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超市走了 5 分钟,孩子就拉着我衣角撒娇‘妈妈抱,我走不动了’,明明平时能跑能跳,一出门就变‘小赖虫’!”“想要新玩偶,不说‘妈妈买’,而是抱着我胳膊晃来晃去哼唧,不答应就瘪嘴哭,我心一软就买了,可又怕惯坏他”“自己能穿袜子,却坐在地上撒娇‘妈妈帮我穿,我不会’,说了教他还不乐意,就等着我动手”。
不少家长面对孩子撒娇,要么 “心一软全满足”,结果孩子越来越依赖撒娇提要求;要么 “硬着心肠拒绝”,看着孩子委屈的小模样又后悔;还有的一会儿满足一会儿拒绝,孩子摸不透边界,反而更爱用撒娇试探。其实对 3-6 岁的孩子来说,撒娇是很正常的情感表达 —— 他可能是累了、没安全感,或是还没学会 “用话表达需求”,只能靠撒娇传递心意。今天分享的 5 个方法,帮你分清 “该回应的撒娇” 和 “该引导的撒娇”,既不冷落孩子的情感,也不纵容不合理需求,家长不用再纠结~记得转给带娃的家人,处理撒娇需要全家一致,别让妈妈教 “自己穿袜子”,奶奶却 “一撒娇就帮忙”,一致的引导才有效~

1. 方法 1:先 “分清撒娇的原因”—— 是 “情感需求” 还是 “偷懒提要求”,别一刀切
家长常见误区:
- 把所有撒娇都当 “任性”:孩子撒娇要抱,不管是累了还是懒了,都凶 “自己走!别总撒娇”(忽略了孩子可能真的累了,没接住他的情感需求,反而让他更黏人);
- 不分情况全满足:孩子撒娇 “妈妈帮我穿衣服”“妈妈喂饭”,不管他会不会,都赶紧动手,觉得 “孩子小撒娇正常”(慢慢养成 “一撒娇就有人代劳” 的习惯,不愿自己做事);
- 凭心情回应:今天心情好就满足撒娇,心情不好就拒绝,孩子摸不透 “什么时候撒娇有用”,反而更爱用撒娇试探边界。
正确做法(附场景案例):
- 判断 “情感型撒娇”:及时回应,给足安全感:
- 场景 1:孩子刚去幼儿园回来,扑进怀里撒娇 “妈妈我想你了”(这是想念你的情感表达,需要回应);
- 做法:蹲下来抱他一会儿,说 “妈妈也想你啦,今天在幼儿园玩得开心吗?跟妈妈说说”(回应情感,不敷衍);
- 场景 2:打雷时孩子躲进怀里撒娇 “妈妈我怕”(这是害怕时找安全感,需要安抚);
- 做法:抱着他说 “妈妈在呢,打雷是云朵在唱歌,不可怕,我们一起听好不好?”(陪伴 + 解释,帮他缓解害怕);
- 判断 “需求型撒娇”:不直接满足,引导自己做 / 说清楚:
- 场景 1:孩子自己能穿鞋子,却撒娇 “妈妈帮我穿”(这是偷懒不想动,需要引导);
- 做法:不说 “自己穿”,而是说 “妈妈陪你一起穿,你先把脚伸进鞋子里,妈妈帮你拉一下,好不好?”(陪他做,不代劳);
- 场景 2:孩子撒娇要玩具,不说 “我要那个”,只哼唧哭闹(这是不会用话提需求,需要教);
- 做法:蹲下来问 “你是不是想要那个奥特曼玩具呀?可以跟妈妈说‘妈妈,我想要奥特曼玩具’,好好说妈妈才知道哦”(教他用话表达,不纵容撒娇哭闹)。
案例:我女儿以前出门总撒娇要抱,后来我会先问 “你是累了走不动,还是想让妈妈抱呀?”。如果她说 “累了”,我就抱她走 5 分钟再放下;如果她说 “想抱”,我就说 “妈妈知道你想跟我亲近,我们手拉手走,妈妈陪你唱儿歌好不好?”—— 分清原因再回应,孩子慢慢知道 “累了能抱,想亲近可以手拉手”,撒娇要抱的次数少了很多。

