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2nm良率75%碾压三星?分析师曝英特尔18A良率逆袭

7月15日,据博客Semiecosystem援引KeyBan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John Vinh报告,台积电、英特尔、三星2nm代工良率分别达65%、55%、40%。其中英特尔18A良率环比提升5%,有望支撑其年内推出Panther Lake处理器,而台积电N2良率预计2026年量产时突破75%,进一步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一、技术路线分化:GAA与RibbonFET的较量

台积电N2采用GAA环绕栅极技术,晶体管密度较3nm提升15%,功耗降低25-30%。这种四面环栅结构有效抑制漏电,成为其良率领先的关键。

而英特尔18A选择RibbonFET+背面供电技术,通过超薄硅带实现更高电流密度,但良率仍落后台积电10个百分点。

三星虽同样采用GAA,但40%的良率暴露出材料磨合不足的问题——其3nm初期良率仅10-20%,2nm仍未摆脱光刻胶依赖日本的桎梏。

二、市场格局重构:良率决定客户生死

台积电N2已获苹果独家包销,A20处理器将用于2026年iPhone 18。

高通更取消三星2nm订单,全系骁龙8 Elite2转向台积电3nm增强版,只因三星40%的良率意味着每100片晶圆60片报废,成本难以承受。

反观英特尔,18A良率提升至55%后,不仅保障了自家Panther Lake处理器量产,还计划2026年推出18A-P改进版,试图通过对外代工争夺AMD、联发科等客户。

三、成本与产能:2nm战争的隐形战场

台积电2nm晶圆成本已突破3万美元,是5nm的两倍,但其75%的良率摊薄了单芯片成本。

英特尔若能在2026年将18A良率提升至70%,有望以更低报价吸引客户。

而三星2nm每片晶圆成本可能高达4万美元,在高通、谷歌等大客户流失后,其代工业务面临边缘化风险。

更值得关注的是,台积电高雄工厂已启动2nm产线建设,2025年量产时月产能将达5万片,远超英特尔俄勒冈工厂的1.2万片规划。

四、未来悬念:1.4nm节点的终极决战

分析师John Vinh指出,英特尔14A节点(等效1.4nm)要到2027/2028年才能量产,这意味着未来两年18A-P将是其争夺代工市场的唯一筹码。

而台积电N2的迭代版本N2B已在研发中,预计2027年量产时良率突破80%,晶体管密度再增20%。

当制程逼近原子尺度,量子隧穿效应成为共同挑战,三星若不能在2026年前将SF2良率提升至60%,可能彻底退出先进制程竞赛。

在这场关乎全球半导体霸权的较量中,台积电凭借技术积累和客户黏性建立起护城河,英特尔靠良率逆袭重获生机,三星则在材料桎梏中挣扎。当2nm芯片成为AI、自动驾驶的“数字石油”,良率之战的胜负或许早已写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中——你认为英特尔18A-P能否在2026年改写代工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8

标签:数码   三星   英特尔   代工   量产   成本   客户   技术   密度   处理器   晶体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