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撒娇?抱不动还黏人、一不满足就哼唧?5 个方法不纵容

“逛超市走了 5 分钟,孩子就拉着我衣角撒娇‘妈妈抱,我走不动了’,明明平时能跑能跳,一出门就变‘小赖虫’!”“想要新玩偶,不说‘妈妈买’,而是抱着我胳膊晃来晃去哼唧,不答应就瘪嘴哭,我心一软就买了,可又怕惯坏他”“自己能穿袜子,却坐在地上撒娇‘妈妈帮我穿,我不会’,说了教他还不乐意,就等着我动手”。

不少家长面对孩子撒娇,要么 “心一软全满足”,结果孩子越来越依赖撒娇提要求;要么 “硬着心肠拒绝”,看着孩子委屈的小模样又后悔;还有的一会儿满足一会儿拒绝,孩子摸不透边界,反而更爱用撒娇试探。其实对 3-6 岁的孩子来说,撒娇是很正常的情感表达 —— 他可能是累了、没安全感,或是还没学会 “用话表达需求”,只能靠撒娇传递心意。今天分享的 5 个方法,帮你分清 “该回应的撒娇” 和 “该引导的撒娇”,既不冷落孩子的情感,也不纵容不合理需求,家长不用再纠结~记得转给带娃的家人,处理撒娇需要全家一致,别让妈妈教 “自己穿袜子”,奶奶却 “一撒娇就帮忙”,一致的引导才有效~

1. 方法 1:先 “分清撒娇的原因”—— 是 “情感需求” 还是 “偷懒提要求”,别一刀切

家长常见误区

正确做法(附场景案例)

  1. 判断 “情感型撒娇”:及时回应,给足安全感
  1. 判断 “需求型撒娇”:不直接满足,引导自己做 / 说清楚

案例:我女儿以前出门总撒娇要抱,后来我会先问 “你是累了走不动,还是想让妈妈抱呀?”。如果她说 “累了”,我就抱她走 5 分钟再放下;如果她说 “想抱”,我就说 “妈妈知道你想跟我亲近,我们手拉手走,妈妈陪你唱儿歌好不好?”—— 分清原因再回应,孩子慢慢知道 “累了能抱,想亲近可以手拉手”,撒娇要抱的次数少了很多。

2. 方法 2:教孩子 “用话表达” 代替 “撒娇哭闹”—— 让他知道 “好好说比撒娇管用”

家长常见误区

正确做法(附场景案例)

  1. 教 “简单需求话术”,帮孩子把 “撒娇” 变成 “说话”
  1. 孩子 “好好说” 时,立刻满足 / 回应,强化 “好好说管用”
  1. 孩子 “撒娇不说” 时,不满足,耐心等他说清楚

案例:邻居家孩子以前要零食总撒娇哼唧,后来教他说 “妈妈,我想吃草莓,可以吗?”。第一次孩子说不清楚,邻居耐心等他重复了 3 遍,然后立刻给了他草莓,还夸 “你今天跟妈妈好好说了,真棒!”。慢慢的,孩子再也不撒娇哼唧要零食了,会主动说 “妈妈,我想吃 XX”—— 教他用话表达,比猜需求更省心,也能帮他学会沟通。

3. 方法 3:设定 “温柔的边界”—— 不合理的撒娇需求,不纵容但不粗暴拒绝

家长常见误区

正确做法(附场景案例)

  1. 拒绝时 “态度温柔,语气坚定”,不批评不解释太多
  1. 孩子撒娇纠缠时,“不妥协也不搭理”,等他平静再聊

案例:我儿子以前撒娇要买新奥特曼玩具,家里已经有十几个了,我拒绝后他哭着缠我。我没骂他,也没妥协,而是把他抱到沙发上,说 “妈妈知道你喜欢奥特曼,但是我们已经有很多了,哭也不能解决问题哦,等你不哭了,我们一起玩现有的奥特曼好不好?”。他哭了 5 分钟就停了,后来再也没因为买玩具撒过娇 —— 温柔的边界比粗暴拒绝更有用,孩子知道 “撒娇没用”,慢慢就不会再试。

4. 方法 4:家长 “不主动诱导撒娇”—— 别总说 “宝宝撒娇真可爱”,也别 “过度代劳”

家长常见误区

正确做法(附场景案例)

  1. 不诱导撒娇,用 “鼓励自主” 代替 “夸撒娇”
  1.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主动代劳,哪怕他有点慢
  1. 成人之间减少 “撒娇式互动”,给孩子做 “好好沟通” 的榜样

案例:朋友以前总逗孩子 “撒个娇妈妈就带你去公园”,结果孩子每次想出门都撒娇。后来她改了,说 “你跟妈妈说‘妈妈,我们今天去公园玩好不好?’,好好说我们就去”。慢慢的,孩子再也不撒娇要去公园了,会主动说 “妈妈,我们今天去公园玩可以吗?”—— 不诱导撒娇,孩子自然不会把撒娇当成 “换好处的工具”。

5. 方法 5:“提前约定” 减少撒娇机会 —— 让孩子知道 “什么时候能提需求,怎么提”

家长常见误区

正确做法(附场景案例)

  1. 出门前 “明确约定”,让孩子有心理准备
  1. 约定好 “提需求的方式”:“好好说可以商量,撒娇不满足”
  1. 约定了就遵守,不因为撒娇打破

案例:我每次带儿子去超市前,都会说 “今天我们买 3 样东西:牛奶、鸡蛋、你的小饼干,不能买玩具,如果你好好说‘妈妈,我想吃小饼干’,妈妈就给你买”。到了超市,他会主动说 “妈妈,我们买小饼干好不好?”,再也不撒娇要玩具了 —— 提前约定,孩子知道 “能提什么需求,怎么提”,自然不用靠撒娇。

最后想说:孩子撒娇,是想跟你 “更亲近”,不是 “故意为难你”

很多家长怕孩子撒娇,觉得 “撒娇会惯坏”“会让孩子没独立性”,其实不是 ——3-6 岁的孩子,撒娇大多是因为 “爱你、想跟你亲近”,或是 “还没学会用更好的方式表达需求”。他拉着你衣角要抱,可能是走累了想靠靠你;他哼唧要你帮穿衣服,可能是觉得跟你一起做事很开心;他撒娇要玩具,可能是不知道 “怎么好好跟你说”。

比起 “禁止撒娇”,更重要的是 “引导撒娇变成‘好好表达’”:

慢慢的,你会发现:孩子不会再用撒娇提不合理需求,却会在想念你、害怕时,软乎乎地说 “妈妈,我想你了”“妈妈,我有点怕”—— 这时候的撒娇,是他最纯粹的心意,接住就好。

如果你觉得这些方法实用,不妨转给家里带娃的人:比如老人别 “孩子一撒娇就代劳”,试试教他 “自己做”;爸爸别 “孩子撒娇就妥协”,试试 “温柔坚定地拒绝”,全家一起用对方法,孩子既能感受到爱,又能学会合理表达。

也记得关注我,后续会分享更多 “帮孩子成长” 的实用技巧,帮你带娃少焦虑、多轻松~你家孩子有没有 “从撒娇到好好表达” 的小进步?比如以前撒娇要抱,现在会说 “妈妈,我想抱一会儿”;以前撒娇要玩具,现在会说 “妈妈,我想要 XX 可以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帮更多家长找到 “应对孩子撒娇” 的好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育儿   孩子   方法   妈妈   场景   需求   做法   玩具   好不好   家长   案例   会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