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错凭啥让孩子扛!
“没领结婚证,生了孩子连育儿补贴都拿不到?”最近深圳卫健委一句话,直接把这事推上了热搜,评论区吵翻了天。
有宝妈在网上说:自己带着娃,工作不稳定,想着去申请育儿补贴缓解下压力,结果社区一看户口本上“未婚”俩字,直接摆手:“不行,政策规定得是夫妻结婚生的才能领。”她当场就懵了:“补贴不是给孩子的吗?孩子有啥错?就因为爸妈没领证,就得少这份照顾?”
深圳卫健委后来回应了:现在政策里“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确实指的是夫妻结婚生的,具体怎么弄还得等省里统一安排。这话一出,网友更炸了:合着孩子能不能拿补贴,先得看爸妈有没有红本本?
咱们先掰扯清楚,这育儿补贴到底是啥?说白了,就是国家给生娃家庭的一点支持,奶粉钱、尿不湿钱,或者孩子上学、看病的补贴,核心是“为了孩子”。可现在问题来了:这笔钱,到底是给“家庭形式”的,还是给“孩子”的?
有人说:“必须结婚才能领,没毛病!不然大家都不结婚就生孩子,家庭结构乱了怎么办?”这话听着好像有道理,可仔细想想:结婚证是衡量“好父母”的标准吗?有的夫妻领了证,天天吵架打架,孩子跟着受罪;有的单亲妈妈没领证,一个人拼死拼活给孩子最好的爱,凭什么前者能拿补贴,后者就不能?
再说了,现在社会啥样了?多少人选择先打拼事业,晚点结婚;多少人遇到不合适的人,宁愿单亲也不想凑合;还有的,可能就是没遇到那个想结婚的人,但想要个孩子。这些选择可能不一样,但爱孩子的心,能因为一张证就分出高低吗?
更扎心的是啥?专家说这叫“算法歧视”——说白了,就是系统设置的时候,默认了“结婚=合格父母”,没结婚的直接被“一刀切”掉了。可孩子是无辜的啊!他们又没选择“要不要爸妈结婚”,凭什么要为大人的选择“买单”?
我邻居小张,就是个例子。她30岁那年决定冻卵,后来实在想要孩子,就通过辅助生殖生了娃,现在一个人带着孩子开个小店,每天起早贪黑。前段时间听说有育儿补贴,高兴地去问,结果被告知“未婚生育不符合条件”。她回来抱着孩子哭:“我不是图那点钱,就是觉得委屈——我孩子也是中国公民,凭什么享受不到该有的福利?”
其实这事不是深圳一个地方的问题。全国不少地方都有类似规定,说白了,还是老观念在作祟:“非婚生子”这四个字,好像天生就带着“不正常”的标签。可时代早就变了!去年我国非婚生育人数都上百万了,这些孩子难道就不是祖国的花朵了?
政策制定者可能担心:“给非婚生子补贴,不就等于鼓励大家不结婚就生吗?”这话纯属偷换概念!补贴是保障孩子基本生活,不是“鼓励生育行为”。就像低保,是给困难家庭兜底,难道是“鼓励大家变穷”吗?孩子生下来了,就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权益不该被大人的婚姻状态绑架。
说到底,这事的核心就一个:孩子的权益优先。不管爸妈结没结婚,孩子该有的医疗、教育、福利,一样都不能少。补贴不是“赏赐”,是孩子应得的权利。现在都讲究“儿童友好型社会”,连最基本的补贴都要分“婚生”“非婚生”,这“友好”从何谈起?
好在最近有消息说,广东已经在研究“优化生育政策”,可能会考虑非婚生育家庭的补贴问题。希望这次别再“等通知”等个没完没了了——孩子等不起,那些独自带娃的父母也等不起。
最后想问大家一句:你觉得育儿补贴,该不该看爸妈的结婚证?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想?评论区聊聊,说不定咱们的声音,真能让政策变得更暖一点——毕竟,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对待,跟爸妈有没有红本本,没关系。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