2. 方法 2:教孩子 “用话表达” 代替 “撒娇哭闹”—— 让他知道 “好好说比撒娇管用”
家长常见误区:
- 孩子撒娇哼唧时,自己先 “猜需求”:孩子指着玩具哼唧,家长就问 “是不是要这个?这个?”(不用孩子说,你就猜对满足,他永远学不会 “用话表达”,只会更爱撒娇);
- 孩子撒娇说不清楚需求,就不耐烦:“你到底要什么?说清楚!别哼唧”(孩子本来就不会说,你一凶,他更不敢说,只能继续撒娇);
- 觉得 “孩子小,会撒娇正常,长大就会说了”(不教他用话表达,他只会一直用撒娇当 “语言”,越大越难改)。
正确做法(附场景案例):
- 教 “简单需求话术”,帮孩子把 “撒娇” 变成 “说话”:
- 想要东西时:教他说 “妈妈,我想要 XX(玩具 / 零食),可以吗?”(代替 “哼唧哭闹指东西”);
- 想让帮忙时:教他说 “妈妈,我穿不上袜子,你能帮我一下吗?”(代替 “坐在地上撒娇‘妈妈帮我’”);
- 想亲近时:教他说 “妈妈,我想跟你抱一会儿”(代替 “拉着衣角不撒手哼唧”);
- 孩子 “好好说” 时,立刻满足 / 回应,强化 “好好说管用”:
- 场景:孩子以前撒娇要饼干,现在说 “妈妈,我想吃一块饼干,可以吗?”;
- 做法:笑着说 “你今天好好跟妈妈说,真有礼貌,妈妈给你一块,吃完要喝水哦”(满足需求,还夸他 “好好说”,下次他更愿意用话表达);
- 孩子 “撒娇不说” 时,不满足,耐心等他说清楚:
- 做法:不说 “你是不是要绘本?”,而是说 “你想跟妈妈说什么呀?可以说‘妈妈,我想看绘本’,好好说妈妈才知道哦”(等他说清楚再拿,不替他猜)。
案例:邻居家孩子以前要零食总撒娇哼唧,后来教他说 “妈妈,我想吃草莓,可以吗?”。第一次孩子说不清楚,邻居耐心等他重复了 3 遍,然后立刻给了他草莓,还夸 “你今天跟妈妈好好说了,真棒!”。慢慢的,孩子再也不撒娇哼唧要零食了,会主动说 “妈妈,我想吃 XX”—— 教他用话表达,比猜需求更省心,也能帮他学会沟通。

3. 方法 3:设定 “温柔的边界”—— 不合理的撒娇需求,不纵容但不粗暴拒绝
家长常见误区:
- 不合理需求被撒娇缠得没办法,就 “妥协满足”:孩子已经有 3 个玩偶,还撒娇要新的,缠了 10 分钟,你烦了就买了(让孩子觉得 “只要我撒够久的娇,妈妈就会同意”,下次更会用撒娇逼你妥协);
- 不合理需求直接 “粗暴拒绝 + 批评”:“你都有那么多玩偶了,还买?别撒娇了,再撒我就生气了!”(孩子被批评,觉得 “妈妈不爱我了”,要么哭更凶,要么不敢再跟你提需求);
- 拒绝后看到孩子委屈,又 “补一句软话”:“妈妈不给你买不是不爱你,是你太多了”(越解释孩子越觉得 “妈妈是故意不满足我”,反而更委屈)。
正确做法(附场景案例):
- 拒绝时 “态度温柔,语气坚定”,不批评不解释太多:
- 场景 1:孩子已经吃了 2 颗糖,还撒娇要第三颗;
- 做法:蹲下来看着他说 “今天已经吃了 2 颗糖,再吃牙齿会疼,明天再吃好不好?”(语气坚定,不说 “你怎么这么贪心”,也不解释 “吃糖不好” 的大道理);
- 做法:说 “妈妈知道你想让我陪你玩,可是妈妈现在要做饭,不然我们会饿肚子哦,等妈妈做完饭,就陪你玩 10 分钟积木,好不好?”(先回应他的想法,再给明确的时间,不直接拒绝);
- 孩子撒娇纠缠时,“不妥协也不搭理”,等他平静再聊:
