能源”的组合,比如在四川,AI数据中心用水电补充核电,在甘肃用光伏和风电搭配着来,既保证了电力稳定,又降低了成本。

对比Meta一边建太阳能电站、一边买核电的“零散布局”,中国的能源组合更系统,也更能适配AI长期的用电需求。

把中美在核电+AI能源这条路上的动作放一块儿看,差别一下子就出来了,美国走的是“急功近利”的路线,想靠砸钱、松绑监管快速扩产能,补上AI的“电荒”,但绕不开难题。

而中国走的是“稳扎稳打”的路线,靠技术自主掌握主动权,用更快的建设速度、更安全的运行记录、更系统的能源组合,给AI铺好了能源底座。

中国的优势还在于“协同性”,政府的核电规划和AI产业布局是联动的,比如在贵州、内蒙古的AI数据中心集群,旁边就配套了核电或水电项目,电力供应随用随补。

而美国企业都是“各自为战”,谷歌重启旧站、Meta买核电、亚马逊搞SMR,没有统一规划,很容易出现“有的地方电用不完,有的地方不够用”的情况。

说到底,AI跑得多快,全看电力能不能跟上,美国砸800亿押核电、喊着25年翻四倍,野心是挺大,但老设备拖后腿、新项目慢半拍,能不能成还不好说。

而中国早靠技术、速度、安全占了先机,等美国还在纠结“怎么补上电”的时候,咱们已经把AI的能源底子铺好了,这波竞争,咱们的优势其实就藏在这些“稳扎稳打”的细节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科技   核电   狂飙   先机   中国   电力   押注   美国   反应堆   核电站   能源   技术   亚马逊   电站   数据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