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它!两人食用后一死一伤,酸汤子是怎么“杀人”的?

几天前的10月12日,黑龙江有两名男子因食用酸汤子而导致中毒,造成了一死一伤的悲剧。然而,这已经不是“酸汤子杀人事件”第一次发生了,时间前推到2020年,在黑龙江鸡西,一家子人因食用酸汤子导致中毒,9个人相继离世无一生还,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那么问题来了,酸汤子这种地方特色美食,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杀伤力”?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酸汤子”到底是个啥?


酸汤子,是东北地区的一种特色小吃,制作的原材料一般是玉米面,通过泡水让面发酵、变酸,然后挤成面条煮着吃,属于发酵面食。“酸汤子”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并不是它本身有啥问题,而是在发酵的过程中,被细菌污染产生了米酵菌酸毒素,它才是造成食客死伤的幕后元凶。


“米酵菌酸”为什么这么毒?


虽然只看名字人畜无害,但只要找到机会进入我们的身体,它会直接下死手,中毒后致死率约50%!


我们身体细胞中的线粒体,负责能量分子ATP的转化,而米酵菌酸会改变线粒体蛋白质的构型,影响正常的能量转化。ATP没了,全身的器官都会受影响,从肝脏、肾脏,一直到到大脑,这就是微小剂量的米酵菌酸就能致命的根本原因。


而且米酵菌酸手里,还有两个堪称无解的杀手锏:其一,它无气味、无味道,食用过程中很难察觉是否已经被米酵菌酸污染。其二,它又耐高温又耐寒,日常的煎烤蒸炸炖都无法把它消灭,100度的沸水对于它也只是“洒洒水”,夸张点说,常规手段根本杀不死它。

可能有人会说,酸汤子这东西我以前没吃过,以后也不会吃,肯定不会因此中毒。且慢!其实米酵菌酸这种毒素,在很多食物中都有存在的可能。


哪些食物会有“米酵菌酸”?


各种谷类发酵食物、变质的淀粉类食物、以及变质的银耳和木耳等等,都是米酵菌酸的“快乐老家”。包括酸汤子、米粉、肠粉、糍粑、河粉...覆盖面从东北一路干到两广。食材本身都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在制作、存放的过程中,不小心沾染一种细菌——椰毒假单胞菌,恰好环境的温度湿度又比较适宜,那米酵菌酸就会大量产生。


错误习惯让风险变高


回到2020年鸡西的那场意外,根据相关调查,导致意外的酸汤子食材,已经在冰箱里冷冻了一年,这也是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反复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菜做的多了没吃完,放冰箱冷藏可以“增加一周的保质期”,如果是放冷冻层,那直接拥有了“永久保质期”。今年过年肉买多了,放冰箱冻起来,明年过年拿出来继续吃。很多长辈节约惯了,啥都舍不得扔,吃不完就冻起来,长霉了就挖掉继续吃剩余部分...殊不知,不管是剩菜、隔夜菜,还是自制的发酵食物,在放进冰箱前,可能就已经被米酵菌酸攻陷了,低温环境只能让它不易繁殖,但长期存活下去是没有问题的。


类似的悲剧该如何避免?


针对米酵菌酸,目前医学上并没有特效药,一旦发生只能紧急排毒、血液净化,尝试阻止病情持续恶化,同时对受损器官进行支持,最终能不能救回来需要“尽人事听天命”...所以,要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关键还是在我们自己——


首先,最好不要在家里自制发酵食物,我们无法把控其中的风险,不做、不吃,就是最安全的。其次,尽量不要吃剩菜隔夜菜,已经有霉变的食物,哪怕只有一个小霉点,它也已经不安全了,别冒那个险,直接扔。最后,木耳这一类食物,严格控制泡发时间,就算是在冰箱里冷藏泡发,也不要超过4个小时,过程中如果感觉木耳的颜色、状态有异常,那就别再继续吃了。


最后的最后,如果真的发生不幸,你察觉到自己刚刚吃的东西有问题,那就赶紧催吐,尽可能吐干净,然后第一时间去医院!


好了,今天就先分享这么多,咱们下期再见!


博士一分钟,知识涨不停

我是好奇博士

很高兴认识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8

标签:美食   食物   鸡西   木耳   悲剧   线粒体   发生   剩菜   冰箱   黑龙江   类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