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孤独症营养治疗专科门诊"正式开诊,成为国内首个将营养微生态医学系统应用于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治疗的专业机构。该门诊基于"肠-脑轴"理论,通过个性化膳食干预、肠道微生态调节、微量元素补充及全程量表追踪,为ASD患儿提供整合治疗方案,临床研究显示该方案可显著改善患儿行为及胃肠道症状,尤其对低龄儿童效果突出。
神经发育障碍可能与消化道异常相关
儿童神经发育障碍(NDDs)作为一组慢性发育性脑功能障碍疾病,包含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等,且这些疾病常共存在于同一患者身上。例如,孤独症患儿常伴随语言障碍、多动抽动、暴躁易怒及过敏、哮喘等症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邓宇虹指出:"现代研究发现,这些症状的共性可能与消化道异常相关。临床数据显示,70%的ASD患儿存在肠道菌群紊乱,9%-84%伴随胃肠道问题如腹泻、便秘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邓宇虹 受访者 供图
邓宇虹进一步解释:"孩子的消化系统对脑发育至关重要。与其为每个症状单独贴标签,不如将这类异常统一命名为'肠-脑-免疫轴紊乱'。"她强调,这类患儿往往存在先天不足,如母亲孕期感染、免疫紊乱或保胎史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胎儿肠道、神经及免疫系统发育。出生后,患儿常经历婴儿湿疹、食物过敏、反复腹痛,继而出现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等黏膜免疫异常。消化道作为营养吸收和免疫调节的核心器官,长期功能异常会导致慢性炎症及营养缺乏,最终在2-3岁时引发神经系统症状。
从传统行为干预迈向"肠-脑轴"整合治疗
肠道被誉为"第二大脑",是消化、免疫和神经调节的核心枢纽,能合成40余种激素和神经递质,并聚集约70%的免疫细胞。邓宇虹介绍:"肠道菌群在动物实验中已被证实对消化道、免疫及神经系统发育具有关键作用。无菌环境饲养的动物会表现出严重的免疫和脑发育缺陷,这为肠道菌群干预儿童孤独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营养学会发育障碍和营养治疗分会主任委员尤欣教授指出:"我们的研究发现,微生物干预对4岁以下儿童效果更显著。3岁前接受综合治疗的孩子有康复可能,而6岁以上患儿仍能通过治疗改善认知、语言能力,减轻家庭照护负担。"
据介绍,近年来,营养结合肠道微生态的技术在临床上越来越得到重视,各种治疗性膳食模式(如生酮饮食、低碳饮食、低蛋白饮食、低嘌呤饮食、低热量饮食、抗癌膳食等)在临床上广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肠道微生态更是大大提高了营养科的治疗效果,二者的结合在神经系统疾病、肿瘤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中都取得了肯定的疗效,而且营养膳食模式是以自然食物为主,肠道微生态(如不同菌株的益生菌、益生元、后生元等)均是能获得国家批准上市的膳食食品。
该门诊的开设标志着我国ASD治疗从传统行为干预向"肠-脑轴"整合治疗迈出重要一步。通过个性化膳食方案、益生菌调节及全程追踪,为患儿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路径,尤其为低龄儿童带来康复新希望。
南方+记者 欧旭江
【作者】 欧旭江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更新时间:2025-11-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