- 做法:不说 “别哼唧了”,也不看他,继续做自己的事,等他哼唧一会儿平静了,再过来问 “现在不生气了吧?我们刚才说好了,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偶了,下次生日妈妈再给你买新的,好不好?”(不被他的撒娇绑架,等他平静再沟通)。
案例:我儿子以前撒娇要买新奥特曼玩具,家里已经有十几个了,我拒绝后他哭着缠我。我没骂他,也没妥协,而是把他抱到沙发上,说 “妈妈知道你喜欢奥特曼,但是我们已经有很多了,哭也不能解决问题哦,等你不哭了,我们一起玩现有的奥特曼好不好?”。他哭了 5 分钟就停了,后来再也没因为买玩具撒过娇 —— 温柔的边界比粗暴拒绝更有用,孩子知道 “撒娇没用”,慢慢就不会再试。

4. 方法 4:家长 “不主动诱导撒娇”—— 别总说 “宝宝撒娇真可爱”,也别 “过度代劳”
家长常见误区:
- 总逗孩子 “来撒个娇,妈妈就给你”:“宝宝跟妈妈撒个娇,妈妈就给你吃饼干”(故意诱导孩子撒娇,让他觉得 “撒娇能换好处”,慢慢养成习惯);
-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家长主动 “代劳”:孩子刚想自己穿衣服,你就说 “妈妈帮你穿,你撒娇的样子真可爱”(过度代劳 + 夸撒娇,孩子觉得 “我不用自己做,撒娇妈妈就会帮我”);
- 家人之间总用 “撒娇” 互动:妈妈跟爸爸撒娇 “你帮我拿个东西嘛”,孩子看在眼里,会模仿 “撒娇能让别人做事”(成人的撒娇互动,孩子会无意识模仿,觉得 “撒娇是正常的做事方式”)。
正确做法(附场景案例):
- 不诱导撒娇,用 “鼓励自主” 代替 “夸撒娇”:
- 场景:孩子想吃水果,你不说 “撒个娇妈妈就给你”,而是说 “你可以跟妈妈说‘妈妈,我想吃苹果’,说完妈妈就帮你洗”(鼓励用话表达,不诱导撒娇);
- 场景:孩子自己穿好袜子,你不说 “宝宝撒娇妈妈也会帮你穿”,而是夸 “你自己穿好袜子了,真厉害!”(夸自主做事,不夸撒娇);
-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主动代劳,哪怕他有点慢:
- 场景:孩子自己扣扣子,扣了半天没扣好,想撒娇让你帮;
- 做法:不说 “妈妈帮你扣”,而是说 “你再试试,先把扣子对准扣眼,妈妈在旁边看着你”(鼓励他自己做,不因为他慢就代劳);
- 成人之间减少 “撒娇式互动”,给孩子做 “好好沟通” 的榜样:
- 场景:想让爸爸帮忙拿东西,不说 “你帮我拿一下嘛,好不好~”(撒娇语气),而是说 “老公,麻烦你帮我拿一下桌上的水杯,谢谢”(好好沟通,孩子会模仿)。
案例:朋友以前总逗孩子 “撒个娇妈妈就带你去公园”,结果孩子每次想出门都撒娇。后来她改了,说 “你跟妈妈说‘妈妈,我们今天去公园玩好不好?’,好好说我们就去”。慢慢的,孩子再也不撒娇要去公园了,会主动说 “妈妈,我们今天去公园玩可以吗?”—— 不诱导撒娇,孩子自然不会把撒娇当成 “换好处的工具”。
5. 方法 5:“提前约定” 减少撒娇机会 —— 让孩子知道 “什么时候能提需求,怎么提”
家长常见误区:
- 没提前约定,临时拒绝引发撒娇:去超市前没说 “不能买玩具”,到了超市孩子撒娇要,你拒绝他就哭(孩子没心理准备,觉得 “妈妈突然不让买”,只能用撒娇反抗);
- 约定了不遵守,孩子用撒娇试探:约定好 “每周只能买 1 个玩具”,结果孩子撒娇你就打破约定再买 1 个(孩子知道 “约定可以被撒娇打破”,下次更会用撒娇试探);
