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和遭巴拿马起诉,运河港口可能被收回,背后是美国捣鬼?

近期,一场围绕巴拿马运河关键港口的商业纠纷因巴拿马政府突然发起的法律行动而骤然升级。这场看似普通的合同争议背后,交织着国际资本角逐与地缘政治博弈的复杂脉络,更因美国长期对巴拿马运河的觊觎而备受瞩目。

事件核心指向香港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在巴拿马运河两端运营的两个核心港口——巴尔博亚港与克里斯托瓦尔港。作为全球航运枢纽,这两座港口承担着全球约6%的海运贸易量,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此前,长和与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集团就43个国际港口(包括上述两座巴拿马港口)的收购谈判已进入关键阶段。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央企中远海运的介入为交易注入积极变量。作为全球第四大航运企业,中远的参与被视为平衡国际资本布局的重要力量,也一度让外界认为交易将朝着更符合多极化趋势的方向发展。

然而,巴拿马政府的突然介入打破了这一平衡。近期,巴拿马总审计长办公室以"2021年特许经营权续约违规"及"未足额支付款项"为由,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长和旗下子公司对两座港口的运营权。这一动作犹如平地惊雷,将港口控制权的争夺推向司法领域。

面对指控,长和方面迅速作出回应。据公开资料显示,自1997年获得港口特许经营权以来,该公司累计投入超过10亿美元用于设备升级与基础设施扩建:引进自动化装卸系统使单船作业效率提升40%,新建深水码头可容纳超大型集装箱船,相关改造直接推动巴拿马运河港口吞吐量增长35%。

这些数据印证了长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实质贡献。更关键的是,2021年的特许经营权续约完全遵循巴拿马法律程序。时任审计长办公室在续约文件中签署"无异议"确认,巴拿马政府多个部门也参与了合同审核流程。如今突然以"违规"为由发起诉讼,且未提供具体证据,这种"秋后算账"的做法引发外界对司法公正性的质疑。

巴拿马总统穆利诺的表态进一步加剧了不确定性。他公开表示,若法院判决2021年续约无效,政府将收回港口运营权。这种未审先判的姿态,与司法独立原则存在明显冲突。在国际商业实践中,特许经营权争议通常需经过严格的法律审查,而巴拿马政府选择在交易关键节点发起诉讼,且由同一届政府推翻前政府认可的合同,这种操作模式难免让人联想到政治干预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争议的时间节点颇为微妙。就在长和与贝莱德谈判期间,美国政府始终保持异常沉默。这与美国过往在国际商业事务中的强势作风形成鲜明对比——从阿尔斯通并购案到华为5G技术封锁,美国历来热衷于通过政治手段干预商业交易。

特别是在巴拿马运河问题上,美国曾长期通过《巴拿马运河条约》控制这一战略要道,直至1999年才完全移交主权。

如今美国政界频繁渲染"中国威胁论",将巴拿马运河视为"地缘战略支点",此次港口争议背后是否隐含美国因素,成为国际观察家关注的焦点。

从地缘政治视角审视,巴拿马运河作为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黄金水道",其控制权始终是大国博弈的焦点。长和运营的两座港口占据运河两端关键位置,若控制权易主,可能对全球航运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争议中,巴拿马政府选择通过司法途径而非商业谈判解决问题,这种策略转变或许与外部压力有关。有分析指出,美国可能通过经济援助、政治施压等手段影响巴拿马决策,试图将港口控制权从中国企业手中转移至西方资本阵营。

此次事件也暴露出新兴市场国家在吸引外资过程中面临的制度性风险。尽管长和在巴拿马的运营完全合规,且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但政治环境的变化仍可能使企业面临资产被国有化的风险。

随着诉讼程序推进,巴拿马最高法院的判决将成为关键转折点。若法院支持政府诉求,不仅意味着长和将失去核心资产,更可能开创通过司法手段强行变更特许经营权的先例。

这种模式若被其他国家效仿,将对全球跨境投资环境造成冲击。反之,若司法程序保持公正,则有助于维护国际商业规则的稳定性。在这场涉及法律、商业与地缘的多重博弈中,各方都在等待巴拿马司法系统给出最终答案。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说看,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5

标签:财经   巴拿马   美国   运河   港口   巴拿马运河   政府   经营权   地缘   商业   司法   控制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