- 约定太笼统,孩子不知道 “怎么提需求”:只说 “不许撒娇提要求”,没说 “可以怎么提”(孩子不知道除了撒娇还有什么方式,只能继续撒娇)。
正确做法(附场景案例):
- 出门前 “明确约定”,让孩子有心理准备:
- 场景:去超市前,说 “今天我们去买牛奶和面包,玩具今天不买,因为上周已经买过了,等下周我们再买,好不好?”(提前说清楚,孩子有准备,不会到了超市突然撒娇);
- 场景:睡前约定 “看完 1 本绘本就睡觉,不能撒娇再看 1 本”(提前约定,孩子知道 “撒娇也没用”,不会缠你);
- 约定好 “提需求的方式”:“好好说可以商量,撒娇不满足”:
- 做法:孩子好好说 “妈妈,我想要那个拼图”,你可以说 “我们看看拼图的价格,如果你这个月表现好,妈妈可以作为奖励买给你”;如果他撒娇哭闹要,就坚定拒绝 “我们约定好的,撒娇不满足,好好说才可以商量”(让他知道 “好好说有用,撒娇没用”);
- 约定了就遵守,不因为撒娇打破:
- 场景:约定好 “每天只能看 1 集动画”,孩子撒娇 “再看 1 集嘛”;
- 做法:说 “我们约定好每天看 1 集,再看眼睛会累,明天再看好不好?”(遵守约定,孩子知道 “撒娇也改变不了”,慢慢就不会再试)。
案例:我每次带儿子去超市前,都会说 “今天我们买 3 样东西:牛奶、鸡蛋、你的小饼干,不能买玩具,如果你好好说‘妈妈,我想吃小饼干’,妈妈就给你买”。到了超市,他会主动说 “妈妈,我们买小饼干好不好?”,再也不撒娇要玩具了 —— 提前约定,孩子知道 “能提什么需求,怎么提”,自然不用靠撒娇。
最后想说:孩子撒娇,是想跟你 “更亲近”,不是 “故意为难你”
很多家长怕孩子撒娇,觉得 “撒娇会惯坏”“会让孩子没独立性”,其实不是 ——3-6 岁的孩子,撒娇大多是因为 “爱你、想跟你亲近”,或是 “还没学会用更好的方式表达需求”。他拉着你衣角要抱,可能是走累了想靠靠你;他哼唧要你帮穿衣服,可能是觉得跟你一起做事很开心;他撒娇要玩具,可能是不知道 “怎么好好跟你说”。
比起 “禁止撒娇”,更重要的是 “引导撒娇变成‘好好表达’”:
- 他想亲近你,教他说 “妈妈,我想抱一会儿”,而不是 “拉着衣角不撒手”;
- 他想提需求,教他说 “妈妈,我想要 XX”,而不是 “哼唧哭闹”;
- 他想找安全感,你就抱抱他、陪陪他,而不是 “推开他说别撒娇”。
慢慢的,你会发现:孩子不会再用撒娇提不合理需求,却会在想念你、害怕时,软乎乎地说 “妈妈,我想你了”“妈妈,我有点怕”—— 这时候的撒娇,是他最纯粹的心意,接住就好。
如果你觉得这些方法实用,不妨转给家里带娃的人:比如老人别 “孩子一撒娇就代劳”,试试教他 “自己做”;爸爸别 “孩子撒娇就妥协”,试试 “温柔坚定地拒绝”,全家一起用对方法,孩子既能感受到爱,又能学会合理表达。
也记得关注我,后续会分享更多 “帮孩子成长” 的实用技巧,帮你带娃少焦虑、多轻松~你家孩子有没有 “从撒娇到好好表达” 的小进步?比如以前撒娇要抱,现在会说 “妈妈,我想抱一会儿”;以前撒娇要玩具,现在会说 “妈妈,我想要 XX 可以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帮更多家长找到 “应对孩子撒娇